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考试作弊犯罪的规定,但其适用中存在一些争议。从刑法的谦抑性和体系解释等角度考虑,对"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的"法律"应作狭义理解;此类犯罪属于行为犯,行为的"完成"不等于作弊行为全部结束,只要考生已经实施了相应的作弊行为就属于犯罪既遂;而且单位可以成为本类犯罪的主体,应增设单位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2.
当前,作弊正呈现出职业化、规模化、高科技化的特点,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针对各类考试,巨大的利益已经形成了暗流涌动的产业——作弊业。作弊已不是一个学生、一个学校或一个国家的个别问题,借助高科技的力量,作弊之风正在全球蔓延。作弊严重损害了那些勤奋努力的考生的利益,也破坏了国家考试和选拔制度应有的公平、公正。人们不禁要问:作弊为何成风?为何“长抓不止”?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其实这正是教育失败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论述了引起大学生考试作弊的10种心理,并从加强思想教育、加强考试管理、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加大对考试违纪学生处理力度等方面提出了防治考试作弊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量重的考试,既对教师、行政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产生正面的影响,也产生负面的影响.消除考试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在于提高考试的信度,而作弊是影响考试的信度,而作弊是影响考试信度的最重要因素.导致作弊的心理动机是多方面的.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动机采取不同的对策,并以此来必进我国的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5.
分量重的考试 ,既对教师、行政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产生正面的影响 ,也产生负面的影响。消除考试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在于提高考试的信度 ,而作弊是影响考试信度的最重要因素。导致作弊的心理动机是多方面的。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动机采取不同的对策 ,并以此来改进我国的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作弊行为的产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出12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并在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产生的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贝克和艾金提出的作弊模型,提出了高校减少和杜绝考试作弊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考试作弊即为困境之一。通过对420份问卷的调查分析发现S大学与其它高校相比既存在作弊现象且作弊形式多样等相同特点,又展现出多数被调查者对作弊持"无所谓"的态度且持明确反对作弊者少等不同于其它高校的特点。虽有多数学生认为考试作弊的原因在于自身,但同时指出校方在教育管理中存在对考试目的引导不明、对作弊者处罚不力、监考教师监管不严等问题。为此建议态度上转变学生对待作弊持有的"无所谓"态度,认识上帮助学生认清考试的真实目的,管理上进一步完善考试管理制度,借力上发挥社会力量对高校诚信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试作弊现象自古有之 ,虽然惩治作弊的措施不可谓不严厉 ,防止作弊的手段也“与时俱进” ,然而 ,作弊现象仍屡禁不止。或许我们在研究怎样对付具体作弊的同时 ,更需对考试本身进行审视 ,作弊的“与时俱进”恐怕恰恰是源于我们只是在对付具体作弊方面与时俱进 ,却没有在考试观念、考试内容方面与时俱进。笔者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 ,力图分析作弊现象的社会历史原因 ,以期对作弊现象能有历史性地纵向把握 ,为消除作弊现象寻找观念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考试是检验教学工作的手段,但目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却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考试功能的发挥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考试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教育、考核体制、强化考试纪律几方面作初步探讨,力求考试管理更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是校内外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试作弊影响高校的学风、校风,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文明。本文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入手,分析学生为什么想作弊、能够作弊和敢于作弊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教风、校风,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要遏制考试作弊,必须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弹性制;要进行诚信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要不断改进考试形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且要加强监考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考试制度是符合正义原则的制度,但考试作弊却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间.本文试图从考试作弊的原因、危害和类型等几个方面,对作弊问题作一个客观而理性的分析,意在引起社会对考试作弊问题足够的重视,分清不同的作弊类型可以产生轻重不一的后果,让我们从人性角度和教育的目的出发,在解决作弊问题的同时去更好地教育学生,并促进教育水平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列举作弊种种新特点,指出其严重危害性,并对如何预防和杜绝考试作弊行为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4.
由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诱因入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产生的六种心理原因,并通过对诱因的分析,揭示出大学生作弊的自身因素以及学校和社会深层次的原因,就此提出五点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韩丽芳 《职大学报》2011,(3):119-120,124
在各高校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可以说在校园的违纪行为中,考试作弊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这不仅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影响社会的诚信建设。对大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作弊的负面心理效应对个体心理健康成长极其不利。  相似文献   

16.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近代以来,高等学校考试的考核作用愈发明显,考试管理的作用也凸显出来。本文旨在了解考试管理在高校课程考试时体现的作用,在现实条件下,考试管理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考核形式死板、屡禁不止的作弊问题、容易被忽视的考后质量分析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们应该解放思想,寻求最合适的考核方式;教学管理者狠抓学风,促进考风的提升;考试管理者们则应该制定和完善考试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同时加强自身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做好高校的考试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考试作弊是高校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面对学生作弊,监考教师经历了无可名状的“痛苦”,一边是学生的学业、就业,一边是学校制度的严肃性和教学质量。面对两难境地,纵容和漠视都是一种犯罪,制止和查处是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意义所在。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以考试诚信教育为切入点,改进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深化教学改革,突出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加大考试全程管理,明确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8.
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杜绝作弊行为,是高校诚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总有少数学生因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复习准备不充分,心存侥幸,选择作弊。面对作弊的学生,辅导员应第一时间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情况,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流程处理事件。同时,要及时跟踪学生情况,做到成长路上一个都不落下。辅导员应加强诚信教育,抓住一些时间节点进行警示教育。对考试作弊的学生,要有责任感和爱心,对他们保持关注,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其原因在于社会上诚信缺乏的影响,利益的驱动及学校教育上的放任。大学生作弊的态度有:虚荣、投机、冒险、不平衡、讲义气等。对此,学校应进行综合治理:加强诚信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改进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认识和指导考试系统改革 ,提出一个由考试的要素、过程和功能组成的三维分析框架。指出评价考试系统的改革应该从科学性、客观性、防作弊、服务性和经济性五方面标准进行考核。考试手段电子化和考试组织职业化是未来考试系统的发展趋势 ,可以提高考试系统的整体功能。电大实行考试系统改革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