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西方之行,使郭嵩焘看到了西方的富强,当时的清王朝却日薄西山。面对中西发展的巨大落差.郭嵩焘提出了振兴中华、实现中国近代化的主张,从而构建起了自己的思想,体现在:对“中体西用”思想的突破;“工”乃富国之本;世界文明的多源观;顺应时代变革的外交观;服务于现实的教育和人才观等。这些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之行,使郭嵩焘看到了西方的富强,当时的清王朝却日薄西山。面对中西发展的巨大落差.郭嵩焘提出了振兴中华、实现中国近代化的主张,从而构建起了自己的思想,体现在:对“中体西用”思想的突破;“工”乃富国之本;世界文明的多源观;顺应时代变革的外交观;服务于现实的教育和人才观等。这些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第一位派驻西方国家的钦差大臣,郭嵩焘出使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著作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大都侧重郭嵩焘的外交思想、外交原则和中西文化观,鲜少有从其民族责任感出发分析其外交活动的。据此,文章以郭嵩焘出使前后的三件代表性事件——滇案、觐见英国女皇和夫人外交为例,展开具体探讨。在处理这些涉外事件中郭嵩焘展现了知"礼"的民族气度、识大体的民族气节和创新的民族意识,为中国和平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郭嵩焘的对外开放思想是随着他早年探索洋情"夷务"的游历生活及出使英法经历而形成的。主要包括新奇的中西观、实用的开放观和进步的社会观等方面,其思想的全面性与深刻性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今天改革开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条议海防事宜》是郭嵩焘在洋务运动时期上里的一篇奏稿,从中可窥见郭嵩焘别县特色的富强观。他认为中国要致强致富,必须循习西洋政教,发展近代工商业,培养通用之才。这三者构成其富强观的本、方、源。尽管它未被当政者所采纳,但对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谋求富强仍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嵩焘通过读书观史和比较研究中西社会求富强之异同,提出了重商富民的思想.其要点为:以中外通商为契机,确立重商富民之国策;制定扶持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富国当以富民为本为先;兴学尚艺,培养实用人才。郭嵩焘的重商富民思想在本质上是在中国试图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实际上不仅促成了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一定程度的更新,而且开启了近代“商战”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郭嵩焘的"本末"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不仅包括了"保邦制国"的经世思想,开放的近代观念,而且具有超前的现代价值,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在理论上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通过对洋务活动的反思及对西方文明的探究,指出西方文明具有整体性,有本有末,并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领域探讨了西方各国强盛的根本.他的“本未”论显示出洋务思想向维新思想过渡的特色。郭嵩焘的“本末”观拓展了中国人的文化视野,他关于学习西方、标本兼治的论述,实质上是用“本”、“末”这对传统范畴,广泛地探讨了经济、教育、文化及制度等诸问题,在早期现代化求索过程中,在理论上作了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著作中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以往研究者大多从不同视角对马克思生态思想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但很少从整体上进行考察和把握。马克思生态思想蕴含在他的自然观、实践观、科技观和历史观中,对其进行整体性考察,为我们体认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精神实质、科学认识及处理当下面临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马克思的著作中了解到,马克思科技观含有了科技创新的主体性思想、实践性思想、累积性思想和功利性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科技观的形成背景、蕴含的创新思想及当代启示三个方面为视角进行了论述,更好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郭嵩焘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洋务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作为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无论是在洋务思想,还是在外交思想、外交实践方面,均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在近代史学研究尤其是洋务运动研究中,由于各有侧重不同,评价也出现差异和分歧。偏重于他的主和外交政策及思想的,就会以为郭嵩焘与李鸿章是一丘之貉,是卖国主义、投降主义;或者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买办外交官”;强调他向西方学习,主张仿行西法的,则会认为郭嵩焘是近代中国封建士大夫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甚至达到早期维新思想的高度……。然而,在郭嵩焘的思想脉络里,效法西方、学习西方的洋务思想与他的以理待夷、主和通商的外交思想是紧密联系的。要全面评价郭嵩焘及其思想、揭示其思想的内在矛盾特征,应对他思想中的这两个方  相似文献   

12.
郭嵩焘洋务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嵩焘是洋务运动时期重要的洋务理论家。史学界对他的评价见仁见智,颇有争议。本文试图从郭嵩焘洋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特征入手,对郭嵩焘的洋务思想作些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知情、顺势、求理乃办洋务的根本 郭嵩焘认为:“西洋之入中国,诚为天地一大变……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可以看出,郭嵩焘已意识到中国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局势里,指出“洋人之强,与其逼处中国,为害之深,远过于前代。而其借端陵藉,乘衅要求,中国与之相处,  相似文献   

13.
郭嵩焘"主和"外交思想的形成有其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郭嵩焘对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思考,对于世界大势的明察,对于国际公法的了解,对于中外势力的客观对比,对于中西文化的比较和抉择,共同构成一种合力,促使他的"主和"外交思想超越个人的情感而具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因此,不应给郭嵩焘之"主和"外交思想予以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4.
王中华 《时代教育》2012,(3):181+190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第一位驻外使节。其在充分了解"国情"和"夷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和为主"的外交思想,认为中国应循理外交,对外交往要"知己知彼",通其情,达其理,知其法,严守条约等。郭嵩焘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他的外交思想,主张通过和平谈判使国内外环境和谐,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使中国自立、自强。郭嵩焘的外交思想不仅促使人们传统外交思想的转变,而且也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教育出版社在2009年4月首次出版了《王阳明的五百年》,作者余怀彦力求在大视野、全球观下讨论王阳明的思想及其影响。2009年12月7日,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电视栏目也对这一著作进行了介绍并高度评价。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本哲学著作,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们应该有当代的中国教育学,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建构是  相似文献   

16.
《郭嵩焘日记》是研究郭嵩焘本人生活、思想最为丰富生动的材料,共四卷,可分为江南之旅、北京入值、巡访津沽鲁东、重返北京、辞官回湘五个阶段。《日记》内容丰富、具有浓重的学人气息,并且记载细致入微、史料性强。郭嵩焘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起居酬接,如对津沽防务的记述、对在京期间交往活动的记述等等,这些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7.
《乐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美学著作,第一次从"乐"的角度对儒家诗教中"观风"思想进行了总结,并将"观"细化为政治之观和伦理、风俗之观两个方面,"观"的最终目的是"移风易俗",而达成这一目的的手段是艺术对人内心情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郭嵩焘在出使期间,与日本驻英公使上野景范及日本留学考察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积极探求日本国内动态。郭嵩焘看到了蒸蒸日上的日本形象:日本的人才观念远在中国之上,积极学习西方各种制度,并寻求融入西方;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和侵华阴谋,郭嵩焘十分警惕并提出应对策略。他努力唤醒国人,然不被理解,孤寂终生。他的日本观虽被时代淹没,但今天去研究,仍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嵩焘是我国近代第一位驻西方的外交公使。鸦片战争之后,在与西方诸国交往的过程中,他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外交思想,包括和戎、以理制胜、以礼待人、平等交往、学习西方、求实轻名等,这些思想充分显示了郭嵩焘的理性外交思维,在清王朝保守封闭的环境中,他的外交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性。  相似文献   

20.
1875年,郭嵩焘上书同治帝,借海防言说洋务之事,其《条议海防事宜》奏折之中的"三策"和"四条"高度浓缩了他的思想理论,其中既有对洋务运动甚至对整个社会一针见血的批评,也不乏对西方社会先进之处的赞誉。郭嵩焘是洋务派的智者、维新派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