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模拟飞秒涡旋光在空气中成丝产生涡旋3次谐波的过程。研究初始基频波的扰动分布和峰值功率对双色涡旋光演化的影响。对于具有对称扰动分布的初始基频波,双色涡旋不受初始峰值功率影响,能够在成丝过程中保持环形强度分布。但是,在高峰值功率情况下,涡旋的螺旋相位分布受到多丝的影响,多丝引起的相位积累效应破坏了双色涡旋的螺旋相位分布。对于具有不对称扰动的初始基频波,当形成多细丝时,双色涡旋的空间环形分布和螺旋相位分布都会被破坏。  相似文献   

2.
基于均匀圆环阵列,研究其产生的携轨道角动量(OAM,orbital angular momentum)双模复用的涡旋电磁波.首先从理论上论述均匀圆环阵列可以产生携OAM涡旋电磁波,并提出3种不同结构的均匀圆环阵列,阵元的激励设置及传输增益的计算方法;其次从均匀圆环阵列中阵元的数量、阵列的半径及阵元的排列方式3个角度分别...  相似文献   

3.
在窄带信号和窄带阵列假设下,分析了均匀面阵(UPA)自适应雷达中目标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首先分析了UPA信号模型,随后给出了目标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和相应的CR下界.通过Jacobian矩阵给出了目标俯仰角、方位角、径向速度、模和相位的CRB.分析结果是1-D均匀线性阵列(ULA)到2-D(UPA)的推广,可用于空中运动目标参数估计的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阵列天线的微波成像系统会产生多通道幅相不一致性问题.针对使用阵列天线进行微波成像的应用,将回波模型中的多通道相位误差分为距离偏移误差和残余常数相位误差,并分析其对成像造成的影响,研究了使用回波中选定参考点目标进行相位误差校正的方法.最后通过微波成像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地基实验系统数据验证了我们的分析和结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阵列信号中部分自适应信号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平滑阵列的降维方法. 该方法将全阵列平滑处理,通过分割成相互重叠的子阵达到降维的目的. 该波束形成器使用了两级加权的结构. 根据方向图相乘原理,天线方向图是两级加权矢量独立产生的方向图的乘积,此波束形成器可以等效为一种空域滤波器的级联形式. 通过大量的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理论研究飞秒激光脉宽、啁啾和初始光谱对其在熔融石英中成丝产生的超连续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能量下,脉宽越大,蓝移截止波长越长,光谱强度越低.对脉宽大于150 fs的激光,负啁啾脉冲比无啁啾和正啁啾脉冲产生的蓝移光谱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纳秒和飞秒激光及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氮化苯-溶剂分子团簇的多光子电离和离解进行了研究.通过解决实验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在气相条件下实验研究嘧啶与水团簇的多光子电离.首次观测到该团簇的多光子电离质谱,发现电离后形成了质子化团簇系列,通过团簇浓度随激光强度的变化以及理论计算,阐明了团簇内质子转移过程,以及电荷分布和质子转移过程随着团簇尺寸的变化;首次观测到吡啶团簇在飞秒光电离过程中的质子化和非质子化团簇离子共存的现象.非质子化吡啶二聚体离子的存在及高水平下理论计算表明,吡啶分子之间可以形成C-H…N氢键,对文献中报道的结果给予了纠正,提供了弱氢键团簇中质子转移的一个极佳范例;首次研究并获得了嘧啶-甲醇以及哒嗪-甲醇氢键团簇的多光子实验研究结果.实验发现团簇经激光电离后只产生质子化产物,并从理论计算得到各种团簇的稳定构型,阐明了团簇发生电离后质子转移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随太阳辐照度和光伏阵列表面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为使光伏阵列输出功率最大化,在研究光伏阵列输出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新算法,能够有效地跟踪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使光伏阵列始终处在最佳功率输出状态。该算法特点:简单收敛、速度快、光伏阵列独立、能够直接从组件提取光伏输出功率、在不同操作系统条件下适用于照射条件突变情形。  相似文献   

