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龙芬 《大观周刊》2012,(15):175-175
叶圣陶早在四十年代就指出:“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的缺陷。吃亏的不是个人,而会影响民族的素质。为此,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学任务来看,身为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要让课堂充满魅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吕军 《大观周刊》2012,(25):227-227
什么是有效教学?北师大陈琦、刘儒德先生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中这样阐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教学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教育教导作用.此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它表明教学过程中教师监控学生学习的程度和学生真正发生学习的程度。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效率密切相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探究,觉得用心做好一个“补”字,会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柳宾 《大观周刊》2012,(25):252-252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堂的核心理念.它要求学科教育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及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4.
苏莉清 《大观周刊》2011,(28):133-133
经过将近十五年的教育教学,特别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对现代教育理念有些认识。 教育理论专家可能存在目的是旨在中学教育阶段加大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所以在课程的编排上加大了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有遐想的意念。这样一来.多数学生有意无意就会产生出许多我们这些被经过已有知识体系束缚的人所不能理解和想象得到的东西。这可能就会有创新的思想产生。怎样就能把现代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了?我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是这样实施的。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世纪”.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柳霖 《大观周刊》2013,(11):237-237
新课标认为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时,大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感到十分的无奈.不知道如何教和教什么。一节课下来感到并未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骈俊红 《大观周刊》2012,(11):187-187
传统的政治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时需要学生在课下做准备工作。像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第四课第二节“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好材料。但因其内容理论性、政策性和教育性强,教师的引导、总结概括决定着探究教学的效果。探究式教学不但需要教师营造出较高水平的教学环境,学生得以充分体验、表现和创造,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和核心;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参与的程度,教师以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依据探究步骤控制学生的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好引导者、支持者、促进者的角色作用。下面,本人想就初中政治课探究式课堂某一实例教学,谈谈教师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安世武 《大观周刊》2012,(51):315-3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评价方式已在许多方面不能再适应数学现代化教育教学目的和教育特点.2011版新课标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是智慧火花相互碰撞的场所,是实施课改的主要阵地。那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综合素质评价哪?我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李宗会 《大观周刊》2012,(31):309-309
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要与时俱进,教学目标由一维转向三维.要求教师做到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探究知识过程,形成科学的思想,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让出课堂,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在这些时间中主动在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趣的课堂引入能迅速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就新课堂引入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王云芳 《大观周刊》2012,(22):176-176
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不仅有利于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技巧.还对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作为教学流程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评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 。  相似文献   

11.
蔡云 《大观周刊》2012,(52):138-138
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却在顽强地生存.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传统学科,中学历史课堂积存的弊端较为集中,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性。历史课堂是历史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历史课堂存在的基础,历史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历史课堂真正的有效、高效.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才能体现,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相似文献   

12.
万信华 《大观周刊》2013,(2):140-141
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新的目标。著名心理学专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应该怎样为学生创造这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营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认真思索的.下面我就自己的经验浅谈一下我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徐勇 《大观周刊》2012,(47):378-378
在当前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下.物理新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科学探究试题越来越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显然,科学探究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张玉辉 《大观周刊》2012,(5):180-180
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新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教学中.综合性学习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5.
王丽英 《大观周刊》2013,(8):252-252
探究式教学的引入能增强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入,不单单让学生接受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通过实际生活、社会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有意无意中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贯穿在“教”与“学”的全程中。探究式教学作为这样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已经被国内外普遍接受并积极提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6.
周持  赵懿 《兰台世界》2022,(7):23-25
从学生与教师两个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档案史料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四史”教育的意义:通过档案史料使学生掌握地点记忆法与理解记忆法,利用档案史料促进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思政课堂“四史”教育引入档案史料的具体方式:将档案史料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参观档案展览,引导学生阅读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17.
王红 《大观周刊》2011,(49):73-73
中学政治教学课堂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更是新课程改革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就要求政治老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要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李纳 《大观周刊》2013,(11):289-28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进人数学课堂已是历史的必然.多媒体教学是今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方向。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如何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认识到中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发挥电脑的作用.了解和掌握多媒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中学数学教学”已经普遍被接受.但是.为“公开课”、为评比、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多媒体数学教学”中明显存在着“误区”。  相似文献   

19.
吴旭 《大观周刊》2011,(26):150-150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中最直接有效的一种形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法指导.优化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作为被人们称作“副科”的地理.更应该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创建“乐-善-勤”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让学生达到增知、长智、练能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20.
袁纯珍 《大观周刊》2011,(22):94-94
以赏识为核心的“赏识教育”.是以学生学习和活动为载体,抓住教育的契机,优化课堂氛围.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全方位地受到赏识.并在不断获得赏识的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创新,逐步完善超越自我。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