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科技导报》策划组稿实践,探讨了科技期刊全方位多层次策划组稿的策略,阐述了科技期刊开展有效策划组稿工作的要点。《科技导报》办刊实践中,主要瞄准重大科技项目、重要科研单位和权威科学家常抓不懈集中组稿;聚焦公众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社会热点事件和公众话题强力组稿;依托科协系统资源优势精心策划、主动出击组稿;培育科技期刊学术品牌、切实拓宽组稿渠道;挖掘科技期刊自身潜力、有效提高组稿效率。通过大力开展组稿工作,有效保障了《科技导报》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组稿、约稿的方法与策略,以期为科技期刊获取优质稿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提供可借鉴的新方法。【方法】 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的实践为例,总结归纳其利用新媒体手段提升编辑人员选题策划的敏感性、深入了解读者需求、组织专家编委进行选题论证,以及完成约稿等方面的经验体会和实施效果。【结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将新媒体手段融入传统组稿、约稿方法之中,简化了工作、提升了效率,同时所策划的选题更能满足读者需求,使期刊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结论】 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组稿、约稿是科技期刊获取优质稿源、提升期刊影响力的事半功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我国科技期刊多采用组织综述论文来提高稿源质量和期刊影响力,通过分析已发表综述论文的引用和下载数据,明确组稿目标,指导组稿实践。【方法】 通过分析《自动化学报》2012—2016年发表综述论文的引用、下载数据,比较不同获取方式、不同作者、不同机构发文的引证数据,探讨高被引和零被引综述的特征。【结果】 通过分析,从选题、约稿对象、撰写、评审、服务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综述论文的组织策略。【结论】 综述论文需要关注热点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选题,遴选由对当前选题比较熟悉的、工作在科研一线的副教授或者教授撰写的综述论文,期刊需要在征稿须知中明确综述论文的撰写要求、评审要点,“综”与“述”并重,同时将综述论文的优惠政策和服务广而告之,吸引作者和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学科交叉创新背景下,综合类科技期刊发展的策略。【方法】 阐述了近年来《科技导报》采取的一些办刊措施:重视交叉学科的发展,加强其在促进科技创新、学科交叉中的作用;合理布局栏目,形成期刊特色;专题策划聚焦科技热点,增加期刊内容的集中度;利用主办单位优势资源,汇聚优质学术资源,加大期刊推广宣传。【结果】 这些措施提高了综合类期刊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结论】 《科技导报》的办刊思路和做法为新形势下的综合类期刊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总结科技期刊编辑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组稿的方法,为编辑开展会议组稿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从编辑实际工作的角度,对参加学术会议组稿的必要性、创新的约稿方式、会议前中后期约稿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梳理和阐述。【结果】科技期刊编辑需在参加学术会议的前、中、后期精心策划和准备,并创新组稿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组稿成功率。【结论】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获取科技前沿信息和开展组稿工作是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扩大影响力的有效方法,也是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要工作技能,应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国药事》的组稿实践,论述科技期刊编辑的组稿工作对于促进期刊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分别从围绕新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组稿,提高药品监督管理类论文的质量;围绕药物科研领域重点项目和优秀人才组稿,提高药物研究类论文的质量;组织内部,挖掘潜力,拓展组稿渠道等方面阐述了如何组约高质量稿件,扩大稿源,提高医药综合类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科技期刊在组稿方面的应对策略。【方法】 以《遗传》前沿聚焦栏目发表的一篇文章为例,介绍其选题组稿过程,对比分析其与学术微信公众号“BioArt”在同一选题报道内容的差异。【结果】 “BioArt”报道时效远超《遗传》,但《遗传》发表的文章在内容组织和信息含量等方面则更为全面和详实,展现出较好的学术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具有更高的学术参考价值。【结论】 传统科技期刊在组稿策略上可避开与新媒体在报道时效上的比拼,将重点放至内容的“纵深”发展导向上,组约更有学术高度和内容深度的文章,以打造期刊品牌特色,吸引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围绕重大科技事件高效出版学术特刊,有效提升期刊的新闻性及社会影响的策略。【方法】 以《科技导报》出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特刊”为例,阐述了特刊的出版策略:结合社会舆论热点策划选题,将科技事件外延,拓展选题思路;借助主办单位、编委、编辑等力量全方位组约稿;突破学术期刊框架,重视版面设计,加强整体包装;利用专家库、自身网站、博客资源,结合新媒体手段对刊物进行宣传推广。