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成功的广告应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促使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对广告翻译具有重要启示。译者应充分考虑受众的期待视野和审美情趣,以再现和拓展广告原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以网络热词等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翻译进口电影成为近年大众热议的话题之一,从理论上揭示这一现象存在的客观合理性有助于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以翻译策略理论、接受美学理论和大众文化理论展开多视角探讨,认为:1)从翻译专业眼光衡量,本土化翻译是一种迎合电影受众的接受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归化翻译策略;2)从接受美学理论看,本土化、特别是网络热词是顺应观众“审美体验”争取电影受众的一种手段;3)大众文化理论揭示了翻译本土化是商品化娱乐性电影追求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公示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其翻译的地位也随之越来越重要。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视角来看,公示语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照顾读者群体的整体语言文化接受水平,考虑受众的视野期待和审美情趣,灵活处理语言文化差异和冲突,以实现其传递信息、呼唤大众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的首位接受者和阅读者是儿童。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接受为目标,它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这个新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尝试性研究,阐释接受美学可以用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5.
在广告翻译中,读者的接受至关重要,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对广告翻译有重要启示。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强调广告翻译应重视读者"期待视野",分析译文中的语言美和内涵美。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该理论强调翻译活动中读者的中心地位,以读者的接受作为翻译的目标,重点研究文学翻译中读者接受活动的能动性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以任溶溶《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运用“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意义未定和文本空白”,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入手,论证接受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性作用,总结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以期丰富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7.
张志芳 《考试周刊》2007,(48):68-69
本文以传播学的理论作为宏观的指导,借助语言学的视角和中英文化的对比,详细阐述旅游资料翻译过程中的各个基本的要素,如受众、文本、译者、噪音、反馈等。本文指出,旅游资料与其他文体不同之处在于其强调对于受众的传播效果。离开了受众的接受,传播效果就不能得以实现。因此,译者应该在翻译过程当中把对译文受众接受能力的考虑放在很重要的地位,采取以受众为中心的翻译策略,做好受众分析。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学系派。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媒体效能不是让媒体本身孤立地发挥作用,它还包括受众对媒体的作用而做出的反应。借鉴接受美学的视角,从以校园媒体这个主体为中心扩展到以校园媒体和受众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为核心,从受众的心理、价值观、行为表现对效能的反作用和媒体载体上的文字内容及版样以何种方式传播更能产生最大的效能,以动态的方式、开放的体系尝试提出校园媒体效能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通活动。传统的翻译因受传统美学文论的影响,注重原作与译作的等同,忽略了读者的积极参与。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研完中心,通过考察文学接受和产生效果的过程来揭示文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美学理论。将它运用到翻译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翻译的不足,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翻译质量,完成美的接受与传递。  相似文献   

10.
由于英汉历史文化和语言特点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其翻译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理论强调了以读者为中心,这对旅游景区宣传资料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旅游景区宣传资料的英译中以外国游客为中心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老舍的《想北平》以质朴的语言抒写了作者对老北京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其译文面向的是西方受众,目的是使西方受众感受中国文化,理解原作者在特定背景下的思乡情韵。接受美学重视文本的社会效果以及读者对文本的参与和理解过程。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张培基英译的《想北平》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接受美学理论,以海尔集团外宣材料为语料,从目的语受众的角度,就企业文案外宣的接受性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译出更符合英语受众心理认知的外宣文案。研究发现,企业文案外宣翻译应该遵循三个原则:术语准确性;句法规范性;篇章连贯性。  相似文献   

13.
李成明  梁梦 《英语广场》2023,(20):24-28
食品广告是利用媒介发布的供人食用的成品和原料的广告,而食品广告翻译对于一个品牌打开国际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接受美学关注读者的审美情趣,强调读者的理解活动决定了作品的价值,这与食品广告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特点相符。因此,本文以接受美学为指导,对食品广告翻译展开探析,希望为食品广告翻译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封琮  李娟  武广庆 《海外英语》2013,(5X):175-176
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在翻译界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汽车品牌翻译作为广告翻译的一种,译名本身就体现了音韵美、形态美和意境美三个层面的美学特征。为此,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汽车品牌的翻译策略主要体现为顺应目的语消费者群体语言习惯,解读目的语消费群体文化认知心理,和关照目的语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从而最终实现汽车品牌翻译在接受美学层面地完美表达。  相似文献   

15.
商标是商品形象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的质量和档次.商标翻译是译者从自身的审美意识出发,将源语商标词转化为目的语商标词的一种审美活动.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视角研究商标翻译是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商标译者应以读者为中心,考虑受众(消费者)的视野期待和审美情趣,唤醒读者的想象和欲望,从而达到促销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经典美剧之一《老友记》的字幕翻译为例,从目的读者和译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接受美学对字幕翻译的启示和影响:在字幕翻译过程中以读者为中心,充分调动目的读者的审美体验、能动性和接受性,使字幕翻译更具新颖力又不失原文精髓。  相似文献   

17.
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的接受为指归。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译者要考虑儿童在心理生理发育水平、知识经验、文化修养、人生阅历、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特点。根据儿童文学及其翻译的特点和要求,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揭示本文的主题——儿童文学翻译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相似文献   

18.
接受理论将文学批评理论的关注焦点由重作者、作品转向重文本--读者关系,认为文学作品只有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才能实现其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儿童文学的阅读者是儿童,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视角。本文以《绿山墙的安妮》中风景描写的翻译为例,研究了接受理论祝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9.
当今翻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现实需求的翻译人才,有效影响现实译语受众是翻译行为的主要目的。本文尝试在当代修辞理论框架内思考新形势下的翻译教学,呼唤对修辞意识的关注与重视。论文从修辞的工作定义入手,围绕以翻译受众为中心、充分认识译文话语的修辞力量、注重内容和形式的认同感以及适当“施压”、扩大受众视域等方面,说明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修辞意识的必要性和具体实践,强调以现实受众为中心的翻译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以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为中心,文本的最终实现需要融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作品的意义,并在此过程中留出足够的空白点。本文试图将接受美学理论运用于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中,并在详细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的分析和论证后得出了接受美学对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