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去年年底,一家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女经济犯与“美男计”》的文章,文章开头这样写道:1990年春夏之交。南中国的广东。新闻媒介接连披露爆炸新闻……看到“南中国”之词,心里很不是滋味。当然,“南中国”比“中国南部”显得“气派”、“简练”、“时髦”。然而,“南中国”之说,我们的读者能接受吗?我们的人民能答应吗?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把“中国南部”写成了“南中国”吗,何必说得这样严重。可你是否想过,这样乱造词句,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结果也将出现诸如“东中国”、“西中国”、“东北中国”、  相似文献   

2.
去年年底,一家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女经济犯与“美男计”》的文章,文章开头这样写道:1990年春夏之交。南中国的广东。新闻媒介接连披露爆炸新闻……看到“南中国”之词,心里很不是滋味。当然,“南中国”比“中国南部”显得“气派”、“简练”、“时髦”。然而,“南中国”之说,我们的读者能接受吗?我们的人民能答应吗?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把“中国南部”写成了“南中国”吗,何必说得这样严重。可你是否想过,这样  相似文献   

3.
杂谈二则     
一、“喂!是我吗?”“喂!是我吗?”要不是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样的发问一定是非常滑稽可笑的。可是,在今天许多广播电台的听众参与节目里,这种发问1小时也许可以听到数十次。接通一个热线电话,就会有一声惊喜的询问:“是我吗?”主持人总会诚挚地回答:“是你!”然后,谈话开始。或点  相似文献   

4.
在南京新街口一个报摊,一位知识阶层模样的中年人,手指着一份报纸,向卖报人发泄不满和愤慨:“看看,又都是些‘某’字,新闻里都是‘某’字,还要记者干什么?让记者都下岗去吧!”人民网的评论问道:人物、时间、地点,这些新闻要素都以“某”字代替,这样的玩意儿还配称新闻吗?  相似文献   

5.
“两会”新闻战,向来是“惊心动魄”的,那种紧张激烈的“高速运转”,常常令我在大会结束后好多天还缓不过神来。细细地数落,在每次“两会”间的十几天里,我平均发稿量都在四十条至五十条左右,而且报纸采用的情况也不错。于是就有人问我:“你不是驻团记者吗?有那么多稿写吗?”的确,作为驻地记者,当初我也是这样问自己的。在许多人看来,“两会”宏观上的”大  相似文献   

6.
柳萌 《传媒》2002,(3):21-23
你知道王朝柱吗? 在文学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5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在影视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70%以上的人会说:“当然知道”;那么在一般观众读者中,如果这样问,会是怎么说呢,我相信,也许有2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或“不知道”。倘若换一种方式,用王朝柱的作品问,你看过电视剧《长征》吗?我相信,起码会有80%~9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太知道了”。  相似文献   

7.
经常看到一些新闻报道里应该透明的地方,不透明,却用“某”字过门,诸如“某校”、“某厂”、“某人”、“××”,有些无关紧要的地方也用“某”字掩饰,不知何故。如1月31日新民晚报“大学生如何热衷筑‘方城’——本市高校赌博风探源”一文,短短一千多字报道中,我数了一下,用“某大学保卫处”、“某重点大学”或“一个大学生”、“一位大学保卫处负责人”、“一所重点大学”……过门的,共六、七处之多,何况这些“某”处都是正面人物所发言论,亮出其名也无伤其一根毫毛,为何也要掩饰一下呢?  相似文献   

8.
某报总编辑Z日前突然接到某省某市市委书记S打来的一个长途电话。通话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却颇有立此存照的必要。事情是由一篇批评报道引起的。本来舆论监督就很难,批评报道一发表,总有人打电话来提出这样那样的意见,可是这个电话却非同寻常,S书记一上来就口气不凡,自报官衔,大有以势压人之意:“你是××报总编辑吗?我是××市市委书记,我姓×,我的名字叫×××,你听清楚了吗?” Z总编接这样的电话多了,但S书记这样的口吻  相似文献   

9.
Internet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当你走进任何一座现代化商业都市,其最醒目的特征无疑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写字楼了,要这么大的写字楼干什么?它生产产品吗?一个生活在农业社会中或是生活在二十年前的中国的人,也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其实,写字楼不加工和生产任何实物,它只“加工”和“生产”的一种产品,那就是信息。在西方发达国家里,  相似文献   

