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紫杉醇的提取工艺进行放大,并且进行提取工艺优化。方法:从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使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提取中溶剂的浓度、溶液的用量、提取的次数、提取的时间进行优化选择。结果:RP-HPLC的方法对紫杉醇的提取含量进行测定,经实验证明该方法的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对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的含量检测;以最终提取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的含量为参考指标,经优化筛选确定:使用800ml的95%浓度乙醇,提取两次,每次提取120分钟为最佳工艺提取方案。结论:对紫杉醇的提取工艺进行放大和优化,可有效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利用采自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某林场东北红豆杉(T.cusuidata)的树皮等部位分离筛选出高效的产紫杉醇的菌株[1],通过向发酵液中添加前体物的方式,观察对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合成紫杉醇的影响,综合TLC、HPLC的结果分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90.0mg/L苯甲酸钠,60.0 mmol/L丝氨酸,120.0mg/L苯丙氨酸,1.2mg/L乙酸铵时紫杉醇的产量较高;多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依次为90.0mg/L苯甲酸钠,60.0mmol/L丝氨酸,140.0 mg/L苯丙氨酸,10mg/L乙酸铵时,紫杉醇产量为(420.012±1.3)μg/L,比对照组(380.002±1.0μg/L)高,证明通过前体物间的协同作用能够很好地促进发酵液中紫杉醇的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利用采自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某林场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的树皮等部位分离筛选出高效的产紫杉醇的菌株[1],通过向发酵液中添加前体物的方式,观察对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合成紫杉醇的影响,综合TLC、HPLC的结果分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90.0mg/L苯甲酸钠,60.0mmol/L丝氨酸,120.0mg/L苯丙氨酸,1.2mg/L乙酸铵时紫杉醇的产量较高;多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依次为90.0mg/L苯甲酸钠,60.0mmol/L丝氨酸,140.0mg/L苯丙氨酸,1.0mg/L乙酸铵时,紫杉醇产量为(420.012±1.3)μg/L,比对照组(380.002±1.0μg/L)高,证明通过前体物间的协同作用能够很好地促进发酵液中紫杉醇的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是近年来发现的唯一能使微管蛋白凝聚并不可逆解聚的新型的抗肿瘤天然药物、价值达(?)2000/g.现美国已进入临床Ⅲ期研究. 紫杉醇从红豆杉科植物中提取,但红豆杉资源在世界上奇缺.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从美丽红  相似文献   

5.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科研人员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一种可“无限制地生产”稀缺型抗癌特效药物———紫杉醇的极佳途径,有望使癌症患者最终获得廉价、有效治疗药物成为可能。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周东坡说,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经过8年的时间,已经找到了一种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大规模生产紫杉醇的可行途径,解决了此药物获取源严重匮乏的难题。紫杉醇是红豆杉中特有的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利用它作为主要成分,可以生产出世界公认的可治疗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胰腺癌、结肠癌等10多种癌症的特效药物。然而,由于红豆杉已在全球处于濒…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豆杉富含紫杉醇,这种物质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已经被医药界专业人员所验证,相应的药品以及保健品开始大量投入到经济市场。但是,若想保证产品大量生产的话,单纯依靠红豆杉野生资源是不行的,必须深入研究红豆杉扦插技术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中所提得,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已成为目前全球销售量排名第一的抗肿瘤药物。对紫杉醇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分以下几个部分:紫杉醇的发现历史、紫杉醇的合成、紫杉醇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紫杉醇概述     
紫杉醇作为红豆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抗癌药物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也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红豆杉资源的短缺与紫杉醇需求量的增加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成了国内外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150株三元能量处理妥布拉霉素(TOB)正突变株的筛选研究,通过初筛获得25株TBO突变株,从中分离出15株高产菌,进一步复筛双从中挑选出5株产量更高的产高菌株。通过最佳培养基配方的发酵试验,确定联抗性能最佳的菌株为QB-130-S1。实验表明:三元能量用于TOB菌诱变,不仅提高了产抗水平,而且菌株生长时间缩短,经4次传代,高产菌株的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东北红豆杉近自然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红豆杉(Taxuscus pidata Sieb.et Zucc)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体内所含的紫杉醇[C45H51NO14]是重要的抗癌药物之一。