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来信     
<正>用事实说话我是一名新闻系的学生。这学期,在媒介管理这门课上,老师频频提到"全媒体"这个词,而暑假我在报社实习的部门,也向我介绍自己是"全媒体周刊"。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全媒体"这个词变得如此火热,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学界几乎没有对"全媒体"进行过系统的探讨和研究,"全媒体"很像是媒体在技术冲击面前抓到的救命稻草。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为我国媒体行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对媒体从业者思维观念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培养与全媒体传播工程相适应的一种新型媒体观念已成为当下广泛而迫切的现实需要.本文从国家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全媒体观念的产生背景为缘起,对全媒体观念的概念及范畴加以探析,界定了全媒体观念的内涵、外延,厘清了全媒体观念的特征以及本质要求,从思想意识层面为提升公众媒体素养提出可行之策,以期推动全媒体传播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媒体"一词在业界频频出现。何为"全媒体出版"?目前业界尚未对其作出精确的定义。顾名思义,"全媒体出版"就是通过多种媒体同时对同一内容进行出版。它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媒体、光盘形式,还包括互联网、手机、  相似文献   

4.
彭兰 《传媒观察》2014,(10):15-15
正新华报业在青奥会报道中所做的一些媒体融合的新探索,使我对媒体融合概念的认识有了一次升华。过去说媒体融合,讲的就是媒体机构内部的融合或是业务的拓展,这次却把媒体融合从机构内部的融合变成了机构之间的融合,甚至可能是媒体机构与其它行业之间的合作。媒体融合,我一直认为不能简单等同于所谓的全媒体化。"全媒体"在业界和学界存有争议,甚至有人反对这个概念。我对这个词,也是比较犹豫  相似文献   

5.
媒体一词蕴含了一种动态的结构,这种结构形成了此在与存在者之间的指引网络.而这种网络也可以看成是当前的移动互联网以及传播实践路径得以运行的潜在机制,透过媒体的指引,会找到人是身体的存在.通过对媒体融合进行认识论层面的反思,得出身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并且以身体为指引,辅以现代技术进行融合.在后疫情时代应对新型主流媒体进行全面纵深发展阶段,要发挥媒体建构的力量,这不仅仅是媒体组织间的合作,更是通过"大融合"使新型主流媒体成为社会组织者和设计者,挖掘个人资源配置清单,重构人与社会的共生状态,这或许才是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建成全媒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概念,对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来说,这是一组新概念、新范畴、新理论。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受到原有机制的制约和影响。"四全媒体"的框架下,适应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新机制亟待创新与建构:全方位、全流程关注与报道社会重大事件,实施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再造与优化,构建"全程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满足受众的个性化信息或新闻消费需求,打造"全息媒体";形塑传受一体化、混合型角色,强化大众参与感、体验感与社会责任感,推动"全员媒体";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发挥媒体融合的作用和效能,实现"全效媒体"。  相似文献   

7.
周勇  郝君怡 《出版广角》2021,(7):6-8,25
随着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入关键期,由"人"引发的观念和行动能力问题成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全媒体人才培养成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当下新闻与传播学界着力探索的方向.文章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提出"技能、智识、德性"三位一体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出一条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体系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图片新闻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和电子媒体的发展与普及,电视和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发展迅速,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在各种形态媒体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凭什么赢得读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路已为更多的办报人所接受。但是,目前报纸对图片新闻的处理仍存在血腥恐怖、过分渲染等许多  相似文献   

9.
"齐鲁智慧媒体云"作为全媒体传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大众报业集团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推进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本文从建设思路、建设内容、服务功能、创新维度、融合探索等方面呈现"齐鲁智慧媒体云"支撑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探索过程,思考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的理解2008年至今,一个名为"全媒体"的词语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包括"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全媒体记者"、"全媒体出版"、"全媒体广告"等。学术界对全媒体没有公认一致的定义,主要观点有"营运理念(模式)说"和"传播形态说"。前者的代表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她认为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从总体上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提出了全新的"四全媒体"论断: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带来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1]。在当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各个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档案工作者也应顺应趋势。  相似文献   

12.
赵琳 《新闻战线》2024,(3):81-83
地市级媒体融合是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媒体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深度融合,地市级媒体要立足本地,拓阵地、强内容,技术驱动、开门办媒,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通过技术赋能深度融入在地社会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以机制体制创新锻造全媒体人才队伍,赋能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9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主题为"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在学习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表示建设全媒体平台要被提上日程,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在如今媒体融合的大背景、强趋势之下,从全国层级到省市区各级的媒体都大力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建设融合媒体平台,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和反应速度,增强新闻可读性和形式多样性,大力创新,致力于"融媒体"平台的前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媒体内容的多元化、垂直化,媒体形态的多样化、便捷化,促进传统媒体加快转型步伐,全媒体一词成为传媒业界使用最频繁的关键词之一,全媒体发展模式备受业界关注,一场由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变革正在启动。在这样的全媒体战略背景下,对于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在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也将不断催生全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全媒体业务培训”系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杂志社承办的省委宣传部省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目的为有效应对媒体转型,促进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新闻从业人员全媒体业务水平。培训对象为市县级媒体从业人员、市县乡(镇)政府部门的新闻通讯员、各级职能部门的宣传工作负责人。  相似文献   

16.
《采.写.编》2021,(4):F0002-F0002
“河北省全媒体业务培训”系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杂志社承办的省委宣传部省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目的为有效应对媒体转型,促进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新闻从业人员全媒体业务水平。培训对象为市县级媒体从业人员、市县乡(镇)政府部门的新闻通讯员、各级职能部门的宣传工作负责人。  相似文献   

17.
2011年4月1日,由清华大学、凤凰卫视主办的"华语媒体高峰论坛--迎接全媒体时代"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的知名华语媒体机构领军人物共同论道"全媒体",这也是海内外华文传媒的学者与企业领袖,报纸、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媒体之间首次专门针对"全媒体"这一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资源整合时代的不断发展,媒体利用多元素共同发展成为未来媒体的发展防线。实现全媒体原作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种资源进行拼凑或者合并之后的传达,而是需要真正实现新闻集约化生产,这一工程是非常复杂和系统的。主要探讨了在全媒体战略下广播新闻报道模式如何实现转型,获得全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于是它们开始寻找新的途径、新的模式来将自身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电视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电视媒体品牌力的表现与塑造,以期有效地促进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及创新,构建电视媒体的品牌传播力。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传播是目前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方向。广播媒体为应对全媒体环境下的挑战和竞争,纷纷打造可视化广播节目,抢滩全媒体平台,实现广播内容的全媒体传播。广播全媒体传播的基本特征就是"可视化广播",其传播的基本属性依然是"广播——收听"。本文结合分析我国可视化广播节目的发展状况,着重探讨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何适应广播节目可视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