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农民主体性的实施和发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当下农民主体性缺失现状,基于喜闻乐见的村落体育文化视角,探研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以助力农民主体性生成、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田野研究法,探讨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内涵,以典型村落体育主体性实践叙事,解读村落体育主体性现状,探讨其提升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认为: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内涵是建立在村民认知和实践基础上的实践主体、权利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村落体育主体性发展呈现出动态、分层次的不均衡提升和部分村民的主体性迁移;乡村振兴视域下提升村落体育主体性,应该坚持“以民为本”村落体育发展方向的精准定位,坚持村落体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村落体育服务于村民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统一,坚持村落体育主体性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体育嬗变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导致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体育嬗变的诱因有:政治环境变化、经济发展状况、生活方式流变、文化变迁。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新时期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体育传承发展建议,为村落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融水雨卜村为例,利用田野作业、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村落农民体育的现状、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村落农民体育开展现状不容乐观,但发展形势喜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村落农民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因素、体育文化传播因素、农民文化素质因素、主体力量因素等。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提出要强化健身文化舆论与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新理念,重视和挖掘少数民族地区村落民间“乡土体育”项目,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建立高效灵活的基层组织管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广西民族地区村落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制约广西民族地区村落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农民体育的组织机构及其管理指导工作薄弱、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建设落后、村落社区体育人口偏少、农民参与健身意识淡薄等。并针对性地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持续推进村落社区体育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拓宽体育经费来源,因地制宜,发展村落特色体育项目;积极发挥村落带头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田野调查,以皖江裕溪河龙舟竞渡为个案,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民以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助推农村建设表征其主体性的社会心态历程。发现民族民间体育赋权农民主体性的阶段性特征:自在运行阶段的农民主体性,是以农耕文化传统惯习驱动,赋权自然村落家族单位的组织结构,以社会文化秩序增能建设农村的水平;自为传承阶段的农民主体性,是以农耕文明保护为乡村价值的发展逻辑,赋权地方乡贤能人组织地域文化集体行动,以乡村民俗活动的话语权力增能驾驭生活的水平;自由发展阶段的农民主体性,是以农村体育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赋权农村社区体育组织积极再造乡村文化价值,以文化资本开发增能建设农村社区的水平。自在、自为、自由的阶段特征也是农民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对农村地位认同差异的社会心态表征。  相似文献   

6.
100年来,中国体育历经“体育救国”“体育兴国”“体育报国”,直至当前“体育强国”4个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特色体育发展之路。南京体育学院以近现代百年体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特色办学之路的变迁,“育人才、夺金牌、出成果”的显著成绩,在地理空间上见证了中国体育的百年发展历程,折射了时代变迁轨迹,顺应了我国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依循发展经验,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的高等体育院校,必须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坚持体育发展的自身规律,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发挥自身所长和独特作用,赋能“体育强国”建设,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从空间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究村落空间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以焕发民族传统体育生命力,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空间内涵、困境进行梳理和阐释,并提出相应路径。研究认为:村落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提供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精神动力。中国社会深刻变迁,导致村落物质空间消亡、社会空间重塑和精神空间淡化,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依附物消逝、公共权力式微和文化精神消解。新时代要加大对村落保护力度,守护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生存空间;增强村落社会运行新动能,彰显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公共性;重铸村落文化精神,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吉首市少数民族村落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吉首市少数民族村落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不是特别积极;村落农民参与体育锻炼形式及内容相对单一;体育设施器材相对简单;村落农民体育消费不容乐观;村落体育组织管理不健全,体育专业人才缺乏。针对这种现状提出建议:加强对吉首市少数民族村落农民体育文化知识的宣传,注重体育意识的培养;加快吉首市少数民族村落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推进村落体育锻炼场地建设;丰富村落特色体育活动形式和锻炼内容;加强吉首市少数民族村落体育骨干培训。  相似文献   

