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公共教育利益的实现面临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双重困境,这使得政府的公共教育治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而政策网络治理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能够把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它强调教育政策网络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政策行动者的水平互动、建立信任和协调机制,从而使公共教育利益在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利益行动者的互动中得以实现。因此,政策网络治理对公共教育的有效治理和公共教育利益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随着知识经济对高校智力支持需求的增加,大学之间竞争愈加激烈,作为法人组织的高校,在战略管理上如何适应社会公共治理的转型,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的新视角。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战略管理"理念,分析高校利益相关者的构成与维度,探索构建第三部门及评议方机构,从而使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校公共治理,能够实现高校与利益相关方的多元共赢。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公共治理改革的推进,中国大学治理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目前就大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目标而言,中国大学治理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和困境。在此背景下,应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视角,深入了解大学治理的概念、性质和功能,进一步促进大学治理改革的"去行政化",充分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渠道和平台,完善大学治理相关章程和规范,努力构建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新型大学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我国社区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之上,针对目前我国社区教育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利益相关者参与不足、供求矛盾突出以及缺乏第三方机构的有效监督等问题,提出政府在社区教育治理中重构角色,与高校、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并增加第三方机构监督等建议,从而实现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有助于传承乡村记忆与乡村文化,提升村民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盘活乡村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乡村公共教育服务以及发挥“第三方”评价与监督,推动乡村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当前,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治理面临现实困境,即社会力量参与意识不强,未能形成多元治理格局;乡村教育治理监督乏力,社会公益组织公信力不足;乡村教育治理内部分工不明确,乡村问题分析精准性不够等。为助推社会公益组织有效治理乡村教育,要形成多元主体“共治”,达到乡村教育的“善治”;加强乡村教育治理的内部监督,提升社会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合理利用大数据的支持,提高乡村教育的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6.
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系统是一个集知识传授、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诸多组织活动的联合,是一个包括政府、大学、生源单位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体"。在职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生源单位和社会各界等;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大学管理层、教职员工和工程硕士学员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教育质量保障的期望、价值和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为了实现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确保在职工程硕士教育质量,需要在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权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类公益组织,即参与教育公共治理的非官方、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西方,教育类公益组织的发展已相当成熟。教育类公益组织能够提供信息服务,能够及时收集、整理以及形成有价值的评估意见。在协调政府、社会和市场等的关系方面,教育类公益组织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供某些公共物品方面,教育类公益组织常常  相似文献   

8.
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是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环节,它对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各利益主体观念、目标与行为的冲突导致教师参与治理意识薄弱、参与能力不足及参与机会缺失等问题。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推进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核心在于各方利益主体为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提供条件,赋予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权力,如此才能解决教师参与学校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府的基本教育责任: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政府的基本教育职能之一是供给保障教育公平的有效率的教育政策,并作出相应的教育制度安排。长期以来,我国宏观教育政策活动存在明显的城市偏向、高等教育偏向、公办教育偏向和精英教育偏向,教育政策制定主要是以"自上而下"精英决策为主,难以全面保障教育的公益性、教育的公共参与以及教育利益分配、公共参与的公平性。政府有责任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推动建立教育的公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即在治理过程中关注核心利益相关者——大学生的真实诉求.面对当前高校内部治理信息公开不足、参与机制缺失、主体自觉缺位、学生组织离场等现实困境,探索信息透明与制度完善相济、外生动力与主体自觉耦合、线上平台与线下参与结合的有效路径,从而激发大学生共治活力,提升高校内部治...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必然投射于一定的对象,从而产生喜欢和趋向、厌恶和逃避等态度和行为。兴趣经历着从自然兴趣到文化兴趣发展的过程。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应根据兴趣的不同而分别起抑制、发扬、疏导、顺应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应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认识和理解兴趣,需基于对兴趣思想及其原则的了解之上,同时全面厘清我国现阶段英语教学中兴趣教学的实施情况,为今后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尤其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给予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利益     
环境利益和环境需求的不断发展联系在一起,是涉及环境的利益的综合.环境利益的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共秩序和和谐的环境道德观念.环境利益往往会通过个人权利得以实现,政府公权力在环境利益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益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上一定的主体对一定对象和条件的拥有关系。主体需要、能实现主体需要的对象及社会认可 ,构成利益的必要条件。单纯的主体需要和客观对象等均不构成利益  相似文献   

15.
论利益教育     
黄静婧 《中国德育》2007,2(9):30-33
利益教育就是要给人们指明争取利益、谋求利益、维护利益、享受利益的正确方向,使人们能够合法谋利、理性维利、共赢创利、合理享利,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当前在我国进行利益教育是迫切而重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需要利益教育的助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使胎儿于母体内受到伤害的几率大为增加,探讨胎儿利益保护问题以求完善对胎儿的立法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胎儿利益保护的研究依赖于胎儿权利能力的立法模式,我国立法应借鉴各国现有模式之利弊,采用不附加条件的总括保护主义模式并赋予"遭受侵害时尚未受胎"的胎儿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本文主张通过放宽学校专业之间流动的条件、重视人文教学、以多种形式增强课堂吸引力、教学与科研结合、开展课堂讨论、扩展第二教堂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正确处理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证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二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征地范围过宽、补偿偏低、安置不当,其原因为“公共利益”界定不明、集体土地产权缺陷、政府权力寻租和政府行为缺乏规范。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应从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和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着手。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利益分化不断扩大,利益矛盾不断凸显,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整合压力.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以现实的利益矛盾为逻辑起点,以社会的利益和谐为最终归宿,为党解决利益分化问题,实现利益整合提供了重要的思考维度和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中国社会的有效整合,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的利益分化问题,以利益整合为核心,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推进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实行的利率政策是利率管制.为适应WTO和融入世界经济,应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须从国情出发,渐进稳妥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