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原新闻出版署 )制定实施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作了具体规定 ,它是所有出版社共同遵循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错依据。有些图书出版单位或图书评奖组织鉴于严格执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将导致大批量的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 ,便自行放宽质量分级标准或自行制订计错方法。无疑 ,这种做法有碍于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公平性和严肃性 ,不利于图书编校质量的提高。但可以讨论的问题是 ,根据图书印前审读和成品检查的不同特点 ,在执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时如何适度把握计错标准的宽严…  相似文献   

2.
1997年,新闻出版署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图书质量的分级、标准和管理,以及奖励与处罚,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前两年对出版图书进行质量检查的结果表明,图书的合格率相当低,其中编校差错率超标问题最为突出。 从前两年的统计资料看,图书编校质量合格率约为1/3左右,其余2/3左右的书编校差错率超标。是否可以这样分析:这是由于平均约有1/3左右的编校人员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3.
图书质量管理营销项的评价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 ,新闻出版署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新出图 [1 997]79号 ) (以下简称《规定》) ,将图书质量管理分为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印装质量等不同管理环节 ,在《规定》的第二章第三条更明确指出 :“为了便于管理 ,本规定将有连带关系的选题和内容 ,合并为内容项 ;将编辑加工和校对 ,合并为编校项。”《规定》还具体规定了内容项和编校项质量管理的分级和标准 (在附则中附有《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图书质检国家标准” ,这一标准为各出版社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进行图书质量监控提供了科学依…  相似文献   

4.
图书编校质量常见差错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指出:"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就是说,连续检查10万字,其中有10个差错,箅合格,如果再多0.1个差错就算不合格了.我在参加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活动中体会到:对于出版社来说,打造一本编校质量合格的图书并非易事,需要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和校对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进行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5.
新闻出版署对图书的编校质量有个最低的要求,即差错率在十万分之一之内。现在一些出版单位的要求是差错率不应超过万分之一,与署规定有较大差距。但是,事实上新版书符合这个要求的实在不多。因此,图书重印的时候,用得上一句成语:“亡羊补牢”。将全书仔细地通读检查...  相似文献   

6.
国家新闻出版署1997年3月的79号文件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然而,在<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中并不包括应用统一的、规范的自然科学名词,在随后颁布的新闻出版署第8号令<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也没有提及图书中关于自然科学名词的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看到新闻出版署公布直属出版社第三次图书质量检查的结果,着实吃了一惊。据报道,抽查16家出版社的32种图书,其中编校质量不合格品达69%(什么叫不合格品,1992年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试行)》的第五条有说明:“一般性差错以万字计算差错率”,“有六处以上(包括六处)严重文字错误,或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的,为不合格品”)。 大家知道,新闻出版署的直属出版社包括了一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向以出版态度严肃著称的出版社。如今这一类出版社的编校质量尚且如此,那末,有些不知“三审制”为何物,  相似文献   

8.
图书编校质量的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奇 《中国编辑》2003,(4):16-19
二十年来,图书的差错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了困扰我国图书出版的老大难问题。新闻出版署先后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并从1993年开始,不间断地对全国图书的编校质量进行检查。但是,从总体上讲,“无错不成书”的问题却未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再次敦促全国各出版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编校工作,提高编校质量。编校质量保障问题,又一次成为我国出版界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9.
郝欣 《编辑学报》2011,23(5):411
问《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第17条指出:“经检查属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万分之五以下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请问,差错率恰好为万分之五的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国家级的图书评奖活动中,首先要通过一个编校质量检查关。按照新闻出版署1992年颁发试行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说明,为了便于管理,将图书质量范围中有连带关系的选题、内容合并为内容项;将编辑加工、校对合并为编校项。图书评奖工作首先检查编校质量,就意味着,图书的选题、内容再好,如果后期制作搞砸  相似文献   

11.
浅谈校对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差错率超过规定标准,原因是多样的,有编校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的原因,有编校人员水平的原因、有校对人员工作量与编辑发稿量之间关系的原因……大家公认的原因之一是:编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是图书编校质量低的主要因素.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最近,新闻出版署对国家部委所属的20家出版社1991和1992两年出版的23种图书进行了编校质量检查。检查结果表明:20家出版社的23种图书中,无一种优质品和良好品;合格品只有3种(占被抽查图书总数的13%);其余20种为不合格品(占被抽查图书总数的87%)。检查结果说明,有关出版社只顾多出书、快出书,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坚持必要的编校制度或编校工作不认真,有关领导对此不够重视,因此,使得图书编校质量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 新闻出版署根据有关规定,决定对出版20种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18家出版社作如下处理: 一、8家出版社出版的8种图书差错率高达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以上,为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根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其中的设计质量指标要求图书的整体设计全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然而,在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人们对图书质量的关注,更多地集中于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上,对于整体设计的是否规范、合理,往往容易忽视.仅从图书中各部件的编排序次来看,就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编校质量标准,出版物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下为合格品。对于教辅类图书来说,这个标准不能算高,因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图书事实上的差错率不超过十万分之一。难道能说在40年后我们把标准降低了,反而增加了难度吗?  相似文献   

15.
一读者的认可度是图书内容质量的试金石 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刷4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是我们判断一本书内容质量是否合格的依据,但不能是判断图书内容质量高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两年来实行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版”)并与原《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旧版”)进行比较,我们经过认真学习和运用,认为新版《规定》中的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新《规定》之优点1·关于书眉、中缝的差错,旧版规定每处计1个错。这一条显然偏严,因为现在电脑排版,书眉如果有错,相同错误肯定一连串,这样一来,一个书眉的相同错误,很可能导致该书编校质量为不合格,这显然有失公允。所以,新版将其改为:“书眉(或中缝)中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同样性质的差错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图书的质量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文字差错率高,这是由于这些年图书市场放开,出版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出版部门在思想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在质量管理上偏重图书选题和印装质量的管理,忽视编校质量的管理而造成的.一些出版单位为了精简编制,不再设专职的校对岗位,实行"编校合一",取消了原来的"三校一读"制度,一本书稿由编辑一人承担编校任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无错不成书”的现象受到社会的谴责,新闻出版署十分重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1992年即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试行)》,并不断组织对编校质量的检查,采取了严厉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当前,制约图书质量上台阶的关键因素仍然是编校质量不合格。相当一部分图书的差错率超过新闻出版署规定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合格标准,在读者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要求出版社公开作出质量承诺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如何全面提高图书质量,这是出版界每一个同志都应认真思索的问题。作为一个老编辑,十几年来,我当过一百多种图书的责任编辑,担任过一百多种图书的复审或终审,个中酸甜苦辣,体会颇深。下面是我对提高图书编校质量若干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芳 《出版参考》2015,(4):57-58
2002年,国务院颁布《出版管理条例》;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图书质量管理规定》;2005年3月1日《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开始执行,明确了图书编辑出版的责任机制,并细化为图书的前期保障机制、中期保障机制和后期保障机制,在每一阶段,都有关于图书质量保障的具体要求.可见,国家对图书的编校质量非常重视,出版社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应构建完善的图书编校质量保障体系,将精品战略落到实处.如何提高教育理论图书的编校质量,笔者认为应严把选题关、编校关和质量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