【结果】 针对重大科技事件组织特刊,能够增加主题内容的集中度,顺应社会热点的关注度,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结论】 《科技导报》“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特刊”为响应科技事件的快速出版提供了一定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笔者所在期刊组织专题/专刊(以下简称“重点号”)的工作模式,为高校医学学报实现规模化组稿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2017年刊发的7个重点号中的约稿及同卷期自由来稿的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分析重点号的刊出效果。回顾重点号的组织过程,总结组稿模式,归纳要点,反思不足。【结果】 重点号约稿的篇均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分别是同卷期自由来稿的2.74倍和6.00倍,基本实现预期的约稿效果。《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建立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重点号组稿模式,主编和编委的办刊热情得到了有效激发,组稿达到较大规模,办刊进入良性循环。【结论】 建立的重点号组稿模式可以明显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高校医学学报可以通过主动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稿模式,突破办刊困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大数据优化科技期刊出版流程,助力科技期刊发展。【方法】 结合《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的出版实践,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期刊传统出版流程存在的不适应性,提出可以在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审稿专家选择和编辑校对4个环节引入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和工具,改进现有工作流程。【结果】 利用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字出版服务商提供的大数据服务,能够及时发现学科热点,精准组稿,精确选择审稿专家,提高编校工作效率。【结论】 科技期刊应当在出版流程中引入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和工具,以提高科技期刊出版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章洁 《现代情报》2010,30(9):28-30,35
互联网的异军突起打破了传统的信息服务格局,引发了它和图书馆在服务对象、服务领域、服务时间上的矛盾和竞争,也推动了它们的发展。互联网和图书馆在相互矛盾竞争的同时相互吸引、相互融合、相互补充。面对与互联网的矛盾,图书馆服务应进行必要的调整,退出一些服务领域,实行专业化分工,建立科学采购机制,及时清理书库和数据库,引入竞争机制,以实现服务的水平、高效率、高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物理学与人文文化的关系,以及在物理学中所蕴含的美学文化以及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网络出版是指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流通渠道,出版并销售数字出版物的行为;而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机构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对公共事务管理进行电子化治理,实现管理政务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之间的交互处理.比较网络出版与电子政务可知:电子政务有利于监管网络出版,电子政务的G2B模式直接推动网络出版发展,电子治理将规范网络出版并使其健康发展;网络出版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政务技术的成熟,有利于优化与重组电子政务应用场景,有利于传统政务向电子政务迈进.  相似文献   

14.
任晓英 《科教文汇》2012,(12):12-13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媒体,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有效地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后,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添加了部分西方经济学元素,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分析不够透彻。文章以供给与需求中曲线移动以及曲线上点的移动为切入点,通过图形、案例,讲解分析方法,剖析高考真题,帮助教师攻克该难点。  相似文献   

16.
科技资源从主客体二分法出发有人力资源、智力成果及其衍生出来的物质资源,均具有不同而丰富的特点,其权利归属有物权与知识产权的区分.在科技资源管理中,应把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摆到关键位置,用合理的科技机制保障科技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深入分析人民利益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科技进步与人民利益的内在联系,并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在实现人民利益方面的作用,从六个方面阐述了需要正确处理和有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潘晓丽 《科技与管理》2002,4(3):145-146
成人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接受普通高等学校统招生扩招及各种私立高等学校的增加带来的挑战,只有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确保办学信誉,提高学校的声望。  相似文献   

19.
20.
当前世界各国均致力于科技兴国,对科技创新的前提和条件进行认真分析和深入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体制、行为、思维等方面,分析了当代科技创新的若干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