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蔡建辉 《体育学刊》2005,12(4):63-65
中国传统养生是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象思维在传统养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体现,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然而,在这种思维方式带来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中,有着它先天的弊端,即具象思维带来了传统养生的任意比附,具象思维使传统养生陷入了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养生体育思想的理论来源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古代诸子思想和历史典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促进我国传统养生体育思想形成的4个理论来源,分析了它们对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理论和实践活动的重要影响。经历了数千年的检验与优化,我国养生体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与方法,其特征是:选用独特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尤重植物神经系统及由其调控的基本生命功能的锻炼,以使两大神经系统所调节的全部生命机能向整体协调与优化、延缓衰老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传统养生思想和养生实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传统养生的理论和原则也做了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中庸是儒家倡导的天地大道和人之成仁的道德品质。按照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遵循中庸之道是人们涵养道德和提升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被后世广泛应用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传统养生体育。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中庸之道对传统养生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认为:中庸不等同于折中主义,是适中不偏和恰到好处之道;保持情绪平和、谨和五味、劳逸适度的养生原则体现了中庸之道对传统养生文化的影响;中庸之道对传统养生体育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调身、调息、调心的标准、对练习火候的把握及涵养狭义道德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庸是儒家倡导的天地大道和人之成仁的道德品质。按照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遵循中庸之道是人们涵养道德和提升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被后世广泛应用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传统养生体育。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中庸之道对传统养生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认为:中庸不等同于折中主义,是适中不偏和恰到好处之道;保持情绪平和、谨和五味、劳逸适度的养生原则体现了中庸之道对传统养生文化的影响;中庸之道对传统养生体育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调身、调息、调心的标准、对练习火候的把握及涵养狭义道德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6.
道教的养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创新,对传统体育养生有深刻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继承了中国古代道教的养生思想,进而加以修改、创新,从精神性情与物质躯体两方面来构建和谐的人体。文章通过对道教理论及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发展现状的阐述,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道教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修炼形式上和现代处世上对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保健养生哲学思想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史告诉人们,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都必须采用一定的认识方法去探讨古代的文化遗产.作者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保健养生哲学思想和原则.古人从向太阳与背太阳的差异中发现了阴阳.在阴阳五行图的基础上.总结了丰富的医疗、养生实践,总结了“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保养精神、承天顺地”、“节阴阳、调刚柔”等动静辩证关系,构筑了我国古代人体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理论来源探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对先秦诸子思想和历史典籍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传统养生思想形成的4个理论来源,分析了它们对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和实践活动的重要影响,指出了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思想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养生体育是经历数千年的实践检验所形成的,是以保养达到生命更长期限为目的的,是具有独特理论与方法的体育体系。文章通对我国已有的关于传统体育养生的涵义、本质及养生方法三方面的综述,阐述了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并在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中提炼和凝聚而成的文化结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养生思想和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传统养生的"重人贵生"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心身统一"的生命观,"形神共养、性命双修"的养生观,和"动静相宜"的运动观等特征,不仅提炼和总结了传统的养生思想和理论,有助于传统养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丰富和完善了当代健身气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和书法艺术同为传统文化中炫彩夺目的一帜,在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不断完善.太极拳和书法共同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寻根溯源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追求自身和谐价值趋向的同时与自然、社会相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普遍和谐价值观的充分体现.因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分别获取太极拳养生和书法与养生相关资料和理论、实践依据进行阐述对比.在实现“中国梦”的主题下,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的大前提下,以整体和辩证的思维,从多种角度去阐释二者的养生功效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2.
先秦养生思想对传统体育观念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传统体育观念是在早期众多地域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主干,但儒学在战国时期稷下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升华过程。先秦时期的养生思想非常丰富,道家思想、儒学思想与齐文化中关于人的修养观念在基本思维出发点上有着鲜明的一致性,但具体的方式方法却背道而驰。这正是在战国稷下百家争鸣的环境当中形成的。道家提出的运动养生观念,儒学对于人的个性品德修养的许多理念,都应当是稷下学对诸子百家思想全面整合的结果。道家的运动养生观念的产生受齐文化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传统养生体育衍生、发展的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养生体育是我国民族统体育中一支艳丽的奇葩。传统养生与体育的作为养生体育交叉,在其衍生、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古代诸子百家文化思想的浸淫,逐渐成熟起来。文中对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起源、发展趋势加以分析,并对国内养生体育的研究现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4.
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古代认识世界的思想和方法之一。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在解析阴阳、五行学说思想基础上,剖析传统体育养生事件中的阴阳五行思想,旨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传统体育养生观念。  相似文献   

15.
中医理论与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养生体育是中医养生学的内容之一,是运用中医阴阳、精气神等学说加以阐发,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受到启示,进行总结,不断发展。探讨中医养生理论与传统养生体育的关系,旨在推动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现代体育生态观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传统养生文化蕴涵着生态体育几大构成要素,传统养生文化同现代体育生态观的融合是现代体育和谐与发展的要求,其目的是把体育生态理念推向社会,进而演变成人们的生存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思维模式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史立论、史论结合。一方面对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思维模式进行全面系统探讨;另一方面就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所内蕴的有现代价值的体育养生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取之精华,弃之糟粕。  相似文献   

18.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1):F0002-F0002
太极拳养生思想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孕育的结果,太极拳思想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明确提出了太极拳养生的价值取向。陈鑫将意、气、经络等理论融入太极拳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太极拳养生理论。在道家思想、儒家文化以及传统中医理论的影响作用下,太极养生思想逐步完善了养生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养生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嵇康走魏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在我国传铣养生理论发展史上有较大成就的养生家。他的养生思想反映了当时的杜会现实。在(养生论)中,他阐明了“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的形神关系说,批驳了当时养生方面的一些错误倾向。嵇康的养生思想立足于“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政治理性.具有激烈的批判性和斗争性。他既强调养生要发挥人的主现能动性,指出防微杜渐的重要.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健身措施。这种既重精神,又重形体的养生理论,对我国传铣养生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后世养生思想的解放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传统养生理论的观点,结合人体运动及针灸、气功修炼实践,对经络学说作了全面的剖析,提出:人体运动,经络通畅;经络既通,其形乃彰;经络失常,人体衰老;疏通经络,延年益寿等观点,为人们的运动健身和养生保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