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学习社区是学习者网上学习的主要场所,基于Web2.0技术的虚拟学习社区可解决传统虚拟学习社区中寻找学习伙伴与归属感难、分享学习资源难等问题,设计了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的五大功能模块,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及其特点,阐述了虚拟学习社区应用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必然性及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技术手段,探讨了虚拟学习社区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归属感是影响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变量,对增加学习者虚拟学习中的认知投入、行为投入及情感投入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的结构进行重新构建,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大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量表》。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是由个人能力认同感、学业成就感、同伴关系融洽感、学习期待感、虚拟学习社区投入感等五个因子构成的多维度结构,以此为基础编制的《大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面向学科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高校图书馆的角度出发,探讨构建面向学科的虚拟学习社区,阐述了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高校图书馆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目标、各组成部分的构建以及服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校图书馆嵌入学习过程的在线服务形式,虚拟学习社区是学习共享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我国仍处于探索、实验性建设阶段。以图书馆为学习资源与交互平台,融合典型SNS应用的富交互性,构建虚拟学习社区模型,详细介绍主要互动模块的具体设计,并探讨虚拟学习社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提出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建设模式,补足高校图书馆虚拟空间建设短板,重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升在线学习支持服务效能。[方法/过程]首先对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分析虚拟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现状,然后以知识流动为线索,围绕知识转化的循环过程,提出面向学习过程的虚拟学习共享空间构建模式,解决用户泛在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结果/结论 ]虚拟学习共享空间以个人空间和知识社区为主要模块,提供深入知识转化过程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能够有效促进知识流动和增值。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智慧学习空间建设有利于拓展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领域,文章针对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智慧学习空间建设问题进行分析,从提高实体社区智慧学习空间服务能力、提升虚拟社区智慧学习空间服务能力、探究新型社区智慧学习空间融合服务模式、优化社区智慧学习空间服务管理机制、打造专业化社区智慧学习空间服务精品团队等视角,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提高社区智慧学习空间建设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一体化虚拟学习环境中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英国利兹大学和阿尔斯特大学的一体化虚拟学习环境为实例,分析了一体化虚拟学习环境中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为今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技术支持、数字资源、信息服务、用户需求等角度构建了虚拟学习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模型,并以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实践为例,分析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虚拟学习环境中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方式,从而提出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此项服务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虚拟学习环境和数字图书馆的整合是近几年高校图书馆推行的新型服务模式。本文探讨了利用图书馆现有数字资源,实现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学习环境的整合。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学习环境整合后对图书馆服务所起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这些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