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电网中的连锁跳闸现象,提出一种针对潮流转移引发连锁跳闸的关键节点识别方法。根据连锁跳闸支路的表现形式和后备保护的动作方程,确定筛选支路受扰严重性的评价指标,筛选出严重受扰的支路。结合初始故障断开后系统中支路电流与节点注入功率之间的关系,利用聚类分析算法筛选电网中的关键节点,并对关键节点对电网安全运行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以IEEE39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筛选关键节点是有效的,可以为电网预防连锁跳闸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电网连锁跳闸场景下,提出一种对电网临界初始运行状态的搜索方法。首先,根据系统在连锁跳闸时的具体表现,结合线路电流型后备保护的动作行为,给出判断电网连锁跳闸的数学表示形式,并对支路在连锁跳闸时的临界状态进行全面分析。其次,建立寻找距离当前电网初始运行状态最近的连锁跳闸临界初始运行状态的优化模型。最后,通过聚类分析法,筛选出连锁受扰支路上的关键节点,基于关键节点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在IEEE-14节点系统上进行仿真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连锁跳闸时的临界状态进行有效搜索,从而帮助运行人员观察当前运行状态的安全情况。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网潮流转移场景下支路传输功率和电网节点注入功率之间的关联作用关系,提出了一种分析节点注入功率模式的方法。根据支路传输功率和电网节点注入功率之间的关联作用关系矩阵,利用矩阵奇异值分解,将节点注入功率分解为各种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节点注入功率的各种模式的表现形式并进行算例分析。算例分析初步表明,在节点注入功率模式的各种表现形式中,比较常见的是以部分奇异值为主导的作用模式,在实际分析和处理中,把握这样的主导模式,将有利于进一步的分析和预防潮流转移引起的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网的连锁跳闸现象,对考虑连锁跳闸的电网安全裕度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根据连锁跳闸事件中继电保护的动作行为以及连锁跳闸的一般表现,通过分析论证,分别给出利用支路电气参数表示的安全裕度指标,以及利用系统总负荷表示的安全裕度指标,在此基础上,给出求取安全裕度的算法及一种用于定量分析安全裕度的方法;最后通过IEEE39节点系统和IEEE14节点系统上的算例演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网的连锁跳闸问题,提出了基于危险度的分析方法。首先根据电网连锁跳闸事件的实际表现,结合连锁跳闸中距离Ⅲ段保护的动作行为,以电网当前运行状态下的节点注入功率与临界状态下的节点注入功率之间的欧式距离作为衡量连锁跳闸事件危险程度的指标。接着,建立了计算危险度指标的优化模型。最后,结合基本遗传算法,计算危险度指标,并在IEEE-39节点系统上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危险度分析电网连锁跳闸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力系统的连锁跳闸问题,结合继电保护的动作行为,研究了一种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连锁跳闸评估方法。首先根据电网连锁跳闸的通常表现行为,并结合电流型和距离型后备保护的动作行为,通过分析,论证了电网节点注入功率对于连锁跳闸的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电网是否发生连锁跳闸进行评估的方法,该评估方法主要针对电网在给定的节点注入功率状态下电网是否会因给定的初始故障发生连锁跳闸,并给出了采用模式识别技术时的样本结构,相应的模式识别技术以及操作流程。IEEE39系统的算例验证了这种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网发生初始故障后的连锁跳闸现象,提出了一种提高电网安全水平的预防控制策略。结合继电保护的动作特性和连锁跳闸的特点,研究了电网在单一初始故障场景下和不同初始故障场景下的安全水平以及对应的预防控制模型,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和电网运行状态分析得到筛选初始故障的综合指标。借助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在IEEE14节点系统和IEEE39节点系统中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预防控制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不同初始故障场景下电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网连锁跳闸引起的停电事故以及降低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损耗,提出了一种计及网损的电网连锁故障预防方法。 该方法提出了网损指标和衡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指标,综合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 该模型的优化目的在于确保均衡权重下安全裕度尽可能大,同时使网损尽可能小。 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在IEEE-39 节点系统上进行了算例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不仅提高了电网安全运行的界限,也实现了降损节能。  相似文献   

9.
在虚拟电路故障诊断训练系统中,为了实现电路拓扑中任意节点间阻抗准确、快速、动态和实时辨识,提出一种基于网络拓扑着色的虚拟电路阻抗辨识算法。首先基于网络拓扑着色原理,进行虚拟电路拓扑深度优先搜索、同属性节点着色,简化待辨识电路。其次,提取简化电路的节点和支路信息,建立节点-支路关联矩阵和支路阻抗矩阵,通过剪枝变换Tc、串支变换Ts、并支变换Tp和桥支Y-△变换Tb对节点-支路关联矩阵A和支路阻抗矩阵Z进行循环降维处理,并由支路阻抗矩阵的变换结果获得待辨识电路阻抗。最后,对一个虚拟电路网络进行任意节点之间阻抗的辨识,辨识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完全一致。基于网络拓扑着色的虚拟电路阻抗辨识算法可实现任意节点间阻抗的有效辨识。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一起在发电机组跳闸事件中,因保护未动作而使发电机变电动机运行的过程,简要分析了逆功率的概念,同时分析了故障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此类故障再次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分布式网络中各节点信任评价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个体经验的信任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经验因子和相对经验因子的方法,建立了新的信任评价体系.这种新的信任评价体系考虑了个体节点的差异问题,在计算节点的信任值时考虑了节点间的交互历史,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节点的非对称性而导致的信任评价不准确的问题.算法分析表明:新模型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节点,采用不同的最大容忍评价偏差,并且对个体节点的反馈可信度进行更新时,采用不同的更新值,体现了节点的个性化特征,使信任评价更加准确合理.此外,所提出的新算法能够运用到多种信任模型中,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2.
Cascading failures often occur in congested networks such as the Internet. A cascading failure can be described as a three-phase process: generation, diffusion, and dissipation of the congestion. In this account, we present a function that represents the extent of congestion on a given node. This approach is different from existing fimctions based on betweenness centrality.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delay time', we designate an intergradation between permanent removal and nonremoval. We als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fimction of network efficiency, based on congestion, which measures the damage caused by cascading failures. Finally,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etwork structure and size, delay time, processing ability and packet generation speed on congestion propagation. Also, we unc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scade dynamics and some properties of the network such as structure and size.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煤炭行业生产安全管理现状,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进行人员的精确定位,是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方法之一,也将全面提升煤矿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弧覆盖的节点调度算法来控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密度问题.利用节点感知区域所覆盖到的弧是否被邻居节点完全覆盖来判定节点的状态,通过节点之间的状态轮换与合作策略来延长网络寿命.仿真证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节能性能,而且有效延长网络的生存寿命.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种神经网络算法——径向基函数来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簇首,它具有并行处理能力、分布式存储以及快速学习等优点.通过分析得出与节点作为簇首相关的4个因素:节点的剩余能量,周围分布的节点的数目,中心度和距离基站的位置.把这4个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就是该节点作为簇首的适应度值.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基站选出一组作为簇首的节点,然后广播作为簇首的节点号的消息.如果一个节点被选为簇首,就向周围广播自己的身份并成立一个新簇,周围的非簇首节点要求加入该簇并成为它的成员.每簇中由簇首负责管理它的成员并执行数据融合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显著地延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