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陵话的反复体标记“直”可用于四种基本句式:V1+N1+V2/A+得+(N2)+直+V3+[ti]、T+V1+得+直+V2+[ti]、T+直+V+[ti]、直+V+[ti]。语义特征[瞬时性]和[矢量性]可以控制“直V”中“V”的合法性和可接受度。“直V”构式与物体移动方向密切相关,符合“移动方向动词>反复体标记”的类型学共性。“直”语法化的句法环境是状中结构,语义基础是与“滴”“冒”等具备瞬时性、矢量性语义的动词搭配。当“直”的“一直、径直”义在“直+V瞬时”中形成语义冗余时,“直”便由限定外在方式的副词重新分析为限定情状内部时间结构的体标记。无为江淮官话存在用变音手段表达反复体标记“直2”和形容词“直1”句法功能对立的现象。现代汉语体标记的语序类型和附置词一样,兼有动前和动后两种语序,这是其“VO—OV混合型语序”的又一体现。  相似文献   

2.
赵坚 《物理教学》2012,(8):54-55
1.问题的提出我省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全省统一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原题如下:如图1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电压有效值可视为恒定的正弦式交流电源,副线圈接负载电阻R1,R2,电路中其余电阻均不计,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S1,S2闭合,各电表均有示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保持S1闭合,断开S2,电压表V示数增大(B)保持S1闭合,断开S2,电流表A1、A2示数均减小(C)保持S2闭合,断开S1,电流表A1、A2示数均为零  相似文献   

3.
某大学出版的《高效课堂钻石学案》上有这样一道题:在等比数列{an}中,S30=13S10,S10+S30=140,求S20.下面给出两种解法:(一种是学生的解法,一种是参考答案上的解法)看看谁是谁非?解法1:(学生解法)由题意得:S10=10,S30=130,若q=1,则S30=3S10,这与已知S30=13S10矛盾,所以q≠1.从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母子三角形"定理及其在解竞赛题中的应用,供初中师生参考.1母子三角形定理如下图,已知P为AABC内的任意一点,EF//BC,KS//AC,GH//AB,记S△PKE:S1,S△FHP=S2,S△PGS=S3,S△ABC=S.求证:S=(S11/2+S21/2+S31/2)2.  相似文献   

5.
1.判断示数变化例1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断开S1、S3,闭合S2,两电表均有示数;再断开S2,闭合S1、S3,此时两电表的示数与前者相比( )  相似文献   

6.
无奈义是“不得不”最基本的语义情态,要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就要在大规模语料调查的基础上,以语义语法理论和话语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对“不得不”的话语关联及其对关联项的语义选择进行详细探讨。从话语关联来看,“不得不”处于“[S1/原因句+S2/结果句]待转句+[S3/原因句+不得不S4/结果句]转折句”这一“外转折内因果”的话语关联模式;从对关联项的语义选择来看,“不得不”要求S1具有【+确定性】,S2具有【+意愿性】和【+本然性】,S3具有【+确定性】和【+强力性】,S4具有【+自主性】和【+违愿性】。在“[S1/原因句+S2/结果句]待转句+[S3/原因句+不得不S4/结果句]转折句”中,“不得不”各关联项的语义属性,是其突显“无奈”义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1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取两个相同的"60W,220V"的灯泡,将其串联在电路中,两端分别并联一个指针式交流电压表,指针读数分别用U1和U2表示,开关S1串联在总电路中,开关S2与其中一个灯泡并联,两端总电压U由一个可调变压器提供,可调范围为0~220V。先调节变压器电压,再闭合S2和S1,最后断开S2,观察并记录断开瞬间两个指针式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即读数U1和U2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只有一个顶点度是大于2的一棵树叫做似星树,记作S=S(n1,n2,…,nΔ),S1=S(m1,m2,…,mΔ1-1)和S2=S(n1,n2,…,nΔ2-1)用一条路Pl把S1和S2的最大度点v,u连接起来得到的图形称为双似星树,记作G(l,S1,S2).用η(G)表示图G的零度(零度是指图G的谱中零特征值的个数).本文给出了似星树和双似星树的一个零度算法,并证明了这是一个好算法.  相似文献   

