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实行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解试是由州郡、开封府、国子监组织实施的考试。宋代在管控上,坚持地区间解试名额分配相对均衡的原则,造就了一大批人才,有力地保障了政权的巩固、社会秩序的稳定。但随着定额录取制的实施,国家在管控上失衡,地区之间录取上的差异逐渐拉大,而且越来越明显。举子通过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到他处应试,成为屡禁不止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2.
一残酷的正额地租封建地租是地主剥削佃客的主要方式.宋代地租的主要形式是实物地租,而实物地租又可分为分租和定额租两种.分租,就是地主出租土地时,规定佃客每年按收获总额比例应交的地租.其间较普遍的是"对分制",即地主掠夺佃客土地产品一半的制度.苏洵在《嘉祐集》卷5《田制》中说,地主富豪"地大业广,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主佃  相似文献   

3.
论宋代冗官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冗官在历朝中以宋代为最。宋代曾多次实行过裁减冗官即“省官”措施,但均未得到解决。宋代的科举制和恩荫制与冗官问题具有直接联系,但从深层上透视,冗官是宋代独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立国政策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4.
宋代陇右地区的土地经营李清凌宋代陇右地区的土地占有制形式和内地一样分为国有制、私家地主所有制和小农所有制几大类。几类田地的比例关系,从时间上来说,西夏建国以前,整个河陇地区的农业用地,大都掌握在势官大姓和少数民族酋长手中,各族自耕农也占有少量田地。其...  相似文献   

5.
制举是科举的一种取士科目,由皇帝特别下诏举行考试。它溯源于汉代的贤良方正,盛于唐代。宋代制举命运多舛,屡兴屡废,是制度由盛而衰的重要转折点,自此以后,制举一直处于衰败、凋零之中。导致制举于宋代开始衰微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宋代科举常科和三次兴学的强力冲击;制举报名资格日益提高;制举考试要求严格;统治追求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的规律的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作制度的演进及其历史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作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撂荒制、休闲制、轮种制和集约制.本文简要介绍这四个时期中作物生产的主要特征,同时对引起农作制度演进的主要历史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我国农作制度历史演进的动力来源是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农产品需要的不断增加,而农作制度历史演进的实现和维持则依赖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冒籍跨考”现象指的是在科举考试体制中,由于录取的“分区定额制”,导致考试竞争激烈地区的考生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进入考试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地区参加选拔性考试。“冒籍跨考”在宋代出现,至明清时已愈演愈烈。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冒籍跨考”问题,但其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高考移民”屡禁不止,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高考录取制度造成的不同地区之间高考竞争压力的显著差异。探讨明清“冒籍跨考”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当前“高考移民”问题的认识,并为其提供可资借鉴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元明清时期,毕节彝族社会处于封建领主制社会。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大土地占有制,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领主制经济制度,阻碍了彝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领主制经济必然走向瓦解,被比之先进的地主制经济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清前期官手工业管理继承了前代产量和人员定额、计功、以匠管匠、工匠技术等级、颁样、物勒工名、检查、奖惩等制度,并改善用工制度,重视官员任用,为定额制的实施创造了更好的环境,理应使定额制发挥较前代更好的作用,但生产过程仍存在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定额制未得到严格执行,同时官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给定额制的实施带来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10.
制墨业是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宋代社会经济繁荣,制墨业得到极大发展。其原料更加多元,有松烟、漆烟、油烟、石油烟和混合烟等,在技术上也愈加成熟,形制上既继承前代式样又开创全新风格,而且产地相当广泛,基本上已遍及全国。制墨业在宋代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行业。  相似文献   

11.
王兴文 《函授教育》2002,(5):102-105
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历代王朝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宋代的盐税收入,特别是淮浙地区的盐税收入充当了解救宋代财政危机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本文试图从两宋淮浙盐的产销情况来论述淮浙盐在两宋时期所起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并从中透视当时所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在生产方面,本文对淮浙盐(海盐)的生产技术和方法以及淮浙盐的生产数量加以探究。在远销方面,对淮浙盐的不合理的销盐区域的划分,官般官卖制及商卖制两种不同的销售方式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均田制最终瓦解。在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买卖频繁,出现“前年田,八百主”的现象。宋代客户与前代部曲相比.他们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弱.在政治上他们享有编户齐民的资格.有部分通过勤奋劳动从客户上升为主户.从以前地主的私属桎梏下解放出来了;在租佃契约制下的客户拥有迁徙和退佃的自由.定额租的实行.地主不再直接干预客户的经营,他们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经营其他职业.使客户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北宋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地主随意不经官府同意“私设公堂”处置客户,客户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宋代农民负担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封建社会中生产力的代表,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负担问题。宋代农民负担着较沉重的,大约占其收入的30%。因而也是引发宋代社会的各种矛盾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宋代宫廷燕乐表演是宫廷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九盏制燕乐表演体制是宋代宫廷宴会的常用体制。《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对九盏制宫廷燕乐表演均有记载,我们对宋代宫廷燕乐九盏制表演体制的级次递进、表演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从秦汉到元明清各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和开发,宋王朝十分重视对南方民族地区的经营,推行了羁縻州制,因宋史上没有关于羁縻州的统一数字,作者通过有关文献资料对宋代在南方民族地区羁縻州建置情况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和分析,并阐述了羁縻州制的特点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代两税法改革后,人头税向田亩税转移已成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但“丁口之赋”在宋代逆向复现。究其原因,首先囿于南方山区地理环境,田税作为常赋征收不足,遂以丁口之赋为补充。其次,在宋代两税定额体制下,中央催督税额的无序性与制税之权向地方下移之间形成制度空间,这为以丁增税的“丁口之赋”复现提供了动力。最后,丁税征收便捷、易于转嫁的技术优势以及制度惯性为其赋予了“祖宗之法”的标签,这更为其存在奠定了合理内核。故宋代“丁口之赋”的逆向复现,凸显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由人头税向资产税演进过程中的曲折与复杂的面相。  相似文献   

17.
宋代小城镇是在农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城乡经济的联结点;农村市场培育和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同时又对农村起着反馈作用;小城镇经济也是城市市场的基础,地市市场通过中转市场(小城镇)联结广大农村市场,形成农村-小城镇(镇市)-城市的商业流通网,小城镇就是通过这样的商业网刺激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宋代乡村行政管理体制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县以下的乡村基层行政组织,其表现形式在北宋初为乡里制,王安石变法后实行保甲制。乡里保甲制在宋代呈现为职役制。南渡以后基本上沿袭北宋之制,一般实行乡、都、保、甲制。宋代乡里保甲制是继承历代乡里制度并加以发展的结果,并具有其独特的统治职能、运转方式和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加强西部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大家所公认的事实。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更是如此,“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在邓小平同志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对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因素又作了进一步的分解,认为这当中人力资本是最关键的因素。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表明了,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是人力资源。因此,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只有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才能迅速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