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东斌先生的“档案形成在前论”立论的大前提是存在问题的.是基于对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的片面理解而形成的结论.将原始记录脱离于与之相对应的形成活动.没有看到原始记录形成活动对原始记录性的决定作用。此外,“档案形成在前论”在没有准确理解原始记录性实质的基础上.也没能把握其实质意义和作用。甚至以异化概念来支撑论点。  相似文献   

2.
电子文件引发的档案属性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档案学理论认为,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档案的一般属性包括知识性、信息性和价值性等。电子文件的独特个性赋予了档案新的特点,引发了档案属性的异化:原始记录性具有了数字化形态,即元数据系统;休闲性和研究性是知识属性的新拓展;网络化和社会化是信息属性的延伸;价值属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限度地满足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认为文件定稿的原始记录性要比文件正本更为明显的观点有失偏颇,文件的原始记录性主要是由文件形成活动决定,并且在文件运动的每一阶段都会表现出差异性,其原始记录性完整度也会因阶段而异。因此不宜笼统地说文件定稿的原始记录性要比正本更为明显,或者说定稿的原始记录价值高于正本。  相似文献   

4.
凡是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文献都是文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关于档案属性的研讨中,有不少问题涉及了对文件概念的认识。比如“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和“档案并非都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两种观点的对立,我们认为就在一定程度上源自对文件概念认识的歧异。伍振华同志在2000年和2001年连续写了两篇文章论述“非文件文献”也有原始记录性①。我们觉得也是因为他对文件概念外延的认识与其他一些人不同才会得出如此的结论。事实上,不论是在我国档案界还是在整个社会,对文件概念认识含混不清的绝非个别。为此,亟有必要澄清文件概念的内涵,以便正确界定其外延究竟有多宽?这既将为档案属性的…  相似文献   

5.
质疑“档案形成在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斌先生的"档案形成在前论"立论的大前提是存在问题的,是基于对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的片面理解而形成的结论,将原始记录脱离于与之相对应的形成活动,没有看到原始记录形成活动对原始记录性的决定作用.此外,"档案形成在前论"在没有准确理解原始记录性实质的基础上,也没能把握其实质意义和作用,甚至以异化概念来支撑论点.  相似文献   

6.
正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历史记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正因为档案继承了文件原始记录性,具有历史再现性,所以档案才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和文物。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7.
段中民 《新闻世界》2012,(8):317-318
档案是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原始记录。那么档案信息资源便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科研、生产经营活动、文化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所得的成品”。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分类,并在本行业(如煤炭、冶金、建筑等)以及本系统(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内联合起来,实行整体规划、宏观管理、横向联合、分工协作,并根据档案资源的布局和专业性质等情况,将档案资源划分成若干属类;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要求来编制各个门类的专题目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便捷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口述档案概念的辨析,指出口述档案概念提法的不合理性,进而从档案的形成活动和制作活动角度出发,深入解析口述档案的本质属性,客观辩证地分析口述档案的原始记录性问题,而不是一概地肯定或否定其原始记录性.  相似文献   

