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志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6):119+121-119,121
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为例,论述了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对教学语言的期待心理,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个性品质特征,提出了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语言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用语言作为工具,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完成语文教学的必要手段,是重要的基本功。“工欲尽其致,必先利其器”,语文教师掌握教学语言的要求,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浅谈语文课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方式。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更多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4.
论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准确把握聋校课改的核心理念,切实了解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努力为聋生学习语言提供生动活泼、真实可感的活动平台,将语言学习置于语文教学的中心地位,将语文教育与聋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在教学中重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增加必要的语言信息刺激,包容学生习作中的错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5.
现代素质教育的基础是言语能力。高等师范学校语言教学具有师范性、专业性的显著特点,其教育成果直接影响未来中小学教学成效。加强高等师范语文教学、提升语言素养,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更好适用未来岗位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基础知识积累、创造条件运用、主动意识培养等方面,提出并论述了语文教育过程中语言习惯养成与素质提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汉语文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汉语文教学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和价值。然后,详细阐述了汉语文教学的基础,包括语音、文字、语法、阅读和写作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教学。接着,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文化意识、沟通技巧、非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最后,讨论了如何将汉语文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语言游戏和互动活动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结论部分强调了汉语文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回归本体,走“学习语言”之路,构建以“学习语言”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新体系。这一语文教学改革主张,是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家洪镇涛先生提出的。这一教改主张在包括武汉市在内的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钱梦龙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高度评价这一改革之举,肯定和称赞洪镇涛老师的语文学习主张是“民族的”、“科学的”,同时也是充满“现代审视的”。硚口区课题组承担的“语文教学本体改革实验”,  相似文献   

8.
语言哲学观对语文教学观念有很大影响。从当今变革中的汉语文教学诸观念上溯到西方语言哲学领域加以考察 ,可以发现 :言语与语言的分野引动了言语教学观的建构 ,语言非逻辑的属性导致了语文人文性思考的深入 ,语言的主体间性引起了对话理论的确立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其借助于语言,通过情感传递来敦促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与完善人格。其中高职语文教学着重从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与教学评价等方面来塑培学生的人文素养,对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高职语文教学的始终。因此,为确保高职学生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形成优良的语文素养与道德素养,结合当前我国高职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精神,创新高职语文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语文的本质含义是语言。语文教学必须扎扎实实地教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学习语言应突出语感训练,把“读”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在熟读、多读中,感悟语言运用的规律,于无法中求得有法。  相似文献   

11.
拓展教学是对语文教学的新的探索与改革。要真正发挥阅读教学拓展的有效性,必须找准拓展切入点,可以从新课启动、精美语言、文本空白、领悟主题、捕捉质疑等角度入手,进行有效拓展,而且这些拓展要立足文本,立足学生发展,立足适度等原则,才能使拓展成为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可以学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语感,是语言文字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叶圣陶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语感差了,他理解句子、阅读文章、写作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培养语感,就是选用客观的语言对象在具体语境中反复作用于语言感官,不断积累,最后形成语感。训练学生的语感,即训练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文字感受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口语应充分体现语文科作为基础科的特点。因为语言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手段,而且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它更应具有教育性、规范性、启发性,又因为它是以教材为蓝本的口语,因此它更具有艺术鉴赏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两年的语文学习中,五年制高职学生要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要具备完善的语言能力。要想在短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语文教师要精心备课,从容施教。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制定合理的语言训练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对策,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言情境乃是理解语言本身和学习运用语言的一种潜在的最佳机制 ,借助语言情境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它独特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地位。发掘语言情境 ,要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和捕捉情境两个方面着手。借助语言情境应侧重于语言事实的神韵 ,要抓住文字间的传神之笔 ,引导学生对语言的形象、节奏、结构、情调、氛围和感情色彩等方面作多侧面的品味和推敲。  相似文献   

17.
语言来源于生活,使用于生活。聋校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根据聋孩子的学习特点,让聋孩子通过语文教学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结合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他们只有在生活中进行语文学习,才能轻松愉快地掌握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改不是一场革命,而是一次改良,不能用新名词和时髦语言代替理性思考,要从"语文"、"学习"、"读书"等词的原有意义上回归常识,从"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理会文字"等经典阅读经验中吸收、改造、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做好语文教育,不仅要强调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并将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确保语文教育能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的感受。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先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教学自夏丐尊、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创导以来,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