9.
村落是农村的主体,村落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南岔村落体育的个案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认为:村落体育是国家群众体育工作的“盲区”、地方社会发展和建设的“禁区”;发展村落体育“人才”重于“钱财”;政府应积极引导,各尽其能,重点发挥农村“精英阶层”的作用;加强村落体育管理,以人为本,服务与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我国西部三省村落农民体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西部三省村落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不甚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条件差、参与水平低。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西部三省村落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相关资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1919年作为标志性节点,对百年来中国体育思想的历史演进做了整体探讨。百年中国体育思想发展的不同时代背景可划分为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成熟、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与转化、当代体育思想的探索与初步发展、当代体育思想的改革与全面发展以及新时代的体育思想五个历史时期。研究认为:在近代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交汇与交融中,虽然体育思想主张存在差异,但"体育强国"与"体育救国"始终是不同体育思想论争的共同点,其论争也映射出中国体育近代化进程的曲折和艰辛;当代体育事业的演进与发展,为不同形式体育思想的出现提供了产生的条件,并烙上了不同的时代印记。这些在不同时期体育实践基础上生成的体育思想,既是中国当代体育发展的见证,更是广大体育思想工作者关注体育事业发展的见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在体育事业和体育法治建设上所取得的发展与成绩的基础上,展示了70年中国特色体育法治的发展历程与特点,认为:在体育法治理念上,经历了从"体育法制"走向"体育法治"的过程;在体育法治任务上,始终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为中心;在体育法治功能上,实现了从政治功能为主向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功能的拓展;在体育法治价值上,坚定了"体育人权"与"体育权利"的价值追求。展望未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体的新时代,我国体育法治建设需实现"依法治体"与"以德治体"的有机结合,确立和保障群众体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加速体育产业发展的立法推动,建构体育权利体系和权利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法律实效的角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章节的内容提出了修订与完善的建议。认为《体育法》学校体育章节实现理想的法律实效需要反映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依赖于学校体育、学生体育权利、体育课、学校竞技体育等基本概念的界定,以及学校体育领导管理制度、合格体育教师保障制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度、学校体育伤害风险防范与处置制度的确立。同时,将主管机关、学校、教师等主体的行为与法律责任明确化,有助于将法的要求转化为现实,从而产生法律实效。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符号学等研究方法,对《人民画报》60年来737张封面进行逐个梳理,筛选出70张体育封面,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如下:前30年的封面体育更多地聚焦于国内运动会、乒乓球赛事等,后30年封面体育场景更多元、内容更丰富。封面场景的转换清晰地见证了中国体育发生的重大变化,表达了中国渴望融入世界并展现自我的愿景。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每个国家每个地区之间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是其中一个。以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含义为出发点,介绍山东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在重点分析第十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产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技体育经历了旧中国的"东亚病夫"和新中国的"体育强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新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竞技体坛表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本研究梳理了近30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代表团历届奥运会和亚运会的竞技表现,认为:(1)我国竞技体育已是国际体坛竞争力很强的国家;(2)我国竞技体育已跨入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列;(3)我国竞技体育在亚洲地域范围,稳居亚洲竞技体坛排头兵的位置;(4)我国竞技体育已步入国际体坛格局的"发达国家"时期。  相似文献   

17.
在国外,体育赛事转播权销售中时常出现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反垄断法对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销售行为的规制经历了从豁免到规制的历程。在反垄断法视域下,界定体育赛事转播权相关市场,并从横向行为和纵向行为对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销售行为进行反垄断法分析。由此得到启示:中国境内的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销售行为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应秉持谦抑性理念,扩大适用合理原则,合理界定中国境内的体育赛事转播权销售的相关市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更好了解我国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情况,为篮球运动损伤的防治提供合理化理论依据。方法:以参加全国篮球比赛的144名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创伤发生的组织、性质、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运动损伤总人数的43%为前锋位置运动员,113人次受伤案例中部位发生情况有所不同,60名受伤运动员中29名运动员发生于专项训练、26名运动员发生于比赛,60名受伤运动员中28名运动员表现出明显好转的特点,104名运动员在训练时佩戴运动护具(佩戴护具比例达到72.22%)。结论:运动损伤防护应特别注意专项训练和比赛时期,并要求运动员佩戴运动护具是防治运动损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新中国建国开始,梳理分析了各时期我国的青少年体育政策,研究总结出青少年体育政策存在权责主体混乱,督导、评估、激励体系不完善,政策实施的单一性等问题。提出两点解决对策:将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纳入国家政府发展规划,强化政府职能;建立与青少年体育相关负责人及青少年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青少年体育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红色体育”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时期领导军民开展的体育实践活动,并发展为中国近代最具群众基础的体育形态。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体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其历史分期的讨论,梳理了“红色体育”在不同阶段的思想演进及其实践进程,阐明了“红色体育”蕴含的时代特征与历史意义。研究认为: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军事化体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实际出发的创新实践,是“红色体育”最鲜明的时代特征。而通过“红色体育”的开展,增强了军民体质,丰富了军民文化生活,增进了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团结,是“红色体育”历史意义的充分体现。“红色体育”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储备了体育人才,是当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初期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