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将《红楼梦》看成家族兴衰史、宫廷斗争史的所谓“秦学”,尽管至今尚在市场走俏,其实是对小说文本的误读和曲解。因为错误地应用了种种“读法”和“解法”,“秦学”已经重蹈索隐红学之覆辙,注定将以破产为结局。  相似文献   

2.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是利用考证派的成果,把考证与索隐结合起来,是一种新的索隐派。尽管与旧索隐派有区别,但其实质仍是“猜谜”,他的研究方法与观点都有纰漏之处。  相似文献   

3.
周汝昌先生创造的“悟性考证法”实质上就是红学史上索隐派早已用滥了的索隐方法。这种方法的根本特点,就是用考据学的方法去解读文学作品的文本,将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等,与实际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对位,从而得出一些非常荒唐的结论,使自己的红学研究陷入“新索隐”的泥潭。  相似文献   

4.
主观臆测的索隐与实证性的本事考证之间具有同一性:释义上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新红学”精神是科学精神与反科学精神的合一。俞平伯晚年的红学反思是真诚的,但并不深刻。他的反思始终并未发挥真正指向实录观念。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汇》2006,(3):11-11
作家刘心武的研究引出一番学术争论。刘心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学术观点,据说是“从金陵十二钗中的秦可卿着手,详细考证了书中各人物的生活原型”,开创出红学研究中新的“秦学”分支。但是,红学家们大多不屑一顾,更有一位批评者说:“学问越做越深,离艺术越来越远,离无聊虚妄却越走越近。”  相似文献   

6.
李伯勋同志的《考辨》认为王国维对司马迁生年的考定,否认了有据的《索隐》,依从了无据的《正义》,是违反了“考据学的通例”,是“没有事实作根据,纯系想当然的主观臆测”。甚至断言王国维是“大胆假设,在数字上故弄玄虚”等等。为了辨证是非,我们不得不把王氏的考证方法及其论据作一番剖析。考证司马迁的生年,王国维和郭沫若两家都是根据《太史公自序》的三家注来推算的。元封元年司马谈病死,“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司马贞的《索隐》在这一句下注云:《博物志》,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三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  相似文献   

7.
经过《百家讲坛》的播出,刘心武先生的“秦学”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刘心武先生之“秦学”是脱离《红楼梦》原著的内容和艺术原则去解所谓之“谜”,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并没有抓住《红楼梦》的真正主旨和内涵。因此,刘心武先生之“秦学”是在走回头路,而且在研究中存在很多失误,尤其是在秦可卿身世之解方面,刘先生存在明显的失误。  相似文献   

8.
秦可卿三题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原是一个次要人物,由于种种原因,近来学界兴起一股秦可卿热,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秦学”。文章认为:一,“秦学”不能成立;二,秦可卿不是什么皇家公主;三,所谓“删去”“淫丧天香楼”诸文的脂批不可信。  相似文献   

9.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是利用考证派的成果,把索隐与考证结合起来的新索隐派.他的"揭秘"热闹有趣,并借助央视的力量,影响巨大,但却不可信.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此事,通过"百家争鸣",促进"红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红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存在着相当多的误区。在索隐、考证、评论这“红学三派”中,索隐派极容易误导读者,考证派有贡献也有局限,评论派则代表着红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的红学热引人注目,其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只有认真从学术史角度对红学加以反思和清理,客观评价红学的历史与现状,《红楼梦》研究才会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刘再复先生给今年即将再版的梁归智的《红学泰斗周汝昌传》作序,他的题目直言"周汝昌是中国文学第一天才的旷世知音"。刘先生的"首先如此肯定曹雪芹的无比崇高地位的是周汝昌先生"的论断是错误的。纵观周汝昌研红的一生及成果只能证明他"根本不懂《红楼梦》",在《红楼梦》研究上他一生都是在证假为真,都是在曲解、颠覆《红楼梦》的思想内容、艺术构思。周汝昌其实不是考证派,而是典型的索隐派;他的一切所谓的考证,其实都打着索隐派的烙印,他也把自己定位为索隐派。他的索隐其实都是脱离了文本的"悟证",是猜笨谜,乱索隐。因此,他绝对不能被称为中国文学第一天才曹雪芹的旷世知音。  相似文献   

12.
“修辞立诚”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辞”在上古有特殊的涵义,具体一点说也就是它乃是一种假物取类,言曲旨远的文饰之语。不了解“辞”在上古的特殊涵义,我们对《周易》“修辞立其诚”的蕴意就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刘基的诗以《二鬼》艺术成就最大,词汇学成就也最高。考释《二鬼》诗复音词,可以管见《汉语大词典》失收词目、漏收义项、误释词义、误引书证等缺失。  相似文献   

14.
宗师是在地方上设置的掌管宗室事务的官员,它是在掌管皇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宗正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宗师一职并非唐初始置,且宗师一职虽然称呼相同,但其地位与权力,历代各不相同。本文就其历史渊源及演变情况略作考述。  相似文献   

15.
文章考证历史 ,用相关史料阐述了《明史》中山西大移民的由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岁寒堂诗话》研究现状的一篇综述,旨在通过综述对其已有研究成果作一提纲挈领式的归纳陈述,以便于后继研究者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将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岁寒堂诗话》的校注工作;二是张戒其人及《岁寒堂诗话》成书的考述;三是其诗学理论的挖掘与研究.全文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内蒙古巴林左旗存有一座千年的辽代祖州“石房子”,它由7块巨石造成。经实地考察和认真测量,一块顶盖巨石的重量约达32吨。“石房子”位于原祖州城内的山腰台址上,是辽太祖天皇帝庙。笔者就“石房子”的现状、构造、用途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8.
万宁方言的量词"朋"跟古汉语的"朋"有极大的渊源关系,论文就"朋"在万宁方言中的用法进行介绍,并对它的产生及发展进行分析,又从语音的角度来考证,从而揭示它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中的金和尚与金举人是两个饶有意味的小说形象,本文考证人物原型,并分析其与小说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南朝乐府《襄阳乐》有《大堤》一种,为唐代《大堤曲》、《大堤行》所本,但对“大堤”的诠释,不少述不够准确。章考诸史籍,力主宜城小河镇为古“大堤”,即乐府《大堤》孕育诞生之所,襄阳城外的大堤不具备产生乐府《大堤》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