9.
讲授高中物理课本下册自感现象时,在一节课内要做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现象两个演示实验,一般用两个示教板(两个实验电路)来完成。这样就需要在课堂上临时拆线和接线,浪费不少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又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印象。笔者经过认真地研究,把两个演示实验设计成一个电路,装在一个示教板上,演示时,通过开关的“一开一关”即可完成。改进后,既操作方便,节约时间,又能给学生一个深刻完整的印象。现将几种改进方案介绍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一种新型的送粉喷嘴结构,适用于宽带激光熔覆和增材制造。该结构使用多通道出口有效降低粉末流在扫描方向的发散角,通过添加内部整流圆柱调整粉末流在垂直扫描方向上的浓度分布。采用离散相模型,研究该喷嘴结构输出的粉末流场。优化分流圆柱的尺寸,使该送粉喷嘴能够输出浓度分布均匀的宽带粉末流,并沉积出厚度均匀的宽带涂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刚体稳定运动的力矩平衡原理研究现今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提出通过计算力矩与板块角动量间夹角来识别板块驱动力的方法,并定量分析在板块底部黏性剪切阻力的约束下刚性板块运动的稳定性。采用最新的岩石圈结构模型和板块绝对运动模型计算各板块的转动惯量和角动量,进而基于简单的物理模型计算得到各板块受到的边界力矩及板底剪切力矩。结果表明:与洋脊力矩和板底力矩平衡的剩余力矩可由俯冲板片、碰撞带、裂谷带产生的力矩解释;洋脊与俯冲板片力是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板块碰撞是欧亚板块运动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60 Ma前开始最初的碰撞,持续至今已造成亚洲一侧至少1 000 km以上的缩短,形成巨大的青藏高原。是怎样一种力驱动着印度板块能够克服巨大的欧亚板块和青藏高原的阻力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持续向北运动是岩石圈动力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利用S20RTS地震层析成像模型S波速度分布换算出的地球密度和温度结构为初始条件,以绝对板块运动为地表约束,开展三维地幔动力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印度板块之下软流圈地幔对岩石圈向北的拖曳力,可能是印度板块持续运动和造成青藏高原隆起的驱动力的主要来源。在碰撞边界下,印度岩石圈向北俯冲带动了地幔软流层运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翅化加工太阳能集热板表面,理论分析表面翅化在改善太阳能集热板工作性能方面的作用。建立翅表面结构采光能力分析模型,先后计算和分析了半球形、圆锥形及三棱锥形的翅表面结构,表明半球形翅表面结构采光能力较好,且合理翅尺寸下,三维翅结构排列越致密越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核聚变堆(ITER)第一壁的动态响应问题.建立金属矩形薄板的非线性磁弹性振动方程;利用Galerkin方法得到薄板在耦合场中的动力系统,应用Runge-Kutta方法进行数值求解,绘出薄板运动的时程图、相轨迹图和Poincare映射图;分析薄板动力系统的运动规律,研究载荷和磁场强度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具有初挠度的四边简支带纵向加劲板进行受压试验和实测门机臂架试验,对照用变分法导出的具有初挠度四边简支受压板的计算结果,寻求门座式起重机臂架失稳状态的在线检测机理。该结论也适用于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箱形结构受压翼板。  相似文献   

16.
研究薄板结构在机械载荷、磁场和温度场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学行为.考虑到板受Lorentz力的作用,根据物理方程、非线性几何方程和平衡方程建立了耦合场中薄板的运动控制方程,应用Galerkin原理推导出微分动力系统,采用Runge-Kutta方法进行数值求解,绘制了薄板运动的时程图、相轨迹图和Poincare映射图,分析温度场、磁感应强度以及机械载荷形式对系统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在薄板非线性运动系统中消耗能量,可以抑制非线性作用;温度场不仅改变板内热变形和热应力,而且影响薄板的运动特征;磁场和流体压力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是相互耦合的,静压力或脉动压力的增大不仅导致振幅的增加,而且改变系统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非奥运项目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人们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客观上为非奥项目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其成为人们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但在研究中发现,我国的非奥运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短板,大大制约了其发展的脚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非奥运项目"为研究对象,同时借助"木桶理论",找出制约非奥项目发展的症结所在,意在使非奥运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分析认为,制约非奥运项目发展缓慢主要分为外因与内因两个维度,但每一个要素均会成为发展中的短板。研究同时认为,通过赛事、与全民健身相结合、走社会化道路以及与传媒合作是有效弥补短板的措施,达到"木桶理论"中的平衡点,对非奥运项目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将全球板块边界带分别按照不同的宽度加以界定,计算了全球板块边界应力场的长、短波分量,讨论了应力场短波分量对观测应力场的相对贡献,分析了其与板块边界相互运动类型的相关性.在收敛型边界带,俯冲板片推 (拉)力是驱动板块运动的主要力源,仅仅洋脊推力不能主导板块的应力场形态;同时,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力对板块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计算结果还显示板块边界带参考半宽度以不大于 2 0 0k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相对刚性的岩石圈板块漂浮在相对软弱的软流圈之上作欧拉运动.岩石圈与软流圈间存在边界面称为岩石圈-软流圈边界(LAB).提出一种半解析方法来确定大陆LAB:定义其为有效黏度取极小值所在的深度.该方法得到的LAB,综合考虑了大陆岩石圈地幔介质的热学和流变学性质,故称其为热-流变底部边界.对3个著名克拉通(Kaapvaal, Fennoscandia 和 Slave) 的研究表明:3个克拉通的热-流变底部边界在~250 km,与大地电磁测深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因为热-流变底部边界是从力学的角度来定义的,且提供了岩石圈板块浮于软流圈上运动的极大可能性,因而与板块构造理论的定义更为接近.在该边界及附近,主导的流变机制是湿橄榄石的扩散蠕变,有效黏度极小,差应力小,应变率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