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经64卦共有32个九二爻,对这32个九二爻的爻辞、爻象、爻德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按其爻辞中的呈现结果,归纳出了六种情况(吉、正面、无咎、两可、负面、凶)的出现次数,并按类别对其逐个做了分析。最后,对九二爻以"中道"为宗旨的儒家道德观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清代郑玄爻辰说论争有尊崇与批判两派。在乾嘉论争的基础上,道光时期的何秋涛以《周易爻辰申郑义》一文回应王引之《经义述闻》对郑玄爻辰说卦爻、爻律和取象问题的质疑。从整体上看,相比于王引之对汉易传统的固守,何秋涛能跳出汉易藩篱,以更为客观的态度看待郑玄爻辰说,但针对具体细节的论述,何秋涛实际上仍遵循两汉辗转牵合以解《易》的方法。总的来说,何秋涛对于郑玄爻辰说的态度,有利于后人更好地认识郑玄爻辰说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易经64卦共有32个初九爻。对这32个初九爻的爻辞、爻象、爻德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按其爻辞中的呈现结果,归纳出六种情况(吉、正面、无咎、负面、凶、两可)的出现次数。按其类别逐个分析,可以深刻领悟到初九爻以深自谦抑、韬光养晦为宗旨,以"居贞"、"用恒"等为道德信条的儒家道德观及其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爻部”云:“爻,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凡爻之属皆从爻(胡第切)。”案爻,古籀均作爻,(卜文)爻,(卜文、父乙敦等)■,(父乙敦等)篆文与古文相同,亦正字也。《广雅·释诂三》:“爻,效也。”《周易·系辞下》:  相似文献   

5.
易经64卦共有32个初六爻,对这32个初六爻的爻象、爻辞、爻德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按其爻辞中的呈现结果,归纳出其六种情况(吉、正面、无咎、负面、凶、两可)的出现次数,并按类别对其逐个做了分析。初六爻折射出以“柔顺”为本的儒家道德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近代汉语中同"连"字有关的五种格式."连×是×"有多人分析过,而后面几种格式,很少有人提及."连×似×"中的"似"和"是"音同,"连×递×"和"递×连×"也是一样的意思,只是"递"和"连"的位置调换了一下."连×连×"和"连×是×"也是同样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易纬·乾凿度》通过对易卦筮数的推衍,提出了“卦当岁、爻当辰、析当日”易卦配律历的理论体系,并构建了六十四卦卦爻主三十二岁的爻辰模式。《易纬》的爻辰说,体现了其对孟喜卦气易学和京房卦爻纳干支易学的继承、揉合与改造,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
"已经××了和(或)正在××着"句式曾被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不合规范.本文从语言事实出发,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此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动词性谓语句,充分肯定了它的规范地位.  相似文献   

9.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两位数乘多位数"的教学难点,教材安排了一道准备题"12×1=12,12×10=120;12×3=36,12×30=360",着重讲清用整十数(或者说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个数时,乘得的积是多少个"十".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让学生说出每组算式的意义.12×1=12表示1个12是12,12×10表示10个12是120;12×3=表示3个12是36,12×30表示30个12是360.2.引导学生把12×1=12与12×10=120和12  相似文献   

10.
《易》居六经之首,专讲变化发展,原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模写。因而,反转过来,又成为人们认识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然由于“天者一而人者贰”的客观原因,所以,人则往往不能与时同步,而具体地“绍天之一”,通志决疑,而济其行!孙奇逢学《易》有得,深深地懂得这一点,故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卦、爻词中,仅只拈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一爻之爻词,借为及时提醒人们跟上客观发展步伐,以无息而胜有息,来弥补“人者贰”之缺憾。乾乾夕惕,行以天健,及时地进德与修业,孜孜以求,而不稍懈也!  相似文献   

11.
关于《周易》爻辰说的新诠释周成名,赵岳琪爻辰说是象数易学的范畴,产生于西汉,经京房先生精心雕琢和阐释并将十二地支纳入八卦中。其配法为阳支左旋,阴支右转。后东汉郑玄又发展了交辰说,将历法中地支纳入《周易》六十四卦中,且以一交配一支,从乾坤两卦得来全部六...  相似文献   

