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考察愤怒在歧视知觉与留守青少年自伤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以体验回避模型和性别角色理论为基础,采用歧视知觉量表、愤怒分量表、青少年自我伤害量表对662名留守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愤怒、自伤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歧视知觉不仅直接影响留守青少年自伤,还通过愤怒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留守青少年自伤,且该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受到性别的调节,愤怒对女生自伤行为的作用比对男生的更强。研究认为愤怒和性别在歧视知觉与留守青少年自伤之间起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为切入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在身体、心理健康发展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研究体育游戏对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倡议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俊杰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3):155-156,F0003
留守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学习自主性差,学习成绩不佳;责任感较差,行为不良;心理障碍,性格偏差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缺失;监护人或代监护人缺乏对留守少年的引导与督促,缺乏正常的亲子沟通和亲情关照.学校教育对留守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教育和引导这部分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心理测量等方法,对甘肃省西和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西和县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上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生活、心理上面临的问题和困扰较多。社会各界必须在政府的指引下,正确认识留守儿童现象,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作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在青少年社交焦虑的人口学特点上,国内研究结果存在矛盾;在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因素上,研究发现不但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留守经历与社交焦虑关系密切,而且个体的社交技能、应对方式、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等个体因素也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国内干预社交焦虑的常用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箱庭疗法、体育疗法、音乐疗法、综合性团体干预等。目前国内对不同疗法干预青少年社交焦虑效果的比较性研究还较缺乏,对留守儿童等特定群体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及社交焦虑的生理基础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6.
关爱留守青少年公益创业项目是由赤峰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青之翼"志愿服务团队发起,面向赤峰地区留守青少年的公益创业项目。它旨在解决留守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健康、心理情感等诸多方面问题,并辅导留守青少年的课业,帮助其积极向上,健康的成长,远离违法乱纪等不良行为,开发青少年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同时,也会呼吁社会人士对留守青少年的帮助,也会将社会上募捐来的物资(爱心包裹,生活必需品,教育物资等),进行合理分配。本次志愿服务活动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河南社区举行,在此地区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教育落后,地区贫困,在此地区开展志愿服务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通过网络、传单等媒介对社会进行呼吁。对留守青少年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探析留守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APAS)和自编调查问卷,对458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总体发展处于偏低水平,具有显著的年级和安置方式差异,而性别差异不显著;家庭因素中与父母沟通的频次、监护人的教养态度和关心程度以及学校因素中教师的态度、学习成绩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梁在  李文利 《教育科学》2021,37(3):8-18
留守经历对儿童学习和健康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重点之一,但分析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利用2016—2018年陕西省的调查数据分别从留守经历、留守时间和留守模式三个维度考察农村儿童的学习成绩.研究发现:与从未留守儿童相比,短期留守儿童的考试成绩具有显著的优势,父母短期外出对儿童的成绩产生一定的正向作用,但若父母长期外出,则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与从未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差异不显著;父亲外出、由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语文成绩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研究还发现外出务工的父母经常回家与留守子女团聚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本研究提出了三个维度下儿童学习成绩差异形成的可能原因,并分别从政策和方法论两个角度提出了建议.以本研究的结论为基础,可以认为人口迁移或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流出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未来应将打工经济作为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提供了两个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某农村60名留守儿童和60名农村非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学习目标定向对两类儿童学习成绩影响来探索留守儿童的学习特点。结果表明:①竞争定向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几乎不存在差异;与合作定向下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习在竞争定向下表现更为优秀。②合作定向下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竞争定向下相比非留守儿童的学习在竞争定向下表现没有差异;③竞争—合作定向对两类儿童成绩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即两类儿童在竞争—合作定向下表现最为优秀,并且显著优于竞争定向下或合作定向下的学习成绩。对这一实验结果的分析反映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更全面了解农村学龄儿童的整体现状,改善农村的基础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学生身体素质逐渐好转的当下,以安徽中北部为例,分析中西部农村"留守青少年"体育教育存在对体育教学不重视、体育设施落后等问题。在全面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美国SPARK课程体系及课程理念,初步提出这些地区的基础体育课程改革方案,以期使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并确立趣味体育在青少年体育习惯形成中的重要意义,对有效解决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的途径提供参考,对其它学科与体育学科的交叉综合应用提出新的思路;通过文献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趣味体育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开展趣味体育在青少年体育习惯培养中有重要作用,如果使趣味体育运动校园化、常态化,则更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林美 《华章》2010,(1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成功与否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分析留守青少年的思想现状入手,通过阐述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留守青少年的作用,提出了改变农村留守青少年不良思想现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留守儿童大省的416名农村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典型个案进行访谈,探讨了留守青少年自立人格的现状,分析了留守状况对青少年自立人格的影响。认为留守青少年较易形成不良的自立人格,同时留守青少年内部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父母外出时儿童年龄、父母外出年限、父母双方谁外出、看望间隔和打工态度等五个留守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影响留守青少年的自立人格的形成,可以解释29%~49%自立人格变异。  相似文献   

14.
体育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体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体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面临系列问题,亟须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层面,挖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健康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了解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现状与特点,为改善其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参考。以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测查695名贵州省农村初中生,其中留守生379名。结果提示,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体上不高且显著低于非留守者;不同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留守类型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系统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注意稳定性的关系,并考察认知重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随机选取75名小学中高年级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儿童青少年版情绪调节问卷和数字划消测验分别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认知重评及注意稳定性三个变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小学中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认知重评、注意稳定性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认知重评在心理弹性和注意稳定性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知,小学中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和认知重评对注意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提升其心理弹性和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来实现对留守儿童注意稳定性的促进和干预。  相似文献   

17.
汪荣森 《考试周刊》2010,(51):136-137
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事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监护失控、教育的缺失、社会关注失衡,留守学生出现很多现实问题。人们在体育活动或竞赛中形成的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的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教师利用体育这一特殊的功能作用能改善留守学生存在的人际关系问题,使得这一特殊的群体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以安徽省霍邱县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儿童体育心理现状及帮扶机制进行研究。从体育态度、体育兴趣、体育动机和体育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留守儿童的体育心理现状及存在不足;提出从加强政府保障、明确家庭责任、完善学校环境和提倡社会志愿者活动等方面,构建留守儿童的体育帮扶机制。以期为促进教育公平、有效开展留守儿童体育教育和切实提升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田野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龙岩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权利缺失的现状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权利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其原因主要为: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对体育不重视,监护人缺乏体育价值观,村委会干部对农村社区体育的认识欠缺.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权利意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权利保障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完善相关的体育权利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正>1.研究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的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大批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使得农村出现了大批缺少父母监管、关爱、教育的孩子,通常将这群孩子称之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健康与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广大社会学者和专家关注的话题,体育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