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血清TNF-α变化与脑梗死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血清中TNF-α含量的变化,用以研究慢性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用13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Hp感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①病例组与对照组的Hp阳性率分别是32.3%和14.0%,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②28例Hp阳性者血清中TNF-α的含量平均值20.08±8.82pg/ml。87例Hp阴性者是15.07±5.30pg/ml,Hp阳性组明显高于Hp阴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Hp感染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慢性Hp感染可引起血清中TNF-α的含量增高,后者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β及IL-6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β及IL-6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清中IL-1β及IL-6的含量。结果:病例组血清中IL-1β、及IL-6的含量平均值分别是24.8±5.1pg/ml和23.2±8.4pg/ml;对照组分别是15.0±4.6pg/ml和19.5±9.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β及IL-6的含量明显增高,后者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展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检测仪,对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中TNF-α浓度进行检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CD8 -T淋巴细胞和血清中TNF-α浓度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CD4 -T淋巴细胞及CD4 /CD8 明显减低,且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改变。结论:急性脑梗死时,患者外周血中CD4 、CD8 -T淋巴细胞和血清中TNF-α浓度异常改变,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异常病情反应,在脑梗死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开灵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开灵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清开灵组(清开灵 常规治疗,生理盐水250 ml加入清开灵1200 mg,1次/d,连续14 d,静脉点滴),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的变化及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清开灵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清开灵组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清开灵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78.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清开灵治疗可以减轻缺血脑细胞的损害、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其对脑缺血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6的产生、阻止白细胞向梗死区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NC)血清IL-8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AMI及UA组IL-8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1)。结论:IL-8及TNF-α水平变化与AMI发病密切相关,在AMI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易患疾病,其致残率较高。我院自2003年11月-2008年3月采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3例,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在发病24h~72h内经脑CT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46例,诊断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随机分为高压氧辅助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高压氧辅助治疗组23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一过性中等负荷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雄性SD大鼠(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动物管理中心提供)32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n=8)、电击组(n=8)、心理应激组(n=8)、心理应激组 一过性中等负荷30min运动组(试验组,n=8)。实验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显示,经过2周心理应激后,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一过性中等负荷运动 心理应激组血清中TNF-α、IL-6含量高于心理应激组,其中TNF-α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一过性中等负荷运动可导致短期心理应激大鼠血清TNF-αI、L-6浓度升高,显示其机体自然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观察镉对雏鸡肝脏的损伤作用,为预防、治疗和诊断镉致雏鸡肝损伤提供依据。方法:200只1日龄健康爱拨益加雏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dCl2处理组(低、中、高剂量),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CdCl2处理组分别灌服35、70、140 mg/kg·BW的CdCl2溶液。雏鸡染镉24 h后,心脏采血处死动物并分离肝组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血清中转氨酶活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结果:35、70 mg/kg CdCl2处理可引起雏鸡血清中转氨酶活性显著提高(P<0.01),雏鸡肝细胞出现空泡变性、炎性浸润和细胞坏死等病理改变;GSH含量、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急剧升高(P<0.01),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与TNF-α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通过CAY10500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的结合,评估TNFR1在体外循环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创新要点:使用CAY10500静脉内注射预处理而阻断TNF-α与TNFR1的结合,并降低血浆TNF-α水平,以观察TNFR1对体外循环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研究方法: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或载体或CAY10500静脉内预处理麻醉SD大鼠后,再进行2小时体外循环,诱导其发生急性肺损伤,并观察氧指数、肺部炎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其血浆中TNF-α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含量。重要结论:使用CAY10500静脉内注射预处理而阻断TNF-α与TNFR1的结合,只能略微减轻肺部炎症,但不能改善肺部功能,表明TNFR1通路在体外循环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炎症细胞中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血清TNF-α、TGF-β1的变化.[方法]121例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两组,均以综合治疗为主,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共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eAg、HBV-DNA、TGF-β1、TNF-α的变化,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HBV-DNA转阴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NF-α、TGF-β1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病死率也下降.[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应该尽早应用抗病毒药物,这对减少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有益.  相似文献   

11.
