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上海天文馆羲和太阳塔于2021年落成对外开放,是全球唯一一台兼具科普展示和科研功能的太阳塔,旨在通过全方位、独创性的太阳直播秀,向公众普及太阳望远镜以及与太阳相关的知识。羲和太阳塔的设计将太阳望远镜仪器和建筑自身紧密结合,独创性地将太阳望远镜设计成开放形式,使得羲和太阳塔自身成为一件大型展品。观众可以观看太阳直播秀全过程,亲身感受自适应光学系统工作的神奇魅力,全方位、立体化地学习太阳和太阳望远镜的相关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为回顾百年党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技馆自主开发策划了“赤子丹心——与党同龄的科学家”主题展览。该展览以1921年出生的各领域著名科学家为切入点,以科学家精神为主线,展示科学家们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探索历程,展现其感人至深的爱国爱党情怀,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科学精神的传承。本文从主题展览策划的各环节出发,探讨总结了对于科普场馆人物展策划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为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北京科学中心策划设计了“光年深处”深空探索主题展。以“自力更生、勇攀高峰”为核心精神内涵,围绕中国空间站建造这一备受关注的科技大事,展示科技工作者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探索历程,展现中国航天人在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的精神力量,突出航天精神对青少年的价值引领。本文对该展览策划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探讨在科技创新成果科普展览中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强化价值引领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2018年5月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成立,创新驱动、区域协同,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步入快车道。当下,在新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提速大背景下,作为上海城市文化新地标,“演进”中的智慧科技馆,如何以科学文化为引领、以科普联盟为纽带,将“三馆合一”的功能定位与长三角“全民科普”协同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萃取海派精华,重塑江南文化,共同破解当下中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科普有效供给不足的现实问题。本文选取文化的视角,尝试关注和思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的文化张力,科学文化对新江南文化重构的影响以及当代科普工作者的作为。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科学教育对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国内外已有的理论和经验,运用传播学理论观点,从观众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入手,对基于展览展品的科普场馆非正式科学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科普场馆教育功能的开发和实现作为评估最核心的内容,构建传播效果评估指标框架,为科普场馆科学教育的设计和实施提供考核、监督、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双减”背景下,专题博物馆类科普基地的科普工作新路径。基于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实践案例,对综合科普资源与目标进行剖析,形成融合馆藏资源、行业学科发展以及网络传播为一体的科普教育路径;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围绕核心资源探索建立自有特色的科普教育体系框架,能够提升新形势下专题博物馆的科学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科普图书,十有八九的读者会想到《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1959年首次出版,此后屡创佳绩,并带动了20世纪60—80年代中国科普图书的出版大观。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普图书出版开始呈现下滑之势,而且“科普”的概念也发生了进化,除了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及其背后蕴藏的历史、人文因素,都被纳入大科普的概念之下,“科学文化”这一称谓被越来越多的科学传播人士所认可。  相似文献   

8.
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时代,社会和公众对于科技博物馆的服务需求日益强烈且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怎样开发教育产品,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并得到公众的认可和青睐?本文以北京科学中心“地球方圆展”及衍生教育产品为案例,探讨开发与展览同主题的科普剧、展教课程、科普图书、科普短视频等多样化教育产品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承担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使命,中国科技馆推出系列节目《党史里的科学家》,结合科技馆资源优势及现实需求,从节目形式、内容叙事与传播路径等全维度实现创新突破。这次探索为当代科学家题材电视节目创作、科普创作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媒介融合时代建构实体场馆与媒介的全新关系,通过科普影视作品将科普场馆、媒介、科技工作者与大众有机联系起来,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代表的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是可作为科普创作主题的重要题材。科技馆应在充分发掘其中丰富展览素材的基础上,汲取国内外科学教育界、博物馆和科技馆界的先进教育理念,采取“多维目标取向”的思路策划中华文明起源科普展,立体地、综合地呈现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及科学家精神。在有特定教育意义、教育目标的环境设计中“讲故事”“模拟再现科学探究实践”是实现“多维目标取向”展览的有效方法。学术研究作为策展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应该围绕这样的目标和手段展开。  相似文献   

11.
繁荣中文科技期刊应成为我国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当前在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管理中普遍推行的"SCI核心期刊"政策,不仅已经直接影响到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造成的科技成果报告著作权外流、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外挂,更将会损害中华民族的战略核心利益。繁荣中文科技期刊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应成为我国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促进中文科技期刊的繁荣与发展,我国应重视独立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建立,重视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重视创新科研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科技馆是校外科学教育的基础阵地,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馆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分析科技馆科学教育的重要定位出发,指出科技馆科学教育在实现价值引领、供给侧改革以及开放体系建设上的新目标,并结合我国科技馆科学教育发展中的现存问题,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生态构建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3.
��[Purpose/significance] Scientific data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resour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personnel.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data can make it play a better role and serve scientific research.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ta manage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data manage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solutions.[Method/process] By analyzing the research status of data management related to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Result/conclusion] China'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data management has certain problems in terms of policy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content, infrastructure, etc. In the follow-up, we should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data management by improving relevant policies and systems, establishing a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focusing on personnel train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科学数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资源,对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管理科学数据能够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于科研工作。分析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管理相关研究现状,总结我国当前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结论]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管理在政策制度、管理体制、建设内容、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后续应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立协同管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培养等相关措施,以推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管理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寻我国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流动特征和规律,对于制定我国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发现、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环境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该领域基础研究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机构流动和国别流动特征进行分析。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进一步对不同动机产生的人才流动所对应的年龄分布进行探讨,为我国基础研究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优质教育资源是实现STEM教育全面整合、纵深发展的重要前提,是21世纪国际科学教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外大科学装置机构积极挖掘自身教育价值,广泛开发STEM教育资源,具有以下特点:重视基础教育科学探究型资源的开发;以科学家为核心落实多主体合作开发模式;以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与之相比,我国大科学装置教育资源开发存在以下问题:政策环境不充分;资助体系不健全;开发者意识淡薄;受众素养不高。未来科技资源教育转化应注重完善科技资源教育转化的政策制度;提升开发者与受众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加强社会各界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快速的科研决策是机构健康、科学发展的前提。如何有效地面向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决策咨询,构建面向科研单元的科技咨询,是我国学科化服务当前重要发展方向。本文总结国内外科研决策咨询服务发展现状,揭示限制我国当前科研机构战略决策信息服务发展的各种问题,结合我国学科化服务现状,提出了面向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战略决策服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锺健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博物馆学家。他是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世界最杰出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之一。他一生的科研领域几乎涵盖了古脊椎动物学的各个领域,其中重点是中国古爬行动物和古哺乳动物的研究,以及中生代—新生代地层的研究,一生发表科研著述670余篇(部)。他还是中国自然史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对该领域的开创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锺健在我国的地质古生物研究、自然史博物馆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数据论文国内外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增加了科学数据共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数据论文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出版模式,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热点。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希望为我国数据论文与数据期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从数据论文的概念、出版模式、不同主体的态度、当前模式的缺陷及未来发展方向几方面介绍和评述数据论文这一数据出版模式的发展情况。[结果/结论]数据论文为解决数据出版中的归属、激励、质量和引用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和主体的广泛关注。与国外相比,国内在实践和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建议研究中关注国内数据期刊的发展,加大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深度,实践中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内特点,从平台、渠道、政策等多方面完善和推广这一新兴数据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