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藏族肺癌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肺癌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年~2012年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藏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例藏族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平均为58.98岁,男女比例为2.43:1;其中有33例有吸烟史,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44例,91.67%)、痰中带血(27例,56.25%)、胸痛(26例,54.17%)等,鳞癌21例(44.68%),腺癌7例(14.89%),小细胞肺癌15例(31.91%),大细胞癌1例(2.13%)和其他类型肿瘤3例(6.38%),男性以鳞癌为多(20例,60.61%),女性以腺癌为多(7例,509/6)。I期和II期7例(14.9%),Ⅲa期6例(12.77%),Ⅲb期7例(14.89%),IV期27例(57.44%)。结论藏族肺癌发病年龄集中在55~65岁,以男性为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类型主要以鳞癌和小细胞癌为主,吸烟为导致藏族人群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2例中男15例,女27例,平均年龄32.2岁(16~70岁),从表1中可以看出,死亡组年龄偏大,就诊时间长,与存活组有显著差异。表1中毒预后与年龄、就诊时间比较1.2,农药种类与预后42例全部经口服中毒,服毒量100~500ml;在死亡9例中,对硫磷(1605)3例,占42.1%(3/7);敌敌畏2例,占20%(2/10);甲胺磷1例,占10%1/10);乐果2例,占25%(2/8);氧化乐果1例,占16.7%(1/6)。1.3,临床表现诊断按文献标准。符合重度有机磷中毒的表现,其中25例昏迷。呼吸衰竭15例,肺水肿11例,休克2例。胆碱酯酶活性均<30%。1.4,治疗情况:1.4.1,洗胃及导泻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HDC4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实验共选取91例乳腺组织的存档蜡块标本,其中包括46例乳腺癌、26例导管内原位癌(DCIS)以及19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DC4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蛋白检测的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15.8%,3/19)相比,HDC4蛋白在DCIS和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增高,分别达46.2%(12/26)和71.7%(33/46),强阳性表达率在DCIS和乳腺癌组织中分别达19.2%(5/26)和45.6%(21/46),也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显著(p<0.01)。结论:HDC4蛋白表达可作为女性乳腺癌及原位癌DCIS的病理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可能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7例藏族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藏族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结果 4例患者为Ⅳ度白细胞抑制,2例患者为Ⅳ度血小板抑制的治疗,1例出现肺部真菌感染,1例出现颅内出血。通过治疗对5例患者治疗骨髓抑制恢复,2例患者死亡。结论 7例藏族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不当甚至出现死亡,合理、有效的治疗能使患者骨髓抑制得到平稳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超声检测对比分析藏汉族肝脾大小,脾静脉血流,探讨引起移居汉族肝脾肿大的相关因素、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藏汉族健康成年人各50例,使用HD I3000型超声仪。结果:移居汉族肝脏肿大者52%(26/50),脾脏肿大者92%(46/50),世居藏族肝脏肿大者36%(18/50),脾脏肿大者4%(2/50)。结论:1拉萨地区海拔平均3700米长期缺氧,引起汉族成年人红细胞、血红蛋白代偿性增高,以及免疫应答增多,是引起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2藏族世居者对缺氧环境的耐受性及代偿功能明显优于移居汉族,与遗传因素有直接关系,3单纯肝脾肿大以及脾静脉血流改变与肝功能表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胃癌根治术胃瘫综合征患者的目的和意义。方法:总结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16例胃癌根治术胃瘫综合征的患者,对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进行科学管理方法,消除患者负面情绪,达到尽早康复。结果:16例患者在发病后2-6周均完全康复。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指导患者行为,对患者康复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藏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转阴率和改善临床症状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分初步观察和进一步确证两个阶段。