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首先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数字经济的特征内在一致性的视角,阐释了发展数字经济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揭示了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而,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数字经济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数据要素协同机制、数字化发展结构性失衡、治理体系和安全体系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国情,从深化机制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改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创新政府与市场协同治理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成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战略主动的重要抓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不断优化国家治理组织系统结构、提升并完善国家治理者的素质和方法方式,加快赋能国家治理高效化、科学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现阶段我国国家治理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仍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面向国家治理的数字技术发展亟需场景扩展和人才供给,同时数字技术的负面效应对国家治理提出新要求。文章基于当前我国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促进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加快助力我国达到全面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3.
数据要素治理是数字时代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通过强化数据要素与国家治理深度融合,能够加快建立数据驱动国家治理的新模式,推动国家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欧美等国不断加强数据要素治理的顶层制度设计、技术创新应用、协同治理机制和全球治理合作,有效提高了数据要素治理水平,为我国提供了经验借鉴。不过,受数据要素的虚拟性、涉及主体较多、泄露风险较大、技术支撑水平要求较高等特点的影响,目前我国数据要素治理仍面临着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伦理治理机制不完善、人才和技术基础较薄弱等挑战,无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以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新时代迫切需要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和应用场景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树立兼顾公平、效率与安全多方位发展的治理观念,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强化科学、技术与制度多维协同驱动的治理思路,完善人才、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以提高我国数据要素治理水平,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国家统计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字技术为变革统计生产方式、提高统计生产力、重塑统计生产关系提供了源源动力,成为推进统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文章总结了数字技术赋能政府统计的国际经验,国家统计法制体系的顶层设计,以及数字技术在促进统计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家统计现代化建设存在的主要挑战。从实施国家统计现代化工程、实现统计数据全流程数字化、突破统计数据收集分析关键技术、提高统计安全发展能力、推进全社会统计审计工作和培养具有数字技术技能的统计人才6个方面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国家统计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滟  田吉明 《现代情报》2021,40(10):43-51
[目的/意义] 数字文化资源成为大数据时代最重要、最基础的战略性资源之一,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和新的应用需求,为了解决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数字文化治理体系的建设。[方法/过程] 通过界定数字文化治理的内涵,分析数字文化治理的必要性,明确数字文化治理过程,从治理主体层面、数据层面、治理机制层面和治理技术层面4个层面架构了数字文化治理参考框架。[结果/结论] 并从数字文化治理机制保障,多元主体需求保障和治理质量保障3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数字文化治理的策略,为数字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和价值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创新正经历“低质低效”向“高质高效”转变的关键时期。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对中国式创新产生了颠覆式改变,成为加速中国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以数字技术驱动的创新生态为基础,遵循“技术赋能-要素制约-路径实现”的演进思路,揭示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文章的主要结论有:(1)界定了中国式创新的显著要素特征,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以本土市场为应用场景、制度创新为驱动力、完整产业基础为依托、区域要素联通为突破、用户价值为导向和快速决策为方式的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式创新机制;(2)剖析了中国式创新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包括基础研究人才不足、技术成果商业化困难、产业链和价值链不可持续等;(3)提出了以异质性、多层次需求为导向,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抓手,政产企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助推中国式创新提质升级的实现路径。本文对于中国式创新理论和实践以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拉开了智慧时代的帷幕,依靠科技赋能提升治理能力的风潮正在席卷全球。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类棘手的公共卫生危机时,传统治理模式难以有效回应特殊形势下的复杂矛盾,我国智慧抗疫模式取得的成功进一步催化了"智慧工具+治理"的模式演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驱动下,我国地方政府利用智慧工具的辅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准治理理念为引导、采用整体性治理方法、发挥多元主体的差异性优势,建立协同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大脑已经成为各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其在架构、功能和应用场景上的演进不断驱动着社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但当前城市大脑仍处于功能与结构协同演化的阶段,有效实现数字赋能必须依靠城市大脑和功能小脑的协同合作.以温州瓯江口"城市大脑+产业智脑"为例提出城市大脑赋能城市创新发展新模式:以双脑并行实现系统化数字聚能;以双舱联动对企业全生命周期进行数字赋能;以数据整合共享推动业务功能的协同,以多维度的职能协同推动应用场景的创新,促进产城融合.这一机制激发了城市创新发展活力,对当前各地城市加快数字化发展,探索数字赋能路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晓娣  饶美仙 《科学学研究》2023,(11):2086-2097+2112
以全国228个地级市为样本,采用NCA与fsQCA探究数字经济赋能科技创新的组态路径,并以“准胡焕庸线”、城市规模、是否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等为分类标准,剖析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路径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引致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的单个必要条件,但产业融合对于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发挥相对普适作用。存在两条等效的引致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的组态:“政府助力下技术主导型”“政府助力下环境主导型”,数据基础和治理数字化存在潜在替代关系。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组态路径具有明显的区位异质性、规模异质性及政策效应异质性,整体来看产业融合、政府支持、信息基础设施是各类型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研究结论打开了数字经济赋能科技创新的“黑箱”,为各类型城市借助数字化驱动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数字创新颠覆了传统创新管理理论,然而目前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的复杂机理尚未开展深入研究。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技术创新,对实现制造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黑箱”进行探究,以丰富数字创新理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界定了数字技术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赋能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对创新主体、过程以及结果赋能;(2)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型;(3)提炼出三条路径及其选择机制,即以技术整合为中心的产业链协同创新路径、以产品智能化为中心的开放式创新路径和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两端创新路径,从而为数字技术赋能下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曹庆涛 《现代情报》2005,25(10):86-88
主要立足于国内外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问题等进行集中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袁红军 《现代情报》2017,37(10):87-92
研究中美公共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将对国内公共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国内外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文献与网络调查的方法,通过服务内容、咨询方式、服务系统、服务质量、特色服务、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中美公共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现状比较调查,发现国内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从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内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管理、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国内公共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绩效。  相似文献   

13.
