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传奇”之名 ,论者多以为由晚唐裴钅刑《传奇》而来。事实上 ,最先使用“传奇”之名者 ,应为中唐元稹。在整个唐代 ,“传奇”尚是指称具体作品的专名 ,不是唐人文言短篇小说的概称。用“传奇”作为小说体裁 ,始见于南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序》。用“传奇”概称唐代文言短篇小说 ,始见于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十八《写韵轩记》。其后 ,经元代陶宗仪、明朝臧懋循、胡应鳞等人的敷演挥发 ,“传奇”之名乃大行于世。 2 0世纪 2 0年代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 ,“论者每訾其卑下 ,贬之曰‘传奇’。”从此 ,“传奇”作为小说体裁的类名即成定论  相似文献   

2.
公鼐为明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据载其著述颇丰,而现只见《问次斋稿》《续稿》《西游稿》共四十三卷,散佚严重。笔者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发现佚文三篇,其中《池阳来先生自愉堂稿序》《大司成即墨砺斋周先生集叙》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的两篇序文,《新建石桥碑记》为《续修东阿县志》艺文中的一篇,可稍补研究之遗缺。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者太田辰夫发现《西游记》有不止一首诗词出自元代全真教诗词集《鸣鹤余音》,故对后者与《西》书创作的关系应予注意。从《余音》内容看,它是元代全真人士把自己的教义“嫁接”到“唐僧取经”故事框架上的诗词工具书之一,构成了《西》书创作的一个美学背景。以此为基本前提考虑,由于元代著名文人虞集“学道”诗词是《余音》重点收录对象且虞也曾为它写序,也由于虞集与全真道士的密切关系和对后者遭遇焚经厄运的同情,更由于序文所涉及人物在《余音》中可寻端倪以及时限合理等原因,虞撰全真教《西游记》稿本之序,虽所持“丘处机作者说”不可信,但它对全真教《西游记》书稿创作主旨的揭示应当可信。  相似文献   

4.
叶适的《水心文集》卷之十二收录序文34篇。其中包括29篇书序文。这些书序文反映了叶适的文学主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文章的教化作用;文学须郁然有彩和抒发情性;肯定文辞之工,不满侈靡文风;各朝均有短长,切忌文人相轻。  相似文献   

5.
中唐宰相李绛的《文集》二十卷早已失传,唐史官蒋偕将其论谏奏议之文集结成《李相国论事集》七卷。今天我们看到的《李相国论事集》或《李深之文集》大多仅存六卷,部分传本在六卷之外有《补遗》一卷。笔者在《补遗》卷外今又辑得遗文十一篇。  相似文献   

6.
客岁孟春,上海师范大学马洪林教授惠书,谓所撰《康有为大传》流布后,颇得各界好评,今承广州花城出版社发愿出版《近代岭南文学名家书系》,其中《康有为先生文集》部分委以马氏主编任务。嘱余提供资料,以备采择。于是乃出旧存未刊稿及新得遗稿若干篇,陆续奉寄。及后又嘱为序,慨然应之,盖藉此表达感想,以述积郁之意也。  相似文献   

7.
《张庆文集》即将付梓,张先生嘱我为他的文集写序。《张庆文集》共八卷两百多万字,分别为《感悟篇》《求索篇》《未来篇》《雨润篇》《文史篇》《赏析篇》《写作篇》《实录篇》。文集收  相似文献   

8.
梁份《怀葛堂集》,《四库全书总目》谓“前十四卷为杂文,末一卷为诗十二首,漫游杂录十一条”,《清史稿》谓梁份“著有《怀葛堂文集》十五卷”。今存于国家图书馆之《怀葛堂文集十四卷诗集一卷》(以下简称国图本),殆为清修《四库全书》时江西巡抚采进本,署“南丰梁份质人著,同学诸子校”,特多评语,附于各篇之后。书前有姜宸英、王源序,前十四卷收文共一百四十七篇(其中《送朱修龄序》缺首页,  相似文献   

9.
《汉唐以来书籍制度考》一篇出自清金鹗《求古录礼说》卷一十五。金鹗,字凤荐,一字秋史,号诚斋,浙江台州临海人,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卒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享年四十九岁。金氏邃于三礼之学,《求古录礼说》作为其代表作,"取《礼经》‘宫  相似文献   

10.
这成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杜牧的《李賀詩序》:“……鯨呿(音去,張口貌)鰲擲,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虛荒誕幻也。……”(《四部丛刊》影明刊本《樊川文集》卷十《李賀詩序》,商务印书館版)。  相似文献   