初步观察阶段总样本量为1000例,按照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原则,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治疗方案,最终剔除连花清瘟胶囊和金嗓子等联合用药的患者后,共738例患者完成疗效评价;其观察主要指标为核酸阳性指标转阴时间周期,次要指标为核酸CT值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一步确证阶段,总样本量为631例,按照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原则,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方案,最终剔除依从性较差或者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后,共603例患者完成疗效评价,其观察主要指标为核酸阳性指标转阴时间周期,次要指标为核酸CT值的变化次要指标为核酸CT值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初步观察阶段的四组治疗方案的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分别为6天、7天、6天、7天。7天内的核酸转阴率分别为64.32%、67.98%、64.21%、68.11%,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藏药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确证阶段的2个治疗方案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均为3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肺结核疾病应用Xpert MTB/RIF技术联合T-SPOT.TB技术在诊断肺结核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同时行Xpert MTB/RIF技术、T-SPOT.TB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4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等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标准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46例肺结核病患者的相关数据,总结其Xpert MTB/RIF技术联合TSPOT.TB技术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46例肺结核病患者中,应用Xpert MTB/RIF技术组阳性例数为61例,其阳性预测值为42%,其阴性预测值为58%;应用T-SPOT.TB技术组阳性例数为92例,阳性预测值为63%,其阴性预测值为37%;应用Xpert MTB/RIF技术联合T-SPOT.TB技术组阳性例数为125例,阳性预测值为86%,其阴性预测值为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病患者应用T-SPOT.TB技术组阳性预测值(63%)明显高于应用Xpert MTB/RIF技术组阳性预测值(42%),而单独应用Xpert MTB/RIF技术或者单独应用TSPOT.TB技术组其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Xpert MTB/RIF联合T-SPOT.TB技术组的阳性预测值,所以同时应用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及T-SPOT.TB检测技术可以弥补单项检测技术阳性预测值较低的现象,其在诊治肺结核病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1989年至今15年,作者尝试用自然疗法以及对医学模式转换方法的艰苦探索,咨询或治疗各类癌症患者近万例,并逐渐成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由于客观原因及条件所限,现将目前暂时能够整理出的部分病例(45例)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45例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25-82岁(25岁1例、30-39岁7例、40-49岁7例、50-59岁8例、60-69岁14例、70-79岁5例、80-82岁3例),平均55.6岁,病程1-72个月。其中:甲状腺癌2例、肺癌3例、食道癌2例、胃癌4例、结、直肠癌5例、腹腔黏液腺癌(原发灶不明)1例、原发性肝癌7例、胰腺癌1例、肾癌1例、卵巢癌1例…  相似文献   

10.
刘军 《中国科技信息》2004,(24):188-188
观察参麦减轻对恶性肿瘤的化疗后的毒副作用治疗效果.方法恶性肿瘤住院患者136例全身静脉化疗药物滴注后使用参麦注射液(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60cc+5%,Gs500cc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7天为1个疗程,每月2个疗程.对照组120例反给予全身化疗药物静脉滴注,化疗21天为1个周期.结果参麦组瘤灶完全消失16例(11.7%)瘤灶明显缩小68例(50%),瘤灶略缩小40例(29.4%),有效率(PR+CR)61.7%,稳定率(CR+PR+NC)91.1%,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例(3.3%),32例(26.6%),24例(20%)有效率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值《0.01.结论麦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能减毒增效、调节免役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1例,年龄61例89岁,平均74岁.进行性排尿困难8月~13年,平均6年.尿潴留24例.膀胱造瘘4例,并发膀胱结石8例,肉眼血尿4例,尿路感染14例.肾功能不全8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4例,慢性肺气肿4例.按照ROUS标准,前列腺Ⅱ度增生38例,Ⅲ度增生16例,Ⅳ度增生7例.B超检查,残余尿92~820ml,平均204ml.前列腺体积(计算公式=π/6×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为63-48cm3,平均80.2cm3.折算为重量平均为84.2g.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CIPSS)20~32分,平均2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平均5.1分.  相似文献   

12.