9.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最为重要的反应类型,其有关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同学们应高度重视该知识点的学习与复习。下面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考类型归类分析如下,供参考。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常考内容有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等。分析时应抓好元素化合价。例1 Cl2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2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S2O32-和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SO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该反应中还原剂是S2O32-B.H2O参与该反应,且作氧化剂C.由该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强弱顺序:Cl2>SO42-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A版必修五第61页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Sn是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S3,S9,S6成等差数列,求证:a2,a8,a5成等差数列.证明因为S3,S9,S6成等差数列,所以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第二章《数列》习题2.5A组中的一道题目: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3=/2,S3=9/2,求a1与q.根据题目条件,不同的思考方向会为我们引出不同的解法,在算法上也有所体现.思考方向一:根据已知联想到和的定义式S3=a1+a2+a3,出现两个未知数a1、a2,利用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已知量a3与要求的量q表示未知数a1、a2求解.解:因为a3=3/2,S3=9/2,又S3=a1+a2+a3=a3(q-2+q-1+1),所以q-2+q-1+1=3,即aq2-q-1=0,解得q=1或q=-1/2.当q=1时,a1=3/2;当q=-1/2时,a1=6.思考方向二:根据已知联想到和的定义式S3=a1+a2+a3,出现两个未知数a1、a2,利用等比数列的概念用基本量a1与q表示未知数a1、a2求解.解:因为a3=3/2,S3=9/2,所以(?)  相似文献   

12.
<正>一、应用勾股定理探究图形面积例1如图1,在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a,b,c,若a=5,c=11,则最大正方形的面积b是多少?思路点拨:根据“AAS”可证Rt△ABC≌Rt△BED,则BC=ED,由勾股定理易得b=a+c=16.变式1:如图2,以Rt△ABC的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FC、等腰直角三角形AHC、等腰直角三角形AEB,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S3.(请同学们尝试证明)  相似文献   

13.
(2012年高考江苏政治卷第6题)图1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相似文献   

14.
例1(1995年高中联赛)设等差数列|an|满足3a8=5a13,且a1>0,Sn为其前n项之和,则Sn(n∈N*)中最大的是()(A)S10(B)S11(C)S20(D)S21分析:若能找出等差数列|an|中的相邻两项ak,ak+1,使得0介于这两项之间(或使得ak=0),则可确定等差数列前n项和Sn的最值.例如,当a1>a2>…>ak>0>ak+1>…时,  相似文献   

15.
Na2O2是一类重要的过氧化物,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现将与Na2O2有关的考点总结如下.一、以Na2O2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知识Na2O2中氧为-1价,既可以升高为0价(表现还原性),又可以降低为-2价(表现氧化性).故以Na2O2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例1在下列反应中,Na2O2只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A)2Na2O2+2CO2=2Na2O3+O2  相似文献   

16.
特征标的行列式是有限群特征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利用对称群S4的特征标表和特征标的性质,计算S4的不可约特征标的行列式,进一步得到S4的任意特征标行列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一、课本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存在两个缺点高中物理课本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其步骤:①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G表针满偏;②再闭合S2,调节R2,使电流表G  相似文献   

18.
一、作差法例1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上进行了消除电表内阻对测量影响的实验探究,其中有一组学生利用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来测量未知电阻Rχ.他们的主要操作过程是:(1)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打在a上,调节滑动变阻器R1和R2,使电压表读数尽量大些,读出此时两表读  相似文献   

19.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以三角形重心的定义和性质为依据,可推导出三条结论:推论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六部分.如图1,△ABC的三条中线AD,BE,GF交于点G,则△ABC被分成面积相等的六部分,即S1=S2  相似文献   

20.
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歹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前n项的和是Sn=na1+(n(n-1))/2d.由此得(Sn)/n=a1+((n-1))/2d=a1+(n-1)1/2d,若令1/2d=d’,则得(Sn)/n=(S1)/1+(n-1)d’,这表明数列{(Sn)/n}是以(S1/1)为首项,公差为d’=1/2d的等差数列,于是我们可以从等差数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