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场馆教育是近年来受到持续关注的热点领域。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中2007—2022年场馆教育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文献数量分布来看,场馆教育研究数量在15年间持续上升,研究者主要分布在博物馆学与教育学领域,其中教育学研究视角偏少;从研究热点来看,研究重点关注场馆中的学习行为以及场馆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从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场馆教育研究目前缺少有推广价值的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2.
以2008—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科普场馆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BCC模型和 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测度科普场馆的运行效率。结果表明:我国有半数以上省份的科普场 馆属于增长型,1/3以上场馆处于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阶段。各省科普场馆应结合自身特点,从开展特色活动、拓宽资 金来源、完善评估体系三方面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场馆教育内涵与功能的教育争议主要源于历史发展的民主进程和场馆教育学科视角的差异。通过反思教育与学习的本质演进,场馆应当更具包容性,并且与现代教学理论相关联。场馆与学校、家庭等主体的关系也应当服务于后者动态和变化的需要。在数字化时代,场馆教育要正视技术升级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挑战,科学地让技术服务于教育。在此过程中,中国应当转变借鉴模式,基于本土环境探索适合自己的场馆教育。当展望未来时,我们会发现场馆教育正在向学术化、学科化和理论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蜜蜂王国探秘”活动是一项集参观、科学探究、室外科学考察、动手制作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系列科学教育活动。活动赋予科技馆原有展品新的教育内涵,有效地将科技馆的展品资源和学校教育结合。在2012年6月的“首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本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活动的开发和组织实施过程,值得关注的细节(比如,如何设计情境将学生引入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在具体环节下如何进行问题或利用材料进行引导)。文中与大家分享了活动在馆校结合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阐述了科技馆搭建与学校教育合作的桥梁,探索共同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模式和理论。从案例中可以了解到如何在一个以场馆资源为依托的教育项目中实现综合性的学习目标,也期望我们的项目开发和实施经验能够和从事科技场馆教育的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谢起慧 《新闻传播》2012,(2):99-100,103
科普场馆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设施,是长期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展览、科技培训等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对国家的科普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科普场馆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普教育功能、完成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使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科普场馆是科技传播的场所,其教育功能也是科技传播的效果,本文运用拉斯维尔关于传播的5W模式,来分析如何提升科普场馆在进行科技传播中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献是承继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的重要文化载体。图书馆融入红色文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场馆研学的指向性和适用性。文章阐释我国红色文献的研究概况,对图书馆开展场馆研学进行SWTO分析,并提出红色文献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在整体规划上,坚持顶层设计和文献建设相结合;在研学方法上,坚持专题文献剖析与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相结合;在研学目标上,坚持高尚道德培育与社会新人培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郑州科学技术馆在科普信息化工作中的实践,初步探索了如何将线上信息技术与科技馆的线下场馆教育活动有效结合,形成一个由科技馆独立运营的新媒体场馆教育平台。本文主要介绍郑州科学技术馆在科普信息化工作的实践情况,分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新媒体场馆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8.
赵文萱  张磊 《图书馆学刊》2023,(11):83-87+93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场馆,正迎来场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通过阐述场馆教育的内涵本质,探索基于学习元宇宙的场馆教育特征及国内实践现状,构建公共图书馆场馆教育服务模式,打造涉及环境、资源、活动、社交的多层次场馆教育情境,从而推动元宇宙环境下的场馆教育现代化变革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9.
为激发青少年科学家潜质,储备科技创新人才,提升青少年科学职业理想愈发重要。科学职业理想会影响个体从事科学领域的职业选择,而场馆教育情境对其培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研究梳理了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和纽卡斯尔生命中心的场馆生涯教育实践,以资借鉴。英国科普场馆教育以提升青少年科学职业理想为目标,在个体维度关注职业关联性感知,在社会维度聚焦机会公平,并衍生出了以生涯理念指导馆本课程、在教育空间开展体验活动、加强馆校结合、发挥科学家群体榜样作用和关注女性等弱势群体等生涯教育策略。结合英国两个场馆的实践经验,我国科普场馆可通过创新活动设计,融入科学家精神,汇集多元主体,实现面向科学职业理想的场馆科学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场馆是学校文娱活动的重要场所.如何在数据统计管理上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以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达到学术与娱乐的和谐,是目前高校场馆管理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运用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开发的一个简单实用的高校场馆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高效的数据查询及统计,对于提高办公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育功能作为科技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研究并梳理了世界科技博物馆教育功能定位和角色演变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世界科技博物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科技博物馆教育发展的启示:一方面,政府应将科技博物馆教育真正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之中,提升其地位。另一方面,我国科技博物馆应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拓展教育功能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教育活动的常态化、特色化和多样化,扩大科技博物馆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一些博物馆已开始就其教育空间与相应活动进行“分众化”规划,即根据不同的目标观众进行分层的、有的放矢地组织与计划,以达到“因人施教”、“空间尽其用”的目的。本文应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定性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首开先河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为案例,对博物馆的分众化教育空间与活动实践展开探讨,包括馆内的主要教育空间、“分众化”活动规划、以及规划原则等,以期为国内博物馆界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历经蓄势积淀、起步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高校博物馆研学旅行教育资源丰富,研学旅行市场需求旺盛,但在高校博物馆研学课程建设和研学配套资源供给方面存在欠缺,影响高校博物馆高质量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本文从立足独特馆藏资源、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加强研学课程开发、优化研学配套资源供给等四个方面提出新时期高校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优化策略,以期打造高质量的高校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充分释放高校博物馆的教育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前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覆盖的主要学龄段集中于小学阶段,高中生受众较少。科技博物馆如何加强与高中学校的合作,吸引高中生参与馆内教育活动,发挥自身教育职能,成为科技博物馆面临的一大挑战。通过梳理国内外案例,笔者认为科技博物馆在升学和就业上能够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助力高中生未来发展,并且总结归纳得出四种服务于高中生未来发展的馆校合作新方式:到馆实习型;动手实验型;专业研究型;课程资源型。最后,本文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科技博物馆高中学段馆校合作现状,提出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特征入手,分析了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共通之处,如跨学科整合模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和注重学习实施的过程等,并强调科技馆展示教育需具备“实践”“探究”“直接经验”三个要素。结合重庆科技馆“你‘浮’‘不浮’”课程,从内容的开发设计以及实施的流程设计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馆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6.
科技馆是校外科学教育的基础阵地,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馆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分析科技馆科学教育的重要定位出发,指出科技馆科学教育在实现价值引领、供给侧改革以及开放体系建设上的新目标,并结合我国科技馆科学教育发展中的现存问题,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生态构建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STEM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共性、博物馆教育活动现状两方面论述了STEM教育理念应用于博物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未来航海家STEM系列课程”为例,剖析了博物馆STEM系列课程的设计开发路径,以“渡河的工具”子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将“跨学科”“探究”“实践”三大核心理念有机融入博物馆STEM课程设计中,并对课程实施的难点进行反思,为将STEM教育整合融入我国博物馆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内涵,结合具体课程活动,探讨了表现性评价在博物馆课程类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从教育结果、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三方面阐述了表现性评价与博物馆课程类教育活动的关系,并提出表现性评价对于博物馆教育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学习隶属于非正式学习领域,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处于边缘地位,为了推进国内博物馆学习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需要把握国际相关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趋势。文章采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博物馆学习研究再出发的路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博物馆数字化学习;关注公众参与及影响因素,提高博物馆学习质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博物馆科学学习研究;基于博物馆学习结果多元性,开展纵向研究;立足本土文化,深化馆校合作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