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教育思想是洛克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片论》实质上是洛克为政治共同体培养合格公民的德性教育计划。洛克的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教导公民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自由。自由不仅意味着权利,而且意味着责任,真正的公民自由是自由与责任的统一,这一点是《政府论》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教益之一。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教导我们要反思自己政治义务的本质以及我们对国家所肩负的公民责任。  相似文献   

2.
于伟 《教育研究》2021,42(11):48-58
洛克是西方思想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自由思想渗透于政治、教育和哲学等多个理论领域.洛克的儿童自由教育思想从人性出发,考察儿童的天性、理性与自由的关系.洛克认为,自由因不受保护的自由权利而与主体分离,因无限膨胀的无规定性而与理性分离,因未经检验的文化习俗而与教育分离.洛克重构天性与自由的关系,正视欲望对自由的驱动作用和自然禀赋的不易更改性;重建理性与自由的联系,将理性视为悬置和反思欲望的工具,运用理性控制欲望来实现自由.但是理性并非天赋,需要依靠教育来培育,自由教育的重要主题便在于培育理性.洛克倡导教育者区分和引导儿童学会区分欲望的种类,只满足理性允许的欲望.劳动能够令儿童在保持活力的同时因缓解欲望得不到满足带来的焦虑感.理性的培育必须以经由观察获得的真实又直接的经验为基础,理性帮助儿童在克制自身欲望和审查外部权威两方面保持自由.  相似文献   

3.
作为17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洛克提出了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公民社会的政治观点,他以此为基础,结合他个人的教育经验与哲学宗教观点,形成了其独特的公民教育思想.洛克公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于培养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现实社会生活出发,将后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英国现实社会生活需要相结合的产物.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富有时代活力,开启了自由至上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自由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错综复杂,理论内容相互交织.自由教育中的公民教育强调以“自由”的方式培养理性自由的公民;公民教育中的自由教育强调培育公民如何“自由”地选择和追求一种善好的生活.作为自由人的公民,是两种教育理念在现代大学通识教育中再次融合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5.
洛克的公民社会思想在公民社会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洛克认为,"自然状态"虽然是一种人人向往的生存状态,但同时又有很多缺陷,所以,人们应当遵循自然法的指引,走出自然状态,与政府订立契约,构建公民社会。洛克的公民社会理论是在"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观念的基础上构建的。当然,洛克对于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并没有像现代公民社会论者那样做出明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多元价值取向与公民的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机构 ,它的公共领域的活动性质使它既关注社会的共同利益 ,又关注全部公民的教育权利与需求 ,即教育要尽可能地人性化和多元化 ,在价值取向上要尊重个人权利与人的自由发展。通过个人品质的培养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重目的。教育培养公民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根本方式。  相似文献   