The paper makes a survey of the digital libraries in China. It puts emphasis on their functions so that we can learn what we have achieved in our researches on the digital library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数字经济活跃度全球第一、规模第二的经济体,从部署"互联网+"到提出数字中国,体现了政府推进数字化产业纵深化、助力数字经济横向扩展的政策决心。新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存在软肋,亟需通过对全球数字战略部署趋势与主要发达国家数字战略分析,寻求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通过文献分析与政策对比研究,对数字化进程的逻辑与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解析,在此框架下比较OECD各成员国数字战略部署趋势,分析我国与德国、美国和日本具体的"3+1"数字战略结构,最后根据我国当今数字经济发展特点,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能够有效管理日益增长的个人数字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个人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界及计算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揭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内涵,总结了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并以此形成一套指标体系,对文中分析的几款适合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软件进行分析,以供用户与开发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为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晓毅 《现代情报》2010,30(1):56-58,62
国家图书馆本着公益性、开放性的原则,通过共享工程的网络平台积极的为基层图书馆服务,努力推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文从国家图书馆为共享工程提供数字资源服务的概况、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从运行机制、先期调研、资源建设、标准规范、版权解决、宣传培训6个方面为以后的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往域外在华专利的研究往往限于专利申请层面,并没有揭示后续的转让行为。研究域外在华专利转让网络及相关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在华专利申请的后续活动、客观评价域外在华专利申请对中国的技术创新发挥的作用。利用美国"数字通信"领域在华专利转让数据,构建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专利转让网络;深度分析了网络演进特征与趋势、网络中的关键主体、主体国别、主体集聚度和转让时间等特征;并预测了美国在华专利未来的转让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美国对其拥有知识产权的重要领域专利技术的严格掌控、将数字通信领域的专利与垄断联系起来,用以限制竞争、占领市场,轻易不会将专利转让给中国企业。美国最近10年在华获得的授权专利的显著增长必定带来下一步越来越多的在华专利转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数字创新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创新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模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特别关注。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20年来文献的查阅和梳理,构建了数字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对数字创新内涵界定和特征分析基础上,根据表现形式将其划分为数字产品创新、数字服务创新、数字过程创新、数字组织创新和数字商业模式创新五种类型。提出数字创新具有提升运营效率、提高组织绩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改变竞争格局的功能。认为数字创新由数字创新者、数字创新公民、数字技术、数字创新平台和数字创新文化五个基本要素组成。提出数字创新组织与管理包括数字创新战略制定、数字创新组织准备和数字创新运行管理等内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数字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任晓松  孙莎 《资源科学》2022,44(12):2399-2414
数字经济作为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引擎,能否进一步促进城市工业实现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亟待研究。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非期望超效率E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空特征,解析数字经济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的赋能效应。研究结果如下:①中国城市工业碳生产率总体呈波动性增长趋势,空间正相关性和集聚现象十分显著,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现象并存,空间非均衡现象仍然存在。②数字经济可以赋能城市工业碳生产率,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提升本地工业碳生产率,也会通过溢出效应对邻近城市工业碳生产率释放促增红利,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③数字经济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的赋能效应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实现,现阶段绿色技术创新尚未发挥机制作用。④数字经济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因城市区位与创新环境差异而存在空间异质性,如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周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具有辐射带动效应,而高人才集聚区则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未来应重视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破除城市“各自为战”的治理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城际绿色协同治理体系,突破地理边界以形成区域工业减碳合力。  相似文献   

20.
Chief Digital Officers (CDOs) play a multitude of roles as they facilitat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this opinion paper, we draw on an interview that we undertook with the CDO at a major Chinese softwar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firm to highlight the intricacies and idiosyncrasie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work both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and externally to clients. We characterise the nature of the CDO’s role as ‘the ar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recognising the blend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 with superior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 ski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