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调查发现河北方言保存了近代汉语中语气助词"着"的一些用法,还有一些有特点的用法。根据所表语气的不同,我们将语气助词"着"分为表祈使的语气助词"着",表疑问的语气助词"着"和表假设的语气助词"着"三类,其中表祈使的语气助词"着"可以表示命令、嘱咐、威胁、警告等不同语气,有的在表祈使语气的同时兼表先行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秦腔》这部用陕西商洛方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的"着"字为分析对象,揭示其不同的用法,发现商洛方言的"着"有时态助词、"V+着"、特殊结构中的"着"、句末语气词等四种用法。《秦腔》中"着"字的用法比普通话使用范围广,很多普通话不用"着"的情况,在《秦腔》中有大量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着"字从动词向时体助词演变的过程到宋代为止已基本完成,但在"V着"形成后的数百年间并没有现代"V着"这么多的类别,现代"V着"的一些类别是经过较长的演变过程才定型的,因此考察"着"在宋、元、明时期主要口语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可以让我们看到"着"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着"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三类语料的定性定量分析发现:东南亚学生对于"着"所附着的动词具有[-终结]特征、"V+结果补语/数量宾语"和"着"相冲突有清醒的认知。其各类"着"结构的习得存在由静态义向动态义、意义基本句向意义非基本句、结构简单句到结构复杂句的发展趋向。"着"前动词和形容词种类、"V着"所在句的复杂度,从初级到中、高级阶段的进展不明显。准确率在三个阶段呈U状变化,自动生成语料因回避策略"着"的准确度高,在强制性语境中使用"着"的准确率较低。"着"的习得主要受句子结构及意义的复杂度、形式的明晰度等语言的标记性及目的语使用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首先来看两个例子:例1:干着好的,等着1坏的;他不敢再像从前那样自信了。(老舍《骆驼祥子》)例2:哼,等着2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老舍《茶馆》)同样是"等着"却大有不同,这里分别看做是"等着1"和"等着2"。意义上,"等着1"使用的是动词"等","着"在这里做动态助词使用,表持续时态。"等着2"里"等"和"着"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艺术强烈冲击着传统艺术创作方式,召唤着接受者以自身的实践方式和行为方式建构作品,追求"此时此刻"或"身临其境"的"在现场"的审美体验,主要表现为"在场"和"临场"两种形式。考察新媒体艺术的"在场"性和"临场"性艺术体验及其实践,窥见新媒体艺术的"现场"审美特征,这一新的审美特征消解着传统的艺术审美方式和审美观念,彰显着深刻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持续义助词"着(著)"如果出现在未然态语境中,且与听话人有关的行为动作在说话时还没有发生,则持续义弱化,并最终演变为语气词。"着"的祈使语气源于句式义。唐代以来书面语中表祈使语气的"者"乃是口语中"着"的借字。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石仓契约》"安着"一词的意义及其断句问题,认为"安着"为"安置、坐落"义,位于地点名词后面,构成"坐落+地点名词+安着"的句式;"坐落"和"安着"两个同义动词出现在同一句中,大概是受方言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大量例句,对临夏话虚词"着"的用法进行描写,并尝试结合一定的句式加以探讨,进而结合历史文献材料,对"着"的各种用法加以解释。临夏话中"着"体现了不同的历史层次。一方面保留了"着"除完成貌标记之外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其他全部用法,一方面又多了语气词用法和表"…的时候"两种新用法,为"着"在汉语方言中的用法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黄自然 《文教资料》2007,(34):217-219
本文在确定"X着"具有介词词类地位的基础上,考察了主要词典和对外汉语教学工具书对"X"与"X着"类介词的收录和辨析情况。然后选取30对单双音节对应的"X—X着"介词,从语义、句法、韵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辨析。根据"X着"类介词的语义演变情况确定其大致的难易等级,并对主要词典和对外汉语教学工具书收录和辨析"X着"类介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丁方婷 《新作文》2014,(11):23-23
<正>五月里,天气暖和了,森林王国开始热闹起来了。在清晨和黄昏,森林王国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一大早,燕雀和莺就用它们那清脆的嗓音唱着。甲虫在"吱吱嘎嘎"地拉着提琴。啄木鸟用结实的嘴在枯树枝上"咚咚"地打着鼓。不远处有一条小溪,溪边牧羊人的小木屋旁,一条狗正"汪汪"地叫着。老山羊不紧不慢地走着,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鸭子摇摇摆摆地走着,嘴里还发出"嘎嘎"的叫声。  相似文献   

