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幼儿园里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看见别人手中的物品很想归为己有,却克制着不去争抢;初上幼儿园的孩子尽管很依恋妈妈,但每天上幼儿园时还是努力地克制自己,想哭的时候便用力抿住小嘴。这就是幼儿具有自制力的表现。有自制力的幼儿能够克制自己不合理、不正当的欲念,他们不会主动去攻击别人,即使被别人冒犯了,也能用平静的、友好的态度去对待。与此相反,在幼儿园里也常常会看见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明知打人不好,却总爱对别的小朋友动手动脚;有的孩子尽管知道上课不可以讲话,但仍噪唤不休地讲。这样的幼儿就是缺乏自制力…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明确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关的情感和能力.在幼儿园生活中,教师更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  相似文献   

3.
石头同志文中反映的现象很有典型性。幼儿园里,一些教师在口头上也说着要爱每一个幼儿,可事实上做得怎么样?以衣以貌施爱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此,我们代表孩子、家长,也代表社会,谨向这一部分教师呼吁:请多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让所有的普通的幼儿得到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4.
<正>爱就是教育,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感化幼儿,才能和幼儿的心灵产生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达到师爱的最高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幼儿去爱别人,在爱的沐浴中使幼儿学会去爱父母、爱伙伴、爱身边的一切。否则,教育幼儿去爱祖国、爱人民只是一句空话。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用爱心才能打动幼儿。而幼儿园里总有一些特别的幼儿,对于这些幼儿,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爱。初入园的孩子千差万别,相对于一般的孩子而言,总有个别孩  相似文献   

5.
在群体中     
幼儿园最大的特点、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集体生活的教育力。幼儿在游戏中常三五人集成一团,形成幼儿群体,这种群体有很大影响力。充分利用这种幼儿群体,对于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意义十分重大。幼儿之间爱相互模仿,他们强烈地希望被(?)喜爱、接纳,害怕被排斥、孤立。教师巧妙地利用这种心理,按照教育目标施以恰当的教育,能(?)较好的效果。前些日子,我班幼儿(?)上了“呼啦圈”一下课,幼儿都去抢“呼啦圈”。人多圈少,矛盾叠出。我问他们:“六七个人抢一只圈,结果谁也玩不成。一个人不能只图自己玩得痛快,只有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想着他。你们说,怎么样能让大家都玩得上,玩得开  相似文献   

6.
郭莉 《考试周刊》2009,(46):233-233
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抢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如今,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无论什么要求,大人们总是尽可能地满足,从而促使他们形成了自私,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人们说:幼儿教师最大的过失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对孩子的爱。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用自己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幼儿,用亲切的话语启迪幼儿的智慧,用真挚的爱哺育幼儿的心灵。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孩子上幼儿园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们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关键是懂得怎样去爱。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理解幼儿就是需要我们在一切活动中带着一颗“童心”,设身处地对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和表现。尊重幼儿就是要求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需要和特点出发来爱护他们。在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上有的幼儿接受得快、有的幼儿接受得慢。教师不能因为有的孩子接受得快就视他为“优生”,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下雨天没有伞的孩子,要跑得比别人快,这就是命运对你的别样宠爱. 赛男,你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吗?不久之前,我和留守儿童活动室的小朋友们一起组织了一次活动——去敬老院慰问老人. 那天我们刚到敬老院,老人们马上就乐呵起来,也全然不顾脸上有多少皱纹,他们饱经风霜的脸好像在诉说着年少时的不易.他们虽然穿着不合身的衣服但依旧笑容满面.同去的小朋友们有些羞涩,我们便张罗着一起将水果和慰问品分给老人们.  相似文献   

10.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重阳节来临的时候,团支部组织我们高三学生到黄圃镇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我们的到来打破了敬老院的沉寂。平时很少做家务的同学,忙着扫地、叠被褥、整理生活用品。认为与父母有代沟的同学,围在老人身边,津津有味地说着生活中的新鲜事。愉悦在空气中跳动,温馨在内心传递。透过阳光,看着老人们的微笑,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一种神圣和崇高融化在我们的生命里。生命需要爱来维系。听老人们说,有很多青年“志愿者”定期来探望他们,常年坚持,其中有些“志愿者”至今也没有留下他们真实的姓名。敬老蕴含…  相似文献   

11.
爱的奉献     
1988年,大专毕业的魏群开办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以英语启蒙教育为特色的个体幼儿园。这一年重阳节,幼儿园的13名小朋友在魏群的带领下来到区敬老院,献上了凝聚着一片心意的手工作品,唱了几支真挚而又显稚嫩的歌曲,给孤寡老人们送上了温暖和真情。这以后,在重阳节带小朋友去敬老院慰问,成了魏群对幼儿进行尊老爱老教育的保留活动。在建园十周年之际,魏群精心安排历届学生150人隆重回访敬老院,这次  相似文献   

