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在不同目的指导下进行武术术语翻译,会得出不同的译本和随之而来的不同性质的影响。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出发对武术术语不同译本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索。结论:武术术语的不同译本应该有一个大的原则性归类,不同译本应该在翻译功能派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应用。作者并就此提出自己的翻译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关键词新时代外交篇》(汉西对照)是阐述中国外交理论和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外宣文本,文本中有着大量的四字格词。通过分析时政文本中四字词的主要类型,从外宣翻译语言严肃、准确、灵活的要求出发,结合西班牙语的语言特点,总结了语法关系法、删繁就简法、意象省略法、译意增补法、凸显核心法等针对时政文本中四字格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孙子兵法》英译本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描述翻译观为基础,通过对最有影响力的格里菲斯与林戊逊译本进行文本内对比分析,具体对照了两译本种种文本外影响因素,揭示了两位译者在翻译《孙子兵法》过程中的文本外影响因素及其独特的语言选择策略,从而从社会文化维度阐释了翻译过程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古代官职名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其英译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典籍文化的传播。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官名为例,参照杨宪益译本与倪豪士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倪译本中的官名多采用大写方式突出其术语特质,倪译本的主要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文内注释法和添加脚注等。相对来说,倪译本的务实度较高,利于推动西方的汉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以素韵体的诗体形式、并运用了序诗这种独特的体例写作而成的,如何在翻译中对其其音韵、修辞、文化符码等进行恰当处理,历来是该文本翻译的关键问题.对此,比较曹禺和朱生豪的译本,曹禺的译本贵在"形似",朱生豪的译本重在"神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翻译美学理论视角下对译者2003版《爱的插曲》译本进行分析,依据翻译美学的相关理论,以2001年第六期《世界文学》的四篇选译和洪世民2010年全译本为参照,从词语和句子两个层面对该译本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通过充分的实例分析,阐释译本内中英两种语言交换过程中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转喻不单是一种修辞工具,也是一种认知机制。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转喻理论来研究唐诗中的概念转喻。看似数量庞大的诗歌转喻实际上可以归纳为几个转喻原则,并通过对其翻译的探讨发现汉英语之间语言表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功能翻译理论从功能和交际的角度研究翻译,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研究该流派四个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文本类型理论、目的论、翻译行为理论、功能加忠诚原则,详细分析了功能翻译理论中彰显的翻译主体间性思想,从而为功能翻译理论指导翻译主体间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术语英译是否准确合宜直接关乎文本最终的翻译质量,借助航海技术领域论文翻译中的实例,阐述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和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的先进功能翻译术语.结果表明,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手段,译者能够从信度和效度两方面提高术语的英译水平.该方法也可适用于其他领域术语的汉译英,为译者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法律英语翻译教学往往以术语解释和句子翻译练习为主,未能站在文本的高度俯瞰法律翻译的全过程,对文本在词汇、句法、语篇等层面的特征进行考量。本研究以法律文本Deed of Covenants and Guarantee为例,立足于对原文本的分析,析出该法律文本的8类词汇特征,10类句法特征,以及4类语篇特征,旨在说明:法律翻译是理解与表达的过程,而实践中面对的翻译对象往往是文本,因而理解文本,析出文本各个层面的表现特征,就成为法律翻译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美国小说《老人与海》,在中国有很多种译本,这些译本各有特点。现代翻译界在长期翻译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翻译理论,关联理论就是其中一种。关联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基于语言符号下人们交际与认知之间的辩证关系。文章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就张爱玲和吴劳的英汉译本,对其翻译风格进行比较,从而找出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的焦点是认知与交际,认为翻译是一种根据不同的文本语境追求译文最大趋同度的动态推理过程。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译者如何用较小的处理努力,使读者获得较大的语境效果,从而达到原文的交际目的,这是译者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用跨学科的视野去分析梁实秋的莎剧译本,并且发掘出译文与原文在译本的文体选择,人名的翻译以及采取的翻译策略上实现了信度与效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翻译批评界一直在用静态的文本对照方法评判译作的优劣,批评者以"忠实"原则为标准将译文与原文对照。直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翻译研究开始转向文化研究,许多翻译学者开始从宏观的角度来探索影响翻译的外在因素,而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学的层面。本文旨在以阐释学为理论基础,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合理地评价《飘》的傅译本。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理论作为当代西方重要的一种文本理论,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封闭体,不同文本之间相互引用吸纳,翻译得以在众多文本的互涉中完成。因此,互文性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本文以美国"新诗运动"代表人洛威尔与艾柯斯合译的《松花笺》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诗集翻译中的互文重构,考察其语言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15.
三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文本翻译显然已经成为衡量三明市文化软实力的标志。本文以三明市旅游文本和旅游资料翻译为例,从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考量旅游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通过对三明市旅游区翻译实例的分析,剖析旅游翻译中对跨文化交际的运用,对比优劣译本,分析成因。对三明市旅游翻译进行跨文化审视,一方面可以减少因语言文化差异所引起的交际误解,另一方面也能从译文的文化背景中挖掘出能激起外国游客共鸣的文化情感,既从翻译的社会功能出发,又融入了翻译的文化意义之中,从而促进三明市旅游业发展进一步规范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不同文化环境下,语言在表述相同内容时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翻译中,必须充分重视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着眼于跨文化的视角转换进行文本翻译,才能在完整传递原文思想的同时,满足读者对译本的阅读需求,实现语言的跨文化交流。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难点,提出了英语翻译的跨文化视角转换内容与翻译技巧,对英语文本的跨文化翻译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阐释了《名利场》杨必译本中幽默言语的翻译策略,指出幽默言语在翻译过程中既要注重原语文化,"忠实"传达原语文本中幽默诙谐风格,又要根据目的语文化中读者群的可接受度适时调整翻译策略,尽量把"文化缺省"所导致的翻译障碍灵活处理,达到作者、原语读者、译者和目的语读者的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汪榕培和里雅各的《庄子》英译本从阐释学的视角分析翻译过程中的视域融合。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分析第一阶段的视域融合,从文化特色词层面分析第二阶段的视域融合。作者发现由于视域差的存在以及译者视域与译语文化视域的影响,最终形成的译本的视域与原文本视域有较大的差别。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任务就是尽力减少视域差,在译本中再现原文本的视域。  相似文献   

19.
孙致礼《傲慢与偏见》译本在文学翻译界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孙致礼《傲慢与偏见》译本,旨在探讨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以及所实施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审美移情是翻译美学理论之术语,系指人把自己的感情、性格、情绪、意志等转移到它物之中,形成交融的境界而浑然一体。本文以审美移情论为框架,试析周方珠教授《天净沙·即事》之译本,浅析元曲翻译中的审美移情作用,说明审美移情的两个阶段情感投射——观照——反馈阶段以及译本的再现阶段,重点从此元曲的韵律再现、意象重现、意境重建方面说明译者的移情在翻译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