11.
朱思本,江西临川人,元代的一位地理学家。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江西地方志中虽有传,却寥寥数语,除籍贯外,只提到他“精舆地之学……始为开方计里之法”。《元史》和私人文集中都没有他的传。三十年代,日本内藤虎次郎写了一篇《地理学家朱思本》,吴晗将它译为中文,刊载在《北平图书馆馆刊》第七卷第二号上。内藤虎次郎根据朱思本的《贞一斋杂著》(《适园丛书》本),在这篇传记中对朱思本的生平事迹以及在地理学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元代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戏剧,元曲与唐诗、宋词并为一代文学正宗。至于散文则要黯淡许多,自唐宋八大家以后遂成颓势,后世著名散文选本如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均只字未收。但是平心而论,其时也曾涌现出虞集、杨维桢、萨都剌等文章大家,有一批散文名篇行世,避免了有元一代散文颗粒无收的命运。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谥文靖,祖籍仁寿(今属四川),迁崇仁(今属江西),元代著名学者,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曾奉旨修撰《经世大典》。虞集系南宋抗金名相虞允文后人,早年受家学熏陶,饱染书…  相似文献   

13.
《七十家赋钞目录序》不仅体现了张惠言赋学的主要思想,而且序文本身就是一篇清代学者骈文的代表作。张惠言提出了赋"统乎志"的观点,即强调辞赋的比兴寄托,是对赋学理论的发展。其继承《汉书·艺文志》推源溯流的学术传统,在序文中对22家赋进行评述,是一篇重要的赋学批评文献。另外,这篇骈体序文在写作手法上亦模仿《汉志》与《庄子》,显现了清代常州学者融合骈散的骈文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4.
当前宋史学界和历史文献学界对尤袤所撰《遂初堂书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杨万里所撰序文的名称和书后跋语中李焘之言在认识和表述上含混歧异。通过本文考证可知,杨万里之序名为《益斋藏书目序,》而非《遂初堂书目序》。至于陆友在该书跋尾所载李焘之言,乃是误植杨万里的序文。  相似文献   

15.
李绂是清康雍时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在程朱理学盛行之际,他专治陆王之学,学术上独树一帜。不仅如此,李绂的古文思想也与众不同,既不像其他理学家那样重道轻文,他注意到了古文本身的独特性,也不像其他古文家那样以义统法,而是着重寻绎古文创作的文法经验。李绂的《秋山论文》及其文集《穆堂初稿》、《穆堂别稿》等,都充分展现了李绂独具特色的古文思想。文章通过对李绂《与方灵皋论所评欧文书》的解读,来探讨李绂的古文思想及其在清代散文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经世文编》第212卷,选入《欧阳南野文集》中的十一篇论文,并注明其作者为欧阳铎。今经核对,其所选文章,确乎均见于《欧阳南野先生文集》,但作者却并非  相似文献   

17.
赵氏春秋集传序东山赵子常①先生.元季师事九江黄楚望②传《春秋》之学,著《属辞》、《补注》、《师说》三书。为《三传》之学者尊称之。先生复有《集传))15,卷,则先《属辞》而成者,自序言:"策书之例十有五,而笔削之义有八。"迨后《属辞》成,以《集传》义例微有未合.更须讨论。至正壬寅③,先生再著其书至昭公二十七年,以病辍笔。门人倪尚谊援先生之义续成之,即今书也。先生常谓《属辞》特推笔削之权,而《集传》大明经世之志,必二书相表里而后《春秋》之旨方完。则是书宜与'《属辞》并行也,明矣!予得千顷堂藏本,因论次…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献中存有《荆门集》一书,但作者并不是现今人们认为的尚颜。尚颜的作品古代只有《尚颜集》《供奉集》二种。古代《荆门集》一书的内容在《湖广通志·卷一百十八·杂纪志》《盘洲文集·荆门集序》中有所反映,与今编《荆门集》大有不同。《盘洲文集》虽为洪适文集,但其中《荆门集序》的作者并不是他,可能是荆门当地一个名气不大、官阶不高、曾做过洪适下属的文人。  相似文献   

19.
目前从敦煌遗书发现的敦煌赋卷约有四十余种写卷,去其重复,得赋二十篇。除《敦煌变文集》已刊之《晏子赋》、《韩朋赋》、《燕子赋》(甲)(乙),《双梅景阔丛书》校刻之《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和见于《王无功文集》五卷之《游北山赋》、《元正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自撰《新五代史》,写了五十多篇序和论,还有二百多条小注,其中有不少也是论的性质。后来,他奉勅与修《新唐书》的本纪、志、表三部分,又写了序、赞二十余篇。这些序、论、赞所涉及的问题虽然很多,如《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赞》论唐之兴盛,卷十《昭宗本纪赞》论亡国不必皆愚庸暴虐之君;《新五代史》卷二《梁太祖本纪论》论不伪梁,卷四《唐庄宗本纪论》论沙陀世系,卷十《汉高祖本纪论》论即位改元,卷十三《梁家人传序》论女祸,卷二十四《郭崇韬传论》论枢密使之沿革,卷二十七《康义诚传论》论侍卫亲军之制,卷四十《温韬传论》论厚葬之弊等等;但也决不是泛滥无归,没有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治乱盛衰之理”。记“兴废存亡之迹”、论“治乱盛衰之理”,这本来是我国历史编纂学的传统。欧阳修撰《新五代史》的主观动机,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