我院外科1996~2006年经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癌肿急性穿孔的病人28例,本文就其临床诊治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中,男24例,女4例。年龄60~82岁,平均68·3岁。其中胃溃疡穿孔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7例,胃癌穿孔5例。曾有节律性上腹痛等溃疡病史的15例。急性发病后10h内手术10例,其中术前行腹腔穿刺8例,阳性者5例(62·5%)。急性发病后10~72h手术18例,术前腹腔穿刺18例,阳性者17例(94·4%)。本组术前均有上腹部不同程度的疼痛,但15例无确切的突发性上腹疼痛史(53·6%),而“板状腹”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在医院进行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患例共50例,将其作为本次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研究观察的对象主体,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均实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出有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治疗方案。结果: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在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后治疗有效28例(56%),治疗显效19例(38%),治疗无效3例(6%),总治疗有效率为94%。结论: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2001年7月以来,我们应用胃幽门联合支架治疗晚期胃体胃癌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8例患者中,男22例,女6例,年龄41~68岁,平均53岁,其中胃体上段胃癌6例,胃体下段胃癌22例,累及胃窦8例,均未累及贲门和幽门。胃体腔直径8~15mm,狭窄断长度6~12cm。二、治疗方法1、支架选择:支架需特别选择,上端为大喇叭口,下端为杯状口,非带膜支架,长度需超过狭窄段上口与幽门间距离2cm。直径上端为25cm,下端为18cm。2、仪器应用:FuJun0200FP电子胃镜,弹性导丝,外径0.8cm的幽门支架置入器(南京微…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27)
目的:本临床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肿瘤病理诊断中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效果观察。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肿瘤科就诊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观察对象,采用不同的诊断方式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同时给予试验组患者采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阳性诊断率情况。结果:40例应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的患者中36例患者呈现出阳性,4例患者呈现出阴性,其阳性率为90%;试验组患者阳性诊断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两组研究结果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将特殊染色与免疫组化技术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使用对肿瘤的病理诊断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肿瘤的诊断依据,作为临床诊断指导有较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腹腔化疗港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剖析收治的89例胃癌腹膜转移并置入腹腔化疗港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患者出现并发症、导致原因及应对措施。结果 89例中20例(22.5%)发生化疗港相关并发症,其中感染(40.0%)和导管堵塞(25.0%)最常见,余为皮下积液(15.0%)、化疗港翻转(10.0%)、切口裂开(5.0%)、皮下转移(5.0%)。化疗港置入后3.6个月后出现并发症。置港流程优化、置港经验<30例、NRS2002评分、血红蛋白水平和化疗港置入后发生并发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P<0.05)。结论 腹腔化疗港在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抑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优化的置港流程、术者经验及患者术前营养状态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至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量西藏地区藏族成年正常人椎体高度的形态学指标,比较藏汉民族之间正常椎体高度的形态学差异,为西藏地区的胸腰椎相关形态数据作补充,为本地区胸腰椎骨折的诊断、相关手术的开展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测量对象141例,其中藏族男性49例、藏族女性51例、汉族男性21例、汉族女性20例,使用半定量测量法(SQ)测量T11-L5椎体的椎体前高(Ha)、椎体中高(Hm)、椎体后高(Hp);计算椎体前高(Ha)/椎体后高(Hp)、椎体中高(Hm)/椎体后高(Hp)的比值,按民族分组比较。结果L1~L5椎体的Ha在藏族与汉族之间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明显大于藏族;T11、L1、L4椎体的Hp在藏族与汉族之间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明显大于藏族;藏族与汉族间,在L1的Ha/Hp的比较是有差异的(p<0.05)。结论 不同种族椎体高度形态测量存在差异,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术中椎体高度的恢复、术后治疗效果评价、法医学的伤情鉴定应考虑其民族差异,同时椎体高度存在个体差异,提倡术前进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该院近2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胆红素峰值及病因,为高原新生儿胆红素研究提供数据,为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及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自2019年1月—2021年7月以黄疸相关主诉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的藏族近足月儿(>35周),描述了胆红素峰值分布情况、不同胎龄间的比较、伴发症分析及脑病患儿特征描述。结果 29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数据中严重高胆红素血症109例(36.5%),急性胆红素脑病病例6例,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5.5%.发现黄疸日龄4天(范围:1~26d),平均入院日龄7天(范围:1~30d),TSB峰值为342.45±65.23μmol/L。纳入病例中有91%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2例存在ABO自身免疫性溶血。结论 该研究数据展示了藏族近足月新生儿胆红素峰值分布情况,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脑病患儿的占比较高。因此,加大新生儿黄疸相关科普知识受众面,建立系统、全面的随访,为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及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51岁,藏族,干部。在体检时发现21|12融合,21|12间可见有隐沟,探查(-),叩(-),色正常,其它无明显异常。 病例2:患者,女性,32岁,藏族,干部。也是在干部体检中发现,体检同上例,余无特殊。 两例,x-—Ray均提示为牙冠融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藏族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25-OH-Vit 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藏族2型糖尿病患者共146例,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并进而按照发病时不同25-OH-Vit D水平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25-OH-Vit D与HbA1c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根据25-OH-Vit D10 ng/mL、25-OH-Vit D≥10 ng/mL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和维生素D非严重缺乏组进行对比,发现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BMI(24.75±3.84 vs 26.55±3.98,P=0.008)、空腹C肽(1.33(0.84-1.74)vs 1.57(1.17-2.18),P=0.007)低,HbA1c(12.09±2.73 vs 11.07±2.65,P=0.025)高。相关分析显示,25-OH-Vit D与HbA1c呈负相关(r=-0.228,P0.01),与C肽呈正相关(r=0.220,P0.01)。结论在藏族2型糖尿病患者应常规监测25-OH-Vit D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