为实现保护东北红豆杉资源,加速扩大这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急需在东北红豆杉栽培技术领域进行育苗、采穗圃建立、栽培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此,我们开展了东北红豆杉的近自然扦插育苗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紫杉醇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和独特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该药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紫杉中提取并开发利用的天然广谱抗癌新药。自1992年FDA批准上市以来,紫杉醇独特的抗肿瘤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多种肿瘤的一线化疗药物。介绍了紫杉醇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应用、结构改进等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用化学诱变剂对现有青霉素生产菌株232#进行诱变育种,筛选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239#菌株是优于232#菌株的高产、稳定菌株。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国产红豆杉属Taxus 3种1变种以及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共12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对7个酶系统9个酶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红豆杉属和 白豆杉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各类群的多态位点比率(P)为44.4%~77.8%,等位基因平均数 (A)为1.6~2.1,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实际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065~0.152和0.068~0.111。 根据对等位酶实验结果的分析,结果表明除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与红豆杉属其它几个种的遗传 一致度稍低(I=0.727~0.804)外,红豆杉属的其它几个种的遗传一致度较高(0.906~0.995),体现其 亲缘关系很近。笔者建议将红豆杉属的这几个种合并为一个种,并根据地理分布及不同生境发生的变 异在种下设地理宗。同时根据等位酶的实验分析结果,白豆杉和红豆杉属各种的比较有显著差异,支持白豆杉作为单独属Pseudotaxus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N+离子注入选育色素产生菌Monascus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0 keV的N+离子注入,对产红色素红曲菌进行了诱变选育.在确定最佳注入剂量后,经过两轮离子注入诱变筛选,选育出1株高产突变株,红色素色价提高38.1%,且色调适宜.经传代培养,其高产性状能稳定遗传.对该菌株的发酵特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紫杉醇(Paclitaxel),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目前所了解的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因其独特的结构、新颖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抗癌活性而成为国内外化学家、药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和德温特专利索引(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Ⅱ)及Innography为数据源,采用Thomson Data Analyzer(TDA)分析软件对紫杉醇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献和专利进行分析,简要阐述近年来国内外紫杉醇研发动态与综合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傅向东研究团队在水稻品质和产量协同遗传改良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从优质杂交水稻不育系泰丰A中成功分离并克隆了一个控制水稻粒形和提升稻米品质的重要基因GW7。这一基因能通过改变细胞分裂模式,让稻米变得更为细长,有效地减少垩白率和垩白面积,从而提高稻米在外观、口感等方面的品质。该项研究为水稻高产优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直接提供了  相似文献   

17.
癌症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疾患,其发病人数之众、死亡率之高,已经到了淡癌色变的程度。为了对付癌症,世界各国在积极探索癌症发病机理的同时,普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制有效的抗癌治癌新药。紫杉醇(Taxol)——一种从红豆杉属(Taxus)植物的茎皮中提取的新药应运而生,并被公认为具有克癌制胜的效果,它如一枝红杏,在抗癌治癌事业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8.
低能N+离子注入谷氨酸产生菌诱变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低能N 离子注入技术,以D1 1 0 和D1 1 0B为出发菌进行了诱变选育高产谷氨酸菌株和发酵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已经初筛到两株高产菌株D52 2 1 和B32 63,其多批次摇瓶平均产酸分别达到 8.4%、7.5 %,比出发菌分别提高 3 5.48%和 2 5 %.其一级种子生长曲线比原出发菌有明显变化,高产菌株发酵对数期平均提前 2~ 3h.从发酵曲线显示出高产菌株的代谢活力增强,倍增时间缩短,对缩短发酵周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紫杉醇高产菌发酵产物的分离并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杉醇分离物中紫杉醇的含量。方法:采用安捷伦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218 mm×4.6mm,5μm),甲醇-水-乙腈(30:40:30),检测波长为225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紫杉醇在5~5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三元能量、紫外线(UV)、硫酸二乙酯(DES)、吖啶橙(AO)、DES+UV+AO复合处理对妥布拉霉素产生菌-黑暗链霉素(TOB)的诱变作用。从1500株正突变株中筛选出产高性能最佳的菌株为QB+130-S4。发酵单位提高了85.12%,主组份含量由41.25%提高到56.08%。三元能量用于TOB菌种诱变不仅提高了产抗水平,而且菌株生长时间缩短,经4次传代,高产菌的遗传性能稳定。三元能量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