9.
档案和文件是同一事物不同阶段的存在形式.如果将文献作为档案的属概念,档案与图书、期刊、报纸等其他文献相比,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本质特征.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植根于特定的社会活动,因此,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和记录时间的先后,并不能构成原始性的必要条件.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具有文件运动过程中的不变性、档案学知识点的基础性、与档案其他属性相比的本原性、与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实践的和谐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从更深的层次体现了档案的本质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论档案的记录过程——五论档案形成在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档案不仅记录着原始记录,而且记录着其形成的全部过程,而文件不具备这种功能.这也是档案与文件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档案是原始记录,是从活动开始的那一瞬间记录其形成过程的;二是档案记录其形成的全部过程,并可再现其记录的全部过程;三是档案记录其形成的全部过程的功能可以合理地解释"科技档案更改"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信息时代在“文件是档案的前身”的观点下,档案学存在着危机,档案形成在前说能够化解这种危机,对档案学理论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档案形成在前说明确了档案概念、档案管理的对象,厘清了文件与档案、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以及档案与其他信息记录材料(或称文献)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都产生于上世纪中叶。在我国,档案自然形成规律提出后的半个世纪以来,遵循‘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已成为档案工作者不变的信条,学界奉之为圭臬。在欧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成为文件中心这一独具特色的档案中间保管机构的坚强理论基础,经过几代档案学者的不断发展创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成为世界档案学界影响最深远的理论之一。这两种理论都是对档案(文件)运动客观规律的揭示,然而由于不同的国情,“档案自然形成规律”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上存在明显差异,本文试逐一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丁璇 《湖北档案》2004,(11):18-19
《英汉法荷德意俄档案术语词典》对“原件”的定义是“区别于任何复制件的最初形成的件”。“非复制件”可以理解为包括原稿、正本、底图等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特点的件。“最初形成的件”可以理解为具有原始记录性的一切件。可见,“原件”包括件内容和形式双重唯一的特点,而原始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14.
测绘科技档案是指在测绘生产、科学研究、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技术文件、技术标准、原始记录、计算资料、成果、成图、航空照片、图表、磁带、磁(光)盘等,包括测绘管理档案、测绘生产技术档案、测绘科学研究档案、测绘教育档案、测绘仪器设备档案和测绘基建档案。  相似文献   

15.
档案鉴定中的前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文件“前端”控制,是指在文件形成阶段所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活动。无论是传统的纸质文件,还是现代的电子文件,它们都具有一个生命周期,都有一个“前端”,并且都需要一个“前端”控制来加强管理。档案文件的鉴定是一个系统控制过程,也必然在文件产生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沙菲 《湖北档案》2007,(5):14-16
来源原则是各国公认的档案学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档案管理的最高原则,是指同一来源的文件(档案)不应与其他任何来源的文件(档案)相混淆的基本原则。它起源于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形成于德国的“登记室”原则,荷兰三位档案学者出版的《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对其进行了理论论证,并推动这一原则走上国际化道路,使之逐步演变成为“档案整理的至善原则和一切原则中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与之相应的数字化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基本技术。档案部门作为人类活动记录的收藏者,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数字化技术背景下的挑战,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便是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面对和研究的新事物。数字化技术形成的电子档案不同于以往的纸质档案,它有其自身的特征,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具体地说,电子档案具有如下特征:(1)它所承载的信息与载体可以分离;(2)不能被人眼直接识别,需通过计算机阅读和处理,需要配套的计算机软硬件才能读取利用;(3)能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介质上,还可在互联网上传输等。这些特征决定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保管及保护方法与传统的纸质档案不同。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电子档案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建档案整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建档案整理是指将收集到的基建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原始记录,以卷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其原则是尊重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间的有机联系,便于档案的保管利用,符合相关标准规范。一般可分为分类、立卷、卷内文件整理、填写卷内目录与备考表、填写案卷封面、  相似文献   

19.
EAC(Encoded Archival Context),即档案编码背景信息著录标准,是当前国际档案界正致力于发展的创始计划。2004年8月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首次分多个专题讨论了档案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充分展示了档案著录标准化取得的重要进展。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EAC著录标准。它是一种基于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的文件形成者著录标准,是档案数据交换格式标准之一,主要交换档案的背景信息。EAC与EAD(即档案编码著录,也是档案数据交换格式标准之一,主要交换档案的特征信息)相结合,基本上可以满足档案数据交换的要求,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标识文件形成实体,记录文件形成者的名称与署名,描述其基本职能、活动、性质,及其活动的时间、地点,都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形成者著录既便于我们获取文件,又有助于阐释文件。它同样是书目系统和博物馆文献必不可少的。因此,EAC对于文化遗产的其他领域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档案学理论中,来源原则是“一切原则中的原则”。正如德国档案学者布伦内克所说,随着来源原则的完善和发展,它逐渐被公认为既是档案整理原则,又是组织原则,也是研究原则。这一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更为普遍的表现形式是全宗理论。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档案理论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同一档案全宗的文件不能分散,不同档案全宗的文件不能混淆。从理论渊源看,我国的全宗理论是在前苏联档案界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莫斯科公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源自于来源原则,是以来源原则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