12.
在照顾刚入园的幼儿生活起居中,我发现大便是小班幼儿的一大难题。有的幼儿上幼儿园几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干燥;有的幼儿因憋大便而经常拉裤子。幼儿不在幼儿园大便的原因,主要是对上厕所存在着一些焦虑。有的幼儿在家里是坐着大便,两腿不用使劲,而幼儿园的厕所是蹲坑,需要他们使用腿部的力量,这对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无疑增加了许多困难。还有的幼儿厌恶大便的臭味,因而不爱去厕所。怎样才能解决孩子上厕所难的问题呢?我们认为,营造适合幼儿的厕所环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幼儿表现某幼儿在家里睡觉前,总是先把脱下的衣服全部整理、折叠好,才钻进被窝,哪怕天气再冷,也决不例外。家长要求他先钻进被窝再整理衣服,他却说老师是那样要求的,在幼儿园就是那样做的。而另外一名幼儿则在幼儿园表现得很独立,自己吃饭、睡觉,而在家里却表现得判若两人,事事都要依赖家长。妈妈的困惑孩子们的表现让家长们非常困惑,有的说,我们家的这个小孩怎么就这么不灵活、“死脑筋”?有的说,我们家的小孩怎么这么“两面派”?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办呢?为妈妈答疑其实不是孩子们哪里做得不对,而是他们的表现与家长的要求不一…  相似文献   

14.
我爱地雷     
《新作文》2007,(Z1)
今天,老师要我们用“我爱”说话。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有的说“:我爱妈妈。”有的说“:我爱蓝天。”有的说“:我爱肯德基。”有的说“:我爱学习。”有的说“:我爱和平。”我也把手举得高高的,我突然想起了军棋里的地雷。老师终于叫我了,我脱口而出“:我爱地雷。”全班同学都大笑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教育爱” ,我们立刻会联想到教师对幼儿“像妈妈一样的关怀” ,和蔼可亲地对待幼儿。其实 ,教育意义上的爱不等同于一般的情感呵护 ,教育爱在本质上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幼儿以母爱为起点的“投入式理解”。一、教育爱的内涵1 .教育爱的发生 :日常生活马丁·布伯 (MartinBuber)说过 ,教师与全班同学见了面 ,“他的眼神 ,教育者的眼神 ,拥抱了他们所有的人 ,并把他们看到眼里。”在这个眼神里 ,包含了教育者对孩子们的教育爱 ,而这是教育发生的先决条件。这点在幼儿园教师身上更加明显。教师与幼儿在幼儿园里相遇 ,与幼儿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带领幼儿到社区中观察人们的活动。幼儿发现在花园里,有一些爷爷奶奶,他们有的下棋,有的晒太阳,有的在照看弟弟妹妹。“什么人在小区里活动?他们在干什么?爷爷奶奶为什么在家?他们的心情怎样?”带着问题幼儿采访了他们,谈论中幼儿知道了爷爷奶奶退休在家有时很孤单,孩子们提议:“去我们幼儿园里玩吧,幼儿园里可快乐了!”有几位爷爷奶奶愉快地答应了,并说可以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孩子们下棋。“你们什么时候来呀?”“明天好吗?”“太好了。”回到幼儿园后,老师让孩子们讨论:“爷爷奶奶来幼儿园,我们做点什么让他们高兴?”有…  相似文献   

17.
幼儿的素质教育怎样搞?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实践中我觉得:最根本的是品质,最重要的是精神,最关键的是兴趣。一、最根本的是品质。品质中最根本的是爱心,而当代幼儿最缺乏的正是这个。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生下来就处在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地位上,想怎么就怎么,不管别人乐不乐意,只要求别人爱他们,他们却不去爱别人。因此,对这一代幼儿的品质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帮他们树立起爱心。教育幼儿应从爱父母做起,进而教育他们爱别人。对他们来说,爱别人除爱家人外,就是爱同学、爱老师、爱家庭以外的人。所以在教育中要教…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必须重视直观,而直观就是跟事物直接接触。"幼儿都非常喜欢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在叶圣陶先生看来,幼儿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幼儿在幼儿园里接受教育,实际上就是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设置种种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直接去学习生活、学习做人。如何把游戏还给幼儿,根据幼儿的意愿来产生新的主题?下面以角色游戏"小舞台"为例,借鉴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来指导,让小舞台绽放"行知"魅力。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我发现每个幼儿都已初步显露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爱好。有的幼儿上课时,突然哼起了歌;也有的不做游戏,一个人在旁边跳舞。遇到这种情况,是认为他们不守纪律,给以制止,还是认为是他们的爱好,予以扶植?我认为应当采取后一种态度。幼儿园里的一日活动固然是丰富多彩的,但幼儿不喜欢按着一个模式去游戏.他们更需要的是三三两两的自由活动。我们搞  相似文献   

20.
刘向正 《陕西教育》2011,(1):147-147
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小苗苗,需要教师用春雨般的爱去滋润,春阳般的爱去普照。这样才能和幼儿沟通,他们才会信任你。高尔基也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说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因此,我认为爱是和幼儿沟通的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