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果说1997年开始的上网潮,是报纸与网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那么,今天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报纸网站的新一轮变革,就将是报纸与网络真正联姻的开始. 要实现这样一种深层结合,报纸网站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政策?体制?资金?人才?上述几个方面都是制约报纸网站发展的因素,但是,也许报纸网站在当下最需要迈过去的一道坎,是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王乾荣 《传媒》2001,(10):10-10
有人预测,在无线和有线电视以及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不久的将来,传统媒体--报纸的角色将越来越不重要.尤其是一些垃圾报纸,载满了诸如某女自高楼坠下身亡等不必要的信息,必将遭到受众唾弃.相对于有声有色有形的电视,报纸又是那么呆板乏味.据说对一些无聊的平面信息,读者的注意力一次只能集中12秒钟,一篇文章顶多看5段便要跳到下一篇去.所以,报纸将越来越失去魅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突破面临的危机和困境,一些都市类报纸谋求"主流化"转型.一些都市类报纸声称迈向"主流化"是一种市场营销策略.本文对都市类报纸面临的困境做一分析并认为,踏踏实实做受市民欢迎、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大众化报纸,才是都市类报纸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人的眼里,做报纸副刊编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需将别人的成品拿来,用红笔在上面圈圈删删,就大功告成了.然而,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做一名合格的报纸副刊编辑,绝非易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些报纸副刊编辑,很多人成了大家、名家.<申报>、<大公报>等报纸的副刊在全国具有难以替代的影响力.这些报纸的副刊,对正刊来说,所起的已不是绿叶衬红花的作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独放异彩.一张报纸的副刊能办到这种程度,当然是编辑的功劳.只有高素质的编辑,才能办出让读者喜爱的副刊.  相似文献   

5.
立足本土 彰显地域特色 地市党报与全国和省级报纸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地方报纸的地方特色为全国和省级报纸无法比拟.  相似文献   

6.
陈伟 《今传媒》2007,(12):25-26
在市场经济时代,实行市场化经营的报纸发行总是追求发行效益的最大化.对于一个新创办的报纸,其发行量必须达到某一个特定的临界点,报纸才会赢利,这个点被称为报纸发行的赢利临界点.对于一个业已成熟的报纸,其发行量达到某个特殊的临界峰值,报纸的利润可以达到最优化,发行量大于这个临界峰值时,报纸的利润开始递减,这个点就是报纸的最佳发行峰值.那么,如何描述和预测这两个"拐点"呢?笔者认为,可以用突变论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报纸的标题,横竖排兼而有之,不仅是中国报纸历来的惯例,而且是很好的惯例.然而近来发现,相当一些报纸的标题,从头版到末版"一律横排"几成时尚风气.深入一了解,不光是时尚风气问题,据说好像还是规定.  相似文献   

8.
刘燕 《青年记者》2006,(12):79-80
新媒体的崛起使报纸面临严峻的挑战,发行工作,作为报纸重要生命线成为报纸发展战略的重点.所谓“有效发行”是指在报纸的行销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扩大报纸的市场占有率、阅读率和影响力,并能直接带来广告回报或对广告有吸附力的发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报纸做好有效发行,实现广告、读和报社的良性互动将成为报社发行的一大方向.  相似文献   

9.
彭俐 《传媒》2001,(7):12-13
都市生活的每一天,是从读报开始的.喝豆浆、吃油条,曾经是北京市民早餐的习惯,到了2001年,我敢说,没有报纸佐餐,再好的油条豆浆也没有味道.这就像下班后、晚饭前后这段时间,要是没有晚报可读,都市人还真会感到缺少点什么.城里人,尤其是大都市人对报纸的渴求和依赖,在地铁列车上表现得最充分.我粗略地统计过,在晨昏的客流高峰期间,平均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乘客在读报纸.这情景,使当报纸记者的我,感到震撼和感动,也觉得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0.
纸媒营销方式延伸到网站难产生效益 许多报纸从本世纪初就逐步介人新媒体,而最早介入的项目可能就是网站.起初是办网络版,与报纸互动,将报纸内容完全复制到网站上.后来又办精华版,不完全照搬报纸内容,有选择地精编.有的为了不影响报纸发行,还有意推迟上网,比如早上六七点钟报纸就陆续送出,而网络版则有意推迟到十点钟之后.后来,报纸经营者又觉得不能完全靠复制原有的内容来支撑网站,便又加上原创的内容,有的还一天几次滚动出电子版.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在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方面都在苦苦探求中,纸媒无论是与新媒体互动、融合,还是创办的新媒体大都难于赢利.  相似文献   

11.
消息这种体裁在报纸上从质量和数量来说都应居首要地位,没有消息,报纸就称不上"新闻纸".目前,在一些报纸上,消息却处于弱势地位,而总结式的报告却充斥版面,内容大多空洞无物,读来令人乏味至极.若是消息长期处于弱势,报纸就不可能吸引读者.消息这一新闻"决餐"质量亟待提高,这是每个采编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第4次发布的全球所有出版报纸国家的分析报告显示:全球报纸2009年仍然保持着一派繁荣,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报业处于增长之中,61%的国家过去一年报纸发行量保持稳定乃至增长的趋势,而68%的国家过去五年中报纸发行量保持了稳定乃至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报纸的头版就是其"脸面",头版是否精彩直接影响读者对报纸的判断和购买欲.  相似文献   

14.
报纸已经越办越厚了,报纸"厚度"从二十四版向五六十版的规模剧增,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不少新加入的报纸慨叹"起点太高"的同时,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厚报现象"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顺应改革开放大潮、浸淫市场经济风雨,发韧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财经报纸,已由初期的几家,成长为中国报业一支突起的新军.目前,我国财经报纸处在数量上空前繁荣时期.但是,毋庸讳言,我国的财经报纸仍处于尴尬境地.虽然出现了跨地区、跨媒体合作经营,乃至全球化和国际化苗头,一些财经报纸也呈上升态势,但是真正称得上主...  相似文献   

16.
软文是指企业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刊播的文字性宣传稿件,内容包括企业对产品或服务的介绍、公关营销活动推广,工作总结及其他与本单位有关的正面宣传等.近几年报纸刊发软文的数量和所占版面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报纸.对于各类软文更是无法割合.由于软文自身的特点,对报纸有着显而易见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17.
比起美、英、德、日等国家,瑞典没有声名显赫的报纸,也没出现过可以雄霸一方的传媒集团.但这并不妨碍这个国家成为一个报纸强国.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报纸市场情况看,新闻的雷同化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而"这是通稿""这条新闻明天各家都有"更成为一些新闻来不及做进一步谋划和加工就见报的理由.雷同化甚至还不仅仅反映在当天新闻上,有的报纸第二天所报的新闻正是其他报纸前一天所报的同样内容.缺乏原创性已经现实地影响到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在二十多年的编辑工作中,笔者由于职业习惯,对错别字有一种特殊的敏感.笔者供职的山东教育社主办的<现代教育导报>连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报纸、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质量检查免检报纸,原因是:编校质量高,差错率低.  相似文献   

20.
喜新厌旧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如果报纸版面天天老面孔、老选题,时间久了,读者肯定会感到"审美疲劳",会厌烦.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者,虽然内容是根本性的因素,但最先影响读者的,却是版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