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作的一项关于"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和满意度"的抽样调查显示,81%的受众认为媒体的"批评性报道太少,舆论监督力度不够",74.8%的受众认为媒体"对本地政府监督不够",75%的读者认为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可信度和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在中国有西方意义上的媒体对政府的监督,即人人谈论的舆论监督吗?我认为,中国正在经历空前复杂的社会转型,事实上,已经不能用西方现有理论和习惯思维来看待中国媒体的功能,不能用"控制——自由"的模式来解释中国媒体与国家的关系。虽然目前还不可能出现西方那种基本上不受官方支配的  相似文献   

3.
辰目 《传媒》2012,(2):1
正在元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刘云山同志在讲到营造"顾全大局,注重团结,维护稳定"的氛围时,提出要坚持"建设性舆论监督,反对破坏性监督"的问题。这引起了传媒界普遍的关注。舆论监督是媒体与生俱来的职责,也是诸种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舆论监督的媒体,其生存状态是不难想象的,舆论监督与媒体  相似文献   

4.
陈迹 《当代传播》2007,(4):105-106
舆论监督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近来在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是专门制定地方法规和红头文件欢迎媒体舆论监督,甚至有地方政府专门设立了"舆论监督奖";另一种是某些官员把矛头直指媒体,认为媒体扩大化了某些问题,甚至认为某些问题的出现是"媒体的错".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而竖起舆论监督大旗以来,《南方周末》紧随其后,各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一度呈燎原之势,1994年也被称为"舆论监督年"。但是之后媒体舆论监督正逐步走向低谷。媒体上的舆论监督栏目便纷纷更弦易辙,或改版或弱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集体失语已成媒体的"同一首歌",媒体已步入"后舆论监督时代"。①但是在舆论监督上的集体撤退不是媒体的常态,无论对媒体还是对社会,都是  相似文献   

6.
"纸馅包子"恶性事件再次引爆了针砭虚假新闻及借"监督"之名造假、炒作行为的话题。加强媒体责任意识、依法开展舆论监督(P35)、媒体重树公信力(P37)、颂扬性造假也不能放过(P52)以及舆论监督实施者也应接受监督等论述有的放矢,很有见地。  相似文献   

7.
正搞好舆论监督报道是传统主流媒体的职责之一,也是其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应继续增强,以确保传统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主导地位。笔者认为,电视媒体要从实际出发加大舆论监督报道力度,将"注重用镜头揭示存在问题、坚守客观公正的媒体立场、追求积极正面的社会效果"作为落脚点,力争通过报道来取得解决问题的实效。一、注重用镜头反映存在问题2014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8.
王立雪  张华 《青年记者》2007,(19):57-5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6月16日在第二届"安全发展"高层论坛上说: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凡是媒体、互联网曝光的安全事故,安监部门都有责任查清。这说明他把媒体曝光当成追查事故的线索和证据,把媒体当成助手和参谋,当成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回顾2007年的中国传媒业,我们发现,不少地方媒体书写了"异地舆论监督"的精彩篇章.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多家地方媒体对山西"黑砖窑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有媒体近日报道称,一根只值十元钱的东北山货,因为某研究单位出具假鉴定书,卖价高达上千元. 报道一出,照例引得舆论哗然.当地一些媒体迅速跟进炒作,穷追不舍地寻根探源,连篇累牍做文章.省城的"口头舆论场"更是沸沸扬扬,大喊"痛快"者有之,摇头叹息者有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者有之,愁肠百结者也有之.  相似文献   

11.
"少女周岩毁容事件"过去不久,在惋惜之余,媒体的报道也引人注意。很多报道中都有"富二代"、"追求未遂"这样的字眼,更不乏"拒绝求爱惨遭毁容"这样带有倾向性的标题。加之近些年媒体对司法案件更多的关注和影响,"媒介审判"正在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现象。虽然媒介审判对司法会有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对引导舆论、监督司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等新兴传播手段的兴起,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被逐渐弱化,形成了新兴媒体、传统主流媒体、民众舆论三足鼎立的局面. 主流媒体若要重新确立其舆论监督的主导作用,就要进行改革,改变以往的形象. 主流媒体应做到"三贴近" 主流媒体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笔者认为,最需要改进的就是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这不是说主流媒体没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是主流媒体受的限制太多,对于民众的要求和呼声听到的太少.  相似文献   

13.
陈志萍 《新闻传播》2012,(6):165-166
在构建民主法制与政治文明的历史使命之下,政府与媒体之间愈来愈良性的互动关系是大势所趋。政府应该保证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媒体。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管理角色的淡化和服务功能的强化过程中,新闻媒体的"对话式监督"将成为重要助推器。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方式多元化、可视化,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着极大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工作,由"领跑者"变成了"跟跑者"。媒体自身的功能定位,决定着主流媒体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舆论监督报道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引领导向、凝心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体具有监督权、报道权,可以代表民众行使知情权、言论权,所以,它在关注焦点的同时自己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部分媒体时常僭越法律准绳和道德底线对自身监督权力"寻租"现象的接连产生,在社会上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动摇到了民众对"无冕之王"公信力的尊重与认可,逐渐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于媒体监督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通过媒体作用表达民意、反映民情,具有覆盖面广、影响面大的特点。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不怕上告,就怕见报”的说法,说明了媒体的公开曝光不仅对社会腐败具有惩治作用,而且对不良思想道德和行为也具有揭露、批评作用。但是,舆论监督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到监督的效果和媒体的形象。一、当前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1、监督过于随意。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种职业行为,媒体要对所发布的事实承担责任。但在实际运作中,对某种社会现象是否开展舆论监督,怎样开展舆论监督,基本上是由媒体或记者自主决定,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程序、把关比较严的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方面可能比较严谨;程序、把关松散的媒体,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之后,各地官员"力挺"媒体监督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昆明更是把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公之于众.对此现象,一种主流声音是:领导干部应学会在舆论监督中工作.  相似文献   

18.
原仁开 《东南传播》2013,(5):99-100
党报舆论监督的权威性,不仅受到来自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的挑战,还受到晚报、都市报、专业报等纸质媒体的冲击。有的专家和学者担忧,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党报舆论监督的权威性将被弱化。但《福建日报》的《热线新闻》版(2001年)自创办以来,加大舆论监督报道力度,积极探索新时期党报群众工作的规律,认真落实"三贴近"的要求,紧紧抓住事实、现场、互动等环节,用热血和汗水架起党报与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把违背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本意,以"舆论监督"的形式,间接描述新闻事件的部分真相,在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后,媒体主动转移"议程设置",使新闻当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之后,各地官员"力挺"媒体监督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昆明更是把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公之于众.对此现象,一种主流声音是:领导干部应学会在舆论监督中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