7.
洛克的《政府论》和《教育漫话》,不仅他本人很少互相引证,而且国内教育学界也较少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洛克政治哲学与其教育的关系入手,挖掘他的政治哲学对其教育思想的影响,找出蕴含其内的相关性,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民及公民教育;二是财产、理性与父权;三是自由观;最后得出联系洛克政治哲学和教育思想中的关键词是自由。笔者期待能够拓宽对洛克教育思想的认识基础和研究路径。提供一种研究洛克教育思想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变革呼吁新公民的产生。各种公民教育的主张也层出不穷,就其基本哲学立场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个人权利向度的公民教育与公共责任向度的公民教育这样两种类型.前者重在培养权利公民.而后者要培养的是责任公民。虽然权利与责任是辩证统一的.但是当前的基本现实是,出于一种矫枉过正的冲动,权利向度的公民教育在我国学界得到了极大地认可和张扬.而公共责任向度的公民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这种理论导向的偏颇必然带来公民教育实践的种种弊端.导致一种无道德的公民教育。文章将从分析责任公民的概念着手,阐述公民教育为何要培养责任公民.如何培养责任公民等问题.以期对公民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健康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作为十七、十八世纪欧洲思想运动的先行者,洛克和卢梭都提倡理性,主张自由平等,极力提倡社会改革,以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掌权的需要,而实现自由与改革最强有力的手段就是教育.他们都以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方式体现着启蒙思想,遵循顺应自然与理性规范的原则.洛克以绅士教育培养英国新贵族,卢梭提倡自然教育塑造社会新人.他们的教育思想所闪耀的理性光芒,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卢梭政治思想中的自由悖论问题是200年来西方政治思想家争论的焦点。卢梭的政治思想与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具有很大的区别。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中并非没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欲望和本性享受着不受任何约束的个人自由,而不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受侵犯也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但这种自由只有在人类签订社会契约,摆脱自然状态,进入公民社会时才可能出现。卢梭认为,个人的自由就是对代表公意的法律的遵守,而这种自由在自然状态中是不存在的。卢梭这种对自由论证的逻辑并不存在矛盾,其关键点就在于人的自由只有在政治共同体中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1.
卢梭的著作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总体任务是人的自由的实现,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和道德公民,并将二者统一于总体目标。自然人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培养拥有国家整体向心力的"爱国公民"则是道德公民教育阶段的终极目的。其道德教育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功利化、道德价值多元化等问题,重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教书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下的公民教育与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个子系统为其提供充分的环境支持。培育和构建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自由开放的校园文化、理性民主的公民社会、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对于成功地开展公民教育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加强公民教育需要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因素对公民教育的正面影响 ,努力营造公民教育所需要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宪政与公民社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公民概念是公民社会的特有概念,它界定了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关系,揭示了公民的权利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本源性,公民社会构成了对公民个体的保护屏障,同时对政治国家形成了有效的制约。公私法的划分对宪政具有重要的意义,私法是公民社会的基本规则,我国宪政建设应当以公民社会的建构为起点,将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相结合,并以经验理性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洛克认为公民社会应该保留自然状态的优点而避免它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公民社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即保护人民财产;维护人的自由;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多数人同意的原则。他还特别从反面论证:奴役绝对不是公民社会的原则或状态;君主政体完全不可能是公民政府的一种形式。从总体上说,洛克对于公民社会原则的阐述是明确的和合理的,但有的内容仍有可以质疑和深入辨析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是传统自由教育的现代版本,传统自由教育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其社会基础是雅典公民与奴隶的二分,其哲学基础是理性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二分。近代以来,在工业革命和民主运动的推动下,精英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自由教育演变为平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从其产生开始,就与政治有密切关系,在美国,通识教育的任务是以“美国文化”凝聚国民意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维护美国制度和文化。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应定位为大学公民教育,培养有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优秀公民。一些人主张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中恢复自由教育传统,有悖于我国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6.
依据人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和人类理性的局限,洛克主张宗教宽容.基于世俗与神圣、公共与个体的区分,洛克将宗教归之于个人的权利和理性选择,使之成为个人的、私人的问题,进而提倡政教分离,以便公共的政府不干涉属于私人的宗教.宗教成为个体的选择之后,洛克面临的问题是社会的德性基础何在、社会如何整合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自由主义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以自由、平等为基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公民教育,必须把握“公民”概念的基本内涵。要树立主动公民观,以培养知情和负责任的参与型公民为目标:要在应现实之需强调公民权利教育的同时,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进行本源意义上的公民责任、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8.
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所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引发了教育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由“自然人”(自由公民)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新社会是卢梭的政治思想。在《爱弥儿》中,卢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他的劳动教育思想。劳动教育无论对于自由公民的培养还是对于新社会的创建、存在及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爱弥儿》不仅仅是一部教育著作,更是卢梭启蒙哲学思想和民主政治理想在教育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公民教育当以培养时代公民为目标。公民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时代不同,公民的身份和素质要求不同。公民不是臣民,就在于他是一个权利主体;公民不是私民,就在于他参与公共生活。不同时代公民公共生活性质和范围不同,当代公民不仅生活在民族国家内,还生活在公民社会和全球社会中,因此,当代公民应当是权利公民、国家公民、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四重身份的统一。公民教育应该在个人生活、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国际生活中培养具有公民知识、能力、德行、能力的复合型公民。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现代性与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公民社会,在其中,公民是独立、自由而又主动的社会参与者。但是,现代社会又必然产生现代性问题,因为现代性使人们远离公共领域而活在自我的空间内,使现代社会失去公民社会的真义。因此,现代性本身又是颠覆现代社会的,这就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来保卫公共性、捍卫公共价值并引导人体认自身的公民身份,以弥合现代性问题给现代社会造成的断裂。中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方面的影响下产生权利与义务的分离。为了抵制这种分离给公民社会所带来的现代性断裂,亟需通过公民教育引导学生从社会层面来理解权利与义务,以培养拥有健全而统一的权利和义务观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