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筱童 《新闻窗》2011,(6):100-101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个舶来词,在国内也有"传媒素养"、"传媒素养教育"等提法。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媒介素养作出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大众特别是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观点发生转变,即由抗拒转变为培养辨别能力。至20世纪70~80年代后,由于官…  相似文献   

3.
媒介素养作为一个外来词,其英文为media literacy,意为具有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它的涵义在我国学者当中并无太大的争议,即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人们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谓媒介素养?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这样定义: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辩的反应能力①。如果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媒介素养就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5.
媒介素养——青年军人必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人们接触媒体、理解媒体和使用媒体时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素养的一种培养和教育。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目的是培养青年军人的媒介素养和有效利用各种媒介的能力,强化军队“软实力”,打造~支适应新时期战略任务的现代化军队。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必不可少的渠道,面对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传播媒介以及蜂拥而来的海量信息,如何趋利避害,使这些媒体和信息更好的为受众服务,这就迫切要求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传媒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坚守。本文将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与传媒责任必要性的探析,对媒介与受众关系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关于媒介素养教育与传媒责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批判和运用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则是指人们正确选择、准  相似文献   

8.
曾凡斌 《新闻知识》2005,5(10):39-42
最近两年,新闻传播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各种媒介。目前我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处于对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的介绍与分析层面上,很少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进行本土化的反思,而作为一门人社会科学,只有“知识本土化”,才能真正做到关怀中国的现实生活以及生活其中的个体。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面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的回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通信传播技术高度发达、传媒及其传播的资讯全面进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并产生深刻影响的当今,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信息获取、通过传媒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及改变传媒的"刻板印象"方面仍面临困难。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农民工自身利用媒介为个人生活和工作服务的能力,以及利用媒介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实现公民话语权的能力成为一项现实议题。农民工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需要政府动员、社会公益组织及志愿者共同参与,并发动农民工群体中意见领袖的力量,通过意见领袖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来影响这个群体。  相似文献   

11.
姜红  朱静 《新闻世界》2009,(11):112-114
目前.国内外的专家还没有对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T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国学者谢金文将其定义为人们对大众传媒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加拿大媒介素养学者Jane Tallim认为媒介素养是筛选、分析那些每天由各种媒体传递的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受众批判性思维反作用于媒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民众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表现出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体的发展方便了人们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也对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过分依赖媒介以及缺乏信息辨别能力是当下中小学生媒介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近几年来出现的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新闻切入,来探析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从媒介使用、信息生产和信息消费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造成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林倩  江颖诗  刘静桦 《今传媒》2016,(1):99-101
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生力量的象征的90后,正处于信息爆炸、新兴媒介广泛运用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90后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研究分析90后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应用能力、新闻观等媒介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为整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对90后形成正确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莲 《编辑学刊》2013,(1):58-61
在当前的复合型媒介化社会里,人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才能独立、自如地面对各种媒介和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新闻学教育家谢六逸就已经提出比较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思想.这对于当下新旧媒体共存传媒环境下的公民基本素养构建有着卓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众的媒介批判意识,二是受众从媒介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面向广大受众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是“让媒介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媒介所役”。  相似文献   

17.
王国燕 《报刊之友》2012,(1):131-132
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在发挥强大正功能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传媒就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程,以校园媒体为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媒介素养实践,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成为能积极地善用媒体、制造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  相似文献   

18.
媒介素养是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信息社会六大基本权利包括:知情权、传播权、讨论时政权、保护个人隐私权、接近于使用媒体的权、接受媒介素养教育权。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在发挥强大正功能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传媒就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程,以校园媒体为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媒介素养实践,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成为能积极地善用媒体、制造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  相似文献   

20.
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如果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媒介素养就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解读能力,以及使用信息技术来制作传播信息的能力。概言之,即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媒介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