12.
杨晓霖 《现代语文》2007,(2):112-112
2006年4月6日《瑞安日报》中《"教"与"养"》一文谈到"父母对子女教与养,不可倚轻倚重";2006年8月30日的新华网教育时评文章《学生评语岂能从网上下载》一文中,论及"在抓考试成绩与品德教育中存在倚轻倚重的现象";2006年10月7日的《农村信息报》文章《水生植物掀起园林造景热潮--杭州水生植物园林应用研讨会侧记》一文中说到"目前在水生植物的应用设计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倚轻倚重现象";到谷歌引擎键入"倚轻倚重"一词,也可以得到非常多的搜索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一、以旧引新,化难为易.如先出示一些口算题:2×4×5、5×2×9、……让学生口算,并讲叙它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突出"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和按照乘法口诀分两次算出积这两点,然后,出示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式题,通过竖式计算,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数乘多位数,要从被乘数的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出例题"214×5×8".二、独立尝试.学生掌握了连乘的运算顺序与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对例题作尝试性解答已不成问题.但是在学生进行尝试性的解题后,要引导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127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是这样的:27046=2×()+7×()+0×()+4×()+6×(),填好后应是27046=2×10000+7×1000+0×100+4×10+6×1。这里的“0×100”要如何来解释呢?能解释成有一百个零吗?我认为这道题应改为:27046=10000×()+1000×()+100×()+10×()+1×(),是否更好解释?  (郭士远瑞金市谢坊镇红星小学)  郭老师认为“27046=2×10000+7×1000+0×100+4×10+6×1”不妥,应改为“27046=10000×2+1000×7+100×0+10×4+1×6”。理由是在原来的写法中,被乘数与乘数的位置未摆正确:“0×1…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中教师“跳槽”现象愈演愈烈,每年的暑假都接二连三地传出这样的新闻:××县中跑了十一个;××县中又飞了十几个;×××去了厦门一所民办学校,×××跳到上海××双语学校,×××年薪×万元。笔者还亲眼见到过这样一个场面:苏北一所中学的校长、副校长、办公室主任,在省城一个招聘考试的考场不期而遇,三人尴尬地打哈哈。而爆炸性的新闻则是,一位曾被授予市级名校长、十佳教师、省特级教师等殊荣的南京市最年轻的大腕校长,竟毅然从全国知名的国家级示范高中的校长位置上退出,以享受一座别墅、一辆轿车、  相似文献   

16.
曹津源 《初中生》2002,(27):18-20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但这里的"开放"自由"都是相对的,绝不能理解成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中考作文试题中的"以××为话题"以××为写作范围"所写与××相关"等语句本身就隐含着"扣题"入围"有关"等要求,所以写作话题作文也正如有人说的是"戴着镣铐跳舞".如果一味地无视"要求"而"天马行空",就极有可能闯入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17.
五册首次出现"混合运算",教材安排了六个例题,集中解决无括号和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问题.例1"100~25×3"、例2"200+1500÷5"和例5"30+14×5-40"是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算式.教学时,要运用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引导他们真正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理由.例1必须先算乘法后算减法:小青的爸爸有人民币100元,买了3袋稻谷种籽,每袋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文化"的定义、威廉斯与M·阿诺德和利维斯主义、威廉斯与马克思主义三方面探讨了雷蒙德·威廉斯思想中的"大众文化"问题,指出威廉斯共同文化理论的提出,对于解决中国当前文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起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话题作文一般都要求自拟题目。同学们自拟题目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题文不符。即题目与文章要表达的内容缺少必要的关联。2.过于宽泛,大而无当。3.俗套。如“读××有感”,“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等等。那么怎样才能拟出好的题目,做到简洁醒目,新颖别致,富有个性,不落俗套,富有文采呢?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妙用修辞。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命题,可以增强文章的美感。如《溜与留之间》,抓住“溜”与“留”的矛盾展开,将材料中提到的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如…  相似文献   

20.
"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应用题中一个传统的算术问题,基本解法是假设都是兔或都是鸡,则(总头数×4-总足数)÷(4-2)=鸡的只数或(总足数-总头数×2)÷(4-2)=兔的只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