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现有行政主体范式认为 ,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国家行政职权 ,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 ,并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行政诉讼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然而 ,此界定在我国给行政实践和行政诉讼实践及行政主体理论的探讨带来许多诸如责任归属和权利归属错位、主体缺失主体要件等困惑。文章认为 ,国家及其设置的各层级机关只是社会管理的形式 ,是一套复杂的工具性系统 ,它不具有主体特性 ,从而不能作为行政主体。只有拥有行政权力并进行行政管理的具体的人才能作为行政主体。因此 ,行政主体是经法律授权而拥有行政权力 ,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 ,包括行政决策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并独立承担最终结果的个人或群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行政主体理论的现状、困境、缺陷 ,以及当前我国行政法治的要求 ,认为对行政主体理论做出适当调整势在必行 ,并大胆设想对行政主体再界定 :分解为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行使主体。  相似文献   

3.
社会行政主体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仰赖于公民社会中的民主理念与社会契约精神,更是行政法理论基础在公共行政中的反映。从行政法理论的角度探析社会行政主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进一步解释社会行政主体存在的根源及其社会本质。社会行政主体并非自古就有,也并非自古亦然,而是社会变迁和相关社会理论背景下的产物。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向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转变对社会行政主体的产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治理理论应当可以作为当前社会行政主体存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 ,对行政主体理论应给予充分重视。本文从分析主体、行政主体的概念出发 ,初步探讨行政主体的本质特征及行政主体应具备的条件 ,从而确定行政主体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借鉴诸家学者研究的成果 ,初探行政主体理论与我国改革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整个行政行为沿着健康、科学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行政生活中,行政技术主义是一种常见的理论倾向和实践样式。行政技术主义历经古典行政学理论、行为主义行政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各种理论发展阶段,其观念内核包括实用主义的行政知识观、客观世界确定论的行政思维方式、行政技术价值中立的价值立场三个部分。行政技术主义没有对行政技术的本质、价值、地位做出科学的理论界定,没有对行政技术与行政之间、行政技术与行政主体之间、行政技术与行政哲学之间的关系做出合理的理论设定,不利于构建一个公共的、民主的、负责任的、充满回应性的行政系统。  相似文献   

6.
行政主体理论是80年代末在我国兴起的,它对行政法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这种理论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潮流,具体表现在理论内部存在矛盾;实践中存在一些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不受行政法调整的现象。本在对行政主体理论进行批判 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行政主体理论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行政指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行政指导已逐渐取代行政命令而成为现代政府施政的中心。了解行政指导的产生和发展的相关理论,可以对行政主体进行指导,从而促进行政民主的发展,推动行政法制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试探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新公共管理为公共部门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范式,教育行政作为公共部门的重要领域自然也会受到这场变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探讨,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结合我国国情,找出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我国教育行政发展的契合点,试探适合我国教育行政改革的方法,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官僚制行政范式由于自身蕴含的矛盾和缺陷,在二战后受到了人们的批判。新公共行政学派为了克服官僚制的制度性的不足提出了民主行政的理论,但是由于民主行政理论的自身缺陷以及官僚制模式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并没有完全的消除掉,民主行政成为一种独立、普适的行政模式变得不太可能,它只能作为传统官僚制的纠错机制而存在。因此,在进行行政改革的时候,就要实现二者的兼容、互补,不能把二者看成两个相互排斥的行政范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新公共管理为公共部门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范式,教育行政作为公共部门的重要领域自然也会受到这场变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探讨,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结合我国国情,找出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我国教育行政发展的契合点.试探适合我国教育行政改革的方法,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行政权利的反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能否拥有权利”历来是公共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传统观点认为公共领域要摈弃个人权利,即公共行政拒绝权利。然而,在笔者看来,公共行政中的个人权利不但不能拒绝,还应更加积极地予以维护,公共行政需要权利。在政府奉行“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今天,只有进行体制创新,保障广大行政人员的合理权利,行政改革才会有新突破,公共领域的发展才会有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民营经济的发展也相应地推动了行政组织法以及公共行政的变革,探讨了民营经济给目前的组织法带来的挑战以及作为政府应当如何调整职能,来适应这种变革.  相似文献   

13.
非政府组织是公民对宪法所赋予的结社权这一政治权利的行使,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是我国公民社会不断成长的产物.本文探讨的是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分类和产生背景,以及与此相关的我国行政法以及行政主体理论所涉及的范围.在中国现行的民主法律体制下,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完善公民的结社权,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的模式等方式来不断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西方公共行政的价值演变历程来看,效率价值取向与公平价值取向的争议与互动贯穿整个公共行政学发展进程。每一种公共行政理论的兴起或行政范式转换背后,实际上都是回应与平衡效率、责任、公平等核心价值,只是在社会治理的不同阶段对某一种公共行政价值有所侧重而已。从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视角来研究和把握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和目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效率价值取向与公平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科学认识和把握公共行政理论发展规律和走向,也对我国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学者们围绕行政自由裁量权、古代有无行政法、行政合同、行政与行政权等重要范畴和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些讨论对于建立我国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和行政法制度,实现依法行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行政行为效力的一部分。传统行政法学认为,行政行为一经做出即具有公定力,应当被推定为合法有效,对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关人和有关行政主体均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但随着民主、正义理念的深入及行政法治和理论的发展,行政行为公定力的传统理论依据和制度构建逻辑的不完善之处逐渐显现,因而需要对行政行为公定力重新认识。对行政行为公定力予以完全否定甚至抛弃的选择不可取。合理的认定是,行政行为的公定力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一定限度的,即行政行为公定力具有有限性。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民主社会。行政公正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求,是改善社会不公正状况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文章简要分析行政公正的涵义及价值,阐发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等现代多元新公共学说对行政公正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管理主义为取向的新公共管理以创新的公共理念对于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但新公共管理理论由于来自不同学科,缺乏系统梳理,存在内在矛盾与缺陷,使新公共管理缺乏成为范式所必需的基本特怔。正确看待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出现的这些矛盾,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这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质,使我们在借鉴此种模式时有更理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政治—行政二分法和官僚制理论是传统公共行政的主要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政治责任、宪法(法律)责任和政府整体责任几个方面来理解传统公共行政框架下的责任模式。这种责任模式的缺陷表现在:政府作为整体对社会的回应性降低;对于行政组织中的行政领导者而言,只有政治责任,而无管理责任,对于行政人员来说,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公众负责;行政人员自主性差,缺乏负责任的意识。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以官僚制为其体现形式的,当前的行政责任体系存在如下问题:官本位的政治文化与“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定位的严重脱节;责任结构体系形式化、片面化;行政人员缺乏道德自主性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0.
行政程序的法制化在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文章从行政程序的法制化对于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效率及防止行政的腐败的功能作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