10.
以“8”谐“发”的谐音迷信热,似乎刚刚过去。近来又有一种新的谐音热兴时起来了,这就是乱用成语的“谐音广告”。比如,某止咳药广告。取成语“刻不容缓”之谐音为“咳不容缓”。某大曲酒广告取成语“天长地久”之谐音为“天尝地酒”。某服装广告取成语“蔚然成风”之谐音为“蔚然晨风”。某茶叶广告取成语“引以为荣”之谐音为“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取成语“有口皆碑”之谐音为“有口皆杯”;某口腔医院广告取成语“脍炙人口”之谐音为“快治人口”;一家报纸近期为某减肥茶有奖征集广告用语,报上择优刊登了63条,其中有两条就属于谐音广告,一是“××祝您福‘瘦’(寿)双全”,一是“××帮您独‘瘦’(树)一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国内的图书市场上,已经有不少于20种和奥巴马有关的图书在销售。韩浩月在《中国青年报》撰文说:无论是在传统书店、网上书店还是一些读书网站,打着奥巴马旗号出版的传记搜索结果出来,令人目不暇接,堪称“第一混乱”。假如现在奥巴马出现在中国的书店里,说不定他会惊讶地暂时忘记总统身份,错认自己就是一畅销书作家。出版业的“奥巴马现象”,不免会让人再想起一个被批评了很多年的“跟风出版”行为。的确,这20多种大同小异的图书,不仅浪费了大量纸张,也造成了内容撞车。  相似文献   

12.
“原生态”歌手进城,犹如水流进沙漠。这些水最终会消失在沙漠里吗?还是会冲出来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13.
笑一笑     
一个客人到钟表店拿着一只手表对着老板说: “你这不是防水表吗?怎么我买回家,才洗个澡,表面里就浸水,到现在手表里面还是水?” 老板看看手表后回答:“对呀,这的确是防水表——防止水跑出来的表。”  相似文献   

14.
一个星期天,笔者在家中收听某电台播出的一档关于“人生和理想”的节目。只听播音员说:“下面,我们将朗诵本市××中学特级教师×××的一组格言和警句。从中大家是会受到启迪的。”……诚然,听了那组格言和警句,的确令人有所感悟、受益匪浅,但老实说,播音员“开场白”中的最后一句“肯定式”的话,却叫人不敢恭维。作为有关电台的编播人员,事先肯定已听过上述内容了,并认为它值得一播,但广大听众尚未听过呀。“青  相似文献   

15.
年过半百的曹仁义获得了“范长江新闻奖”自然感慨万端。他把诸多感想浓缩成这么几句话:“我们这代人从小到大杆是党培养的,一辈子都与党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是党给我们创造了条件。”他的激动里还有另一层意思:“我从事新闻工作28年,基本上都是当编辑。一个默默无闻的耕耘者获得此项奖励,这对我和我身边的编辑们都是一种认可。”的确,就象多数观众只知道演员而不知道编剧一样,许多听众也只知道播音员而不知道编辑。老曹说:“这不是一种‘苦,吗?不过,想追求知名度,我就不当编辑了。”曹仁义属于创造型、开拓型的编辑。这些年,他总是不断地给自己提这样的问题:“我能再干点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周刊:有专家说,尽管推迟了好多次,但“发现号”的这一次发射肯定是有史以来所有航天飞机发射中最安全的。您认为是这样吗?这种说法有没有考虑航天飞机的老化带来的危险因素? 迪勒:这种说法完全正确。事故发生以后的飞行是最安全的。这一次尤其如此。因为整个航天飞行已经被仔细地检查过, 查找了任何可能发生飞行安全事故的疑点。的确,老化的问题会发生在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7.
你有微博吗?你开了几个微博?你同时能更新几个微博?如今,很多人见面都会这样问。开微博已然成为一种时髦事情。的确,在2010年的中国,微博正迎来春天,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8.
读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拉杆子扯大旗,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打这儿过,留下买路钱。占山为王,落草为寇,杀富济贫,罗宾汉、梁山好汉和瓦岗寨那一帮,无数英雄无不以匪徒角色青史留名。“蒋委员长”不也至死都称井冈山的朱毛为“共匪”吗?不过,他的对手的确不是一般的匪徒,其“匪首”连唐宗汉武成吉思汗都不放在眼里,加上苏联顾问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确已经与农  相似文献   

19.
传媒小语     
非常遗憾,的确有这样一种记者,他们是某一事件的见证者,却对事件漠不关心,他们说“:所有这些都没有什么新鲜的……”,对待新闻事业的这种态度是有害的,因为对事物的麻木不仁会变成习惯,到那时候就糟糕了。对待任何一个事件永远应当像对待一个新的、前所未见的事件一样。这样,新  相似文献   

20.
微笑与文章“有人说你活得比别人累。你觉得呢?”“是吗?”詹国枢左眉微微扬了扬,略带川味儿地反问了这么一句,脸上泛着一种他所特有的微笑,几分憨厚,几分机敏,几分意味深长。他时常会这样微笑,连笑起来都好像是在做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