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健康。作为承担育人重担的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是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为了解当前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我们课题组于2004年8月,对红河州494名农村中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不容乐观,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统计发现:躯体化、强迫症、人际敏感、焦虑是当前农村中学教师群体中最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校2006级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732名大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与全国青年和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对性别,文理科等群体进行比较。结果,①我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优于全国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14%;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问题突出。②女生躯体化、恐怖、抑郁症状比男生突出。③独生子女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恐怖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非常显著。④文科与理科学生在躯体化、焦虑、恐怖、抑郁等症状上差异显著。结论,及时对大一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并有针对性地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吴展玉 《贵州教育》2013,(21):48-4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健康必须包括“身”与“心”两个方面的健康,躯体健康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能促进躯体健康。因此,现在人们对于心理上的健康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则是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躯体健康、社会适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难以定量分析,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本综述了国内外学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并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7.
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俊兰 《双语学习》2007,(6M):100-101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杨志强 《家庭教育》2004,(5B):12-13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并不仅仅是身体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适应良好。”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它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相似文献   

10.
边疆民族地区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是其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躯体症状的突出性与心理的强迫性,人际的敏感性,心理压力的持久性。鉴此,提出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使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化等建议,以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中西部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刘霄 《教育探索》2002,(8):61-62
本根据对中西部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指出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表明:中西部地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成人常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如男教师,40岁以上教师躯体症状,强迫症状问题较突出;40岁以下教师在人际关系方面问题较突出。因此,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张向葵关文信孙亚秋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表现心理健康误区(MentalHealthMisdirection)是指教育工作者没有全方位的把受教育者塑造成一个完全健康的人。所谓完全健康的人是指不仅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具...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的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和躯体方面,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已经成为我们高中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因个体的不  相似文献   

14.
关于49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CL-90和EPQ对498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表明:在敌对性和躯体化两个因子上有较高的筛选率;从专业上看,医科大学生有较多的因子达到中度痛苦水平,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随着年级的增高,心理健康问题也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值,其中与人格维度N的相关值较高,粘液质、抑郁质和粘液-抑郁质等气质类型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在人际敏感、焦虑和恐怖等因子上,男、女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应忽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孙晚霞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缺损或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也就是说,人的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综合干预对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提供依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应引起重视,女教师的各因子分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几乎均略高于全国常模,其中抑郁、焦虑和躯体化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和运动组均可促进心理健康。综合干预在降低躯体化、抑郁、饮食睡眠、人际敏感因子得分方面效果比运动干预更好。综合干预效果优于运动干预。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健康”的新概念是:“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宣言里把健康的内容扩展为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相似文献   

18.
袁书卷 《文教资料》2009,(30):214-216
本文作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对某高校异常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异常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SCL-90各因子除了躯体化外,其余各项均高于普通大学生:某高校异常家庭大学生中,大三学生在焦虑、恐怖、敌对项得分方面均高于大二学生;男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均高于女生:城镇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方面均要好于农村大学生。本文作者希望该项调查能引起各方面对于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当代健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的健康已不仅 仅是过去认为的四肢发达、躯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 把健康的含义定为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 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而后面两个方面,实际上可划 归为心理健康的范畴。 青少年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但有助于身体在生理  相似文献   

20.
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邓宝芬为不断深化和完善德育工作,提高人才质量,从1989年起,我校的德育教学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普及“心理卫生常识”,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在帮助学生防治心理疾病,排除心理障碍,优化心理素质方面,已初见成效。几年来实践证明,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一对中专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学生自身成长规律和特点所决定的。1、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健康的基础。人体健康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躯体之中;健康的身体包括健全的心理。心理健康是相对生理健康而言的,并指心理对社会诸方面的适应状况良好。其外延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等。同时二者又互相影响。生理变化会引起心理反应。心理变态也会引起生理失调。如:处于生理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由于甲状腺素分泌旺盛、常常引起情绪冲动,容易檄惹。反之,持久的负性情绪也可能引起生理功能失调,甚至导致心身疾病(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生理疾病。)心理健康也是道德健康的基础。一定道德品质的形成,要遵循知、情、意、行的规律。因此,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