12.
田明  李峰 《甘肃教育》2012,(22):5-8
这是一种散发着质朴醇香的教育,"尊师重教"是她的呈现方式;这又是一种流淌着生命气息的教育,灵动内敛是她的精神内涵。从"一个不能少"到"每个都教好",再到"每个都学好"的朴素办学历程,诠释着甘州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真谛,描绘着甘州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动人风景。张掖市甘州区的教育就这样浸润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徜徉在丝绸古道上。夯实均衡发展的基础甘州教育局督导室主任李成才被大家称为甘州教育"活地图"。就是这个"活地图",在"两基"国检绘图时,却犯难了。"经过几轮学校建设,很多学校校址  相似文献   

13.
《野狐岭》的叙事有两条线索,却都贯穿和承载着关于"寻找"的主题。外层叙事在历史与自我的双重寻找中联结着宏大叙事与个体言说的经络,内层叙事在"镜"与"灯"的双向寻找中用救赎与超越的智慧之光烛照着俗世的百态人性。两条线索上的各自"寻找"既构成了作品的叙事内容和形式表达,又在某种意义旨归上,开掘着作品题旨的多维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马学连 《考试周刊》2014,(1):180-180
<正>回首走过的教育时光,就像在优美的景色里挥洒年轻的悸动和热情。看那细雨霏霏,飞扬着青春的气息;流水潺潺,颤动着年轻的搏击;青松苍翠,挺拔着倔强的性灵;高山铺青,屹立着向上的生命。我,一个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十几年的教师,播撒着爱心,释放着激情,用爱服务着学生,完美自己的人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用心地爱每一个孩子"……他们对教育事业无怨无悔的责任感和奉献  相似文献   

15.
MOOC以其"名校"、"名师"、"精品"、"开放"、"免费"、"移动"等特点冲击着教育教学实践,更新着教育理念,挑战着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在MOOC背景下的高校教师必须重新定位,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发展教师专业能力,强化教师能力素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着"字虚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助词"着"的虚化问题是汉语语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着"的虚化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分两部分:一、"着"的虚化机制;二、"着"的虚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着"湘西女儿"的命运,在作品中述说着她们的悲欢离合,展示着她们的隐忍抗争,以关爱之心倾力塑造"湘西女儿"的美好形象。基于此,主要从三个方面简析"湘西女儿"形象之美。  相似文献   

18.
试论"VV着"格式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宋及其以前,通过重叠V构成重读式重叠VV,主要表示量增,有强调V表示的动作行为的作用.明中叶以后,VV主要属于轻读式重叠,表示量减,为了表示量增,并强调"V着"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人们便按照句法相似原则,仿拟出"W着"格式.之后,又相继类推出"AA着"、"XX着"、"AABB着"、"ABAB着"等格式.  相似文献   

19.
"A着呢"语串序列存在"A着/呢"、"A/着呢"两类不同深层形态。两类形态在A的选择限制上既有共通性,又有差异性。"A着/呢"、"A/着呢"分别源于"A着/哩"、"A/着哩"。"A/着哩"则由强行错配的"A着/哩"形式受主观化机制和"着哩"词汇化的影响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8,(4)
戴春霞爱着她的学生们,爱着她的教育事业。"爱着,所以幸福着。"在教师节,当她看到"妈妈老师,我爱您"的学生赠言时,涌出了幸福的泪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