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0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承办的"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教授在会上致辞,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教授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主题研讨.  相似文献   

2.
吴林红 《青年记者》2016,(23):67-68
时政报道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重头戏”,时政报道对国计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很多媒体上,时政报道都是“党八股”的“重灾区”,都是媒体难以啃下的“硬骨头”.李良荣教授指出,“与国外媒体相比,我国新闻报道最落后的一块就是时政报道”.①新形势下时政报道如何突破,是事关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25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承办的“旗帜与方向:中国特色传媒教育的经验与思考研讨会”在传媒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是中国传媒大学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李培元、副书记刘利群、副校长廖祥忠出席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周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时统宇研究员,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教授、传播研究院院长雷跃捷教授、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教授、文科科研处处长胡智锋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从多个角度就建党90年来中国传媒教育发展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传播心理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于2009年9月24日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由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陈作平教授主持.传播学界的许多著名专家学者与会,对这套丛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还对我国传播心理学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参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教授、文科科研处处长胡智锋教授.  相似文献   

5.
时间:2009年12月12日 地点:中国职工之家 对话人:朱虹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胡智锋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兼本刊主编、博士生导师 整理者:曾祥敏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本刊特约编辑  相似文献   

6.
时政新闻历来是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也是媒体之间展开新闻竞争的制高点.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走基层·我这十年”、“喜迎十八大走基层·行进中国”系列报道丰富了电视媒介对重大时政新闻预热报道的形态,在报道形式上以“走基层”报道为采访路径,开启了电视重大时政报道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7.
2011年9月27日,由光明日报社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光明日报社新闻研究部与我校文科科研处承办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主题论坛"在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光明日报社总编辑胡占凡、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李培元等嘉宾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主持论坛,文科科研处处长胡智锋教授做学术总结.来自人文社科界与新闻传播界的10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走、转、改"活动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8.
2011年5月1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电视戏曲方向主办的“戏曲的媒介传播研究”博士论坛在戏剧影视学院会议室顺利举行.中国传媒大学资深博导张凤铸教授、高鑫教授,文科科研处处长兼《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教授,戏剧戏曲学刘丽文教授,艺术研究院施旭升教授、王杰文副教授,青年教师刘丰海、孟梅,戏剧戏曲学博士生云海辉、周斌、朱红昭、舒凌云、徐翠和硕士生们共二十余人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9.
时政新闻报道涉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新闻宣传中的"重头戏",如何有效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笔者结合自身参与的一系列河北日报报道案例,对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实现时政新闻报道"质""效"齐升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时政报道是党报、党刊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也是党报、党刊增强权威性、指导性和公信力的主打“产品”。然而,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性新闻,时政报道的约束相对较多,难以创新,其老套陈旧的表现手法,枯燥乏味的新闻语言,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削弱了时政报道自有的影响力,一直为许多受众所诟病。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访谈是一种常见的报道形式,而在时政报道中,对访谈对象的选择是与其所承担的职责相呼应的,与其说是对其个人的采访,不如更明确地说是对身在其位的主政者的工作、职责、岗位发展愿景等的新闻报道。职务访谈通过主政者自己的语言叙述,让机械冷硬、条文化的政策有了更人性的表达,形式更加新颖,内容也更加丰富。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善用职务访谈,既是对时政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一种创新,也是让新闻报道内容更贴近群众、更具有影响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20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加强和改进新闻管理提高新闻报道水平”专题座谈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博士生导师雷跃捷教授主持了座淡会。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武录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方毅华、王灿发、张丽、丰纯高、辛欣、詹新慧、韩运荣、成文胜、蒋海生、徐柯等30多名师生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13.
牛思明 《新闻传播》2023,(17):99-101
时政新闻是我国媒体在报道政治层面的重要内容,在融媒体的趋势下,传统的时政新闻播报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质量的要求。文章立足于融媒体视域下,对如何创新时政新闻的报道进行了探究,以期依托融媒体传播,来拓宽时政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卫小林 《现代传播》2003,(6):110-111
一、电视传播的优势在时政新闻中的劣势表现电视的传播优点已有无数论述 ,然而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恰恰由于电视传播特性的凸显 ,反而使电视时政报道的一些优势成了劣势 :1 电视音像传播的特点使时政报道的理性传播难度相对较大电视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 ,以可视可闻的、具体的、现在的、进行式的报道见长。而由于电视的优势偏于传播感性认识 ,对于时政报道这类偏于概念的、无形的、抽象的、静态的、非事件性的事实的传播 ,电视媒体与纸介媒体相比显然见短。2 电视新闻的集中反映律使时政报道时长受制约一天只有 2 4小时 ,一个…  相似文献   

15.
都市报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要把自身营造成一份贴合市场、亲近民生的报纸。而当都市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进一步追求主流影响力的过程中,几乎都不约而同把时政新闻报道提升到重要战略层面上来。但都市报的时政报道不同于党报报道,更不能简单沿袭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各大媒体平台为了抢占市场,拓宽生存空间,都逐渐开始另辟蹊径,积极探索更加具有传播优势和社会影响力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在短视频风靡一时的背景下,很多新闻记者都开始运用vlog来创新和丰富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从而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基于此,本文充分阐述了Vlog时政新闻报道的主要特征,并深入剖析了Vlog时政新闻报道的优势,进而为时政新闻Vlog中出镜记者的报道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明 《青年记者》2012,(18):17-18
时政报道的改革一直是党报改革的瓶颈和难点.近年来,一些思想开明的政治人物更加认识到时政新闻改革的必要,希望通过时政报道的改革,树立新型形象,拉近党和政府与百姓的距离.再加上公众的迫切需求、媒体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时政报道正走进一个前所未有的“急骤变革时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广东媒体,无疑是这场变革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时政新闻报道承担的责任更重,我们应当不断提高广播时政报道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创新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党、国家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本文先对广播时政新闻报道的优势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创新和改进谈了个人观点与认识。  相似文献   

19.
时政新闻报道是中国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政治属性和产业属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在部分电视时政类新闻的采编过程中,对立思考两重属性极大地减弱了报道的可视性和影响力。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模式,是践行"走转改"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电视新闻品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肖菡 《新闻窗》2013,(4):14-15
时政报道“无小事”,这是长期在时政新闻报道中“摸爬滚打”的许多老记者们对后辈的忠言。“无小事”是指,在所有领域新闻报道中,时政新闻以其特有的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规范性等重要特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时政新闻的地位和影响力,使之往往成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之源、权威性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