TNF-α与中医阴虚证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阴虚证的相关性,以验证TNF-α细胞因子在阴虚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9例阴虚证患者血清标本进行TNF-α水平检测,并与正常健康组作对照.[结果]阴虚证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文结果表明,血清TNF-α水平升高可能参与阴虚证的发生发展和免疫功能紊乱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血清TNF-α、TGF-β1的变化.[方法]121例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两组,均以综合治疗为主,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共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eAg、HBV-DNA、TGF-β1、TNF-α的变化,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HBV-DNA转阴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NF-α、TGF-β1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病死率也下降.[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应该尽早应用抗病毒药物,这对减少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观察纳洛酮治疗帕金森病的患者体内TNF-α的影响。方法:将30例PD患者肌肉注射纳洛酮,分别在给药前,给药15天和给药50天采集血清测定TNF-α的水平。结果:给药15天与给药前血清TNF-α的水平无明显变化,给药50天后患者TNF-α水平下降,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纳洛酮可能通过降低PD患者TNF-α水平来减轻对多巴胺神经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损害及血清毒性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梗黄)大鼠肝脏损害及其血清毒性物质的变化。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6只、梗阻性黄疸(CBDL)组30只(CBDL组又分为1周、2周、3周、4周、5周亚组,每组6只)。监测各组血液TNF-α、内毒素、肝功能变化。结果:CB—DL组均可见肝细胞坏死及增生,汇管区可见胆管扩张、胆汁淤积,肝组织改变随梗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血清内毒素及TNF-α含量与梗阻时间明显相关。结论:CBDL大鼠肝脏形态改变明显,血ALT、TBIL、内毒素、TNF-α含量明显升高,并与梗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增液汤对干燥综合征(SS)小鼠的脾脏指数、血清TNF-α、血清INF-γ血流变的干预作用.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增液汤低、中、高剂量组,自身同种鼠抗原合并百白破疫苗造模,增液汤连续灌胃6周,实验末检测SS小鼠的脾脏重量及指数,血流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y(INF-γ)等指标.结果:与正常组动物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重量、指数升高,TNF-α、INF-γ、ηL、RH、RV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增液汤中、高剂量组脾脏重量、指数降低,TNF-α、INF-γ、ηL、ηH、RV降低.结论:增液汤可干预SS小鼠的脾脏指数、血清TNF-α、INF-γ及血流变,其治疗SS的机制可能与干预其免疫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无创性检测慢性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方法(^13C尿素呼气实验),探讨慢性Hp感染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13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78例对照患者的Hp感染情况。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有20例Hp阳性,Hp的感染率为23.8%;对照组有6例Hp阳性,Hp的感染率为7.7%。结论: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p感染率比对照组高(P〈O.01);②与国内外诸多研究不同的是我们用”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慢性Hp感染,结果是其感染率明显低于用其它方法检测的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均低),其原因可能是在大多数研究中,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p抗体Ig-G、Ig-A、Ig—M来诊断慢性Hp感染,假阳性率高;③慢性Hp感染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合并糖尿病33例),无卒中病史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8例)。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将本部分研究对象分为无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无斑块组、斑块组)、梗死组(无斑块组、斑块组),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无斑块组、斑块组)、梗死组(无斑块组、斑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清中sCD40L浓度。结果:1、组间:伴有2型糖尿病研究对象血清sCD40L浓度均显著高于无2型糖尿病研究对象血清浓度(P<0.05)。2、组内:斑块梗死组血清sCD40L浓度最高,无斑块对照组血清sCD40L浓度最低,且两组内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糖尿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及血液的高凝状态,能够上调CD40L表达,继发脑血管病的过程中可能启动或者介导了CD40/CD40L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轻稀土元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用药前(病例组)、临床痊愈时(痊愈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轻稀土元素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血清中镧、铈和镨3种元素的含量明显增高,钕元素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痊愈组血清中铈和镨两种元素的含量明显增高,镧和钕元素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镧、铈、镨、钕的含量在病例组和痊愈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镧、铈、镨3种轻稀土元素的含量有明显变化,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稀土元素的失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后,不同时相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灶体积、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含量的变化.方法: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大鼠又随机分为缺血1、6、12、24、72 h组与120 h组6个时相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记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后不同时相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血清NSE含量的变化,TTC染色观察脑梗死灶体积.结果:假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为0;模型组在缺血1h神经功能评分就明显升高,24 h达到最高,持续到120 h.假手术组脑梗死灶体积均为0;模型组在缺血6h脑梗死灶体积才明显升高,24 h达到最高,72 h明显下降,120 h再次升高.假手术组血清NSE含量在各个时相没有明显变化;模型组在缺血1h血清NSE含量就明显升高,12h达到最高,24 h明显下降,一直持续到120 h.结论:脑缺血后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灶体积、血清中NSE含量都明显升高,但三者在不同时相的变化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动物模型的制备、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血清细胞因子IL-1、TNF-α检测。方法:以实验大鼠为对象,Ⅱ型胶原(CII)和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混合注射,不同时间点实验组大鼠(O、7、14、28、42d)所获得血样用于做IL-1、TNF-α检测,膝关节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模型组血清IL-1、TNF-α在急性期增高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关节组织标本观察到滑膜组织增生,其局部骨吸收破坏明显,软骨表层胶原纤维溶解、软骨细胞变性坏死,软骨表面凹凸不平。结论:采用异种CII与CFA制备的RA模型,可以用于RA组织病理学、发病机理及治疗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