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美国神话为切入点,将《愤怒的葡萄》和美国神话联系起来,探讨了《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神话的载体。同时通过揭示美国神话的破灭,探讨了小说中隐舍的美国神话和生态之间不和谐的关系。最后引用斯坦贝克的生态整体论观点阐释小说中凯绥的思想,指出在美国神话破灭后,物质的寻求变成了精神寻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态整体主义观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愤怒的葡萄》,揭示了斯坦贝克对于人类中心主义、工业技术文明及人类子系统内部赤裸裸的物质利益关系的批判,并进一步阐述了斯坦贝克为重建生态和谐分别从生态整体利益、生态伦理及整体内部和谐三方面所做出的有益尝试,体现了斯坦贝克高度的生态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著名作家斯坦贝克的代表作,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季节工人的悲惨故事,展示了当时美国农民在生死线上挣扎、反抗的情景。本文主要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主义思想,即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人类的进化遵从"适者生存"法则。由于受到自身因素和环境的影响,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所有的抗争和努力终会化为泡影。斯坦贝克真实地揭露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下季节工人无望的生存现状,赋予了《愤怒的葡萄》丰富的自然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4.
《伊甸之东》是斯坦贝克继《愤怒的葡萄》之后的又一写作高峰。在该小说中,作者试图表达出对人性的希望与信心。然而,贯穿在小说中的遗传宿命论与环境决定论思想无一不体现了作者的悲观主义思想与自然主义倾向。而该思想与倾向充分表明了斯坦贝克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孙姗 《考试周刊》2010,(21):29-31
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其小说、散文和游记中都表现出超前的生态危机意识和鲜明的生态思想。写在美国大萧条和沙尘暴时期的《愤怒的葡萄》就是一部充满生态危机的小说。本文运用生态主义观点探讨斯坦贝克在小说中所揭示的20世纪30年代美国存在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6.
以西方异教文化为视角,通过对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的原型分析,揭示出作品中暗含的“伟大母亲”的原型意象。这一原型意象所体现的人与土地和谐共存的环境伦理观和母系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不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意义,而且对当今社会的健康、持续地发展也具有十分重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小说充分描写了大自然,又运用栩栩如生的创作手法刻画新时代女性形象。作者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表达出对女性主义的独特见解,又将自己希望推动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观点表达了出来,尤其是对女性展现出了较大关注。文章剖析《愤怒的葡萄》中生态女性主义的内容,具体解读《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斯坦贝克的小说在抗战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走进中国人的视野。他的主要小说《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人鼠之间》和《煎饼坪》等在当时都有译本,《月亮下去了》更是有多种译本。这一时期对斯坦贝克的其他小说也有所译介,整个译介状况体现出及时性与全面性、实用性与功利性、时代性与进步性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圣经对西方文学作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两方面来浅析《圣经》对于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的影响。斯坦贝克套用了《出埃及记》的故事情节,并采用了章章相间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上借用了《出埃及记》的冷静语调和《创世纪》的抒情语调。  相似文献   

10.
李亚 《考试周刊》2008,(50):219-220
美国作家斯坦贝克的创作深受《圣经》影响,他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在很多方面成功借鉴了《圣经》的意象,使小说获得了深刻的隐喻性和广泛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从小说的主题思想、叙事结构、标题选用等三方面分析《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意象,探讨作品的深刻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John Steinbeck,the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1962,creates the Pulitzer Prize-winning novel The Grapes of Wrath,published in 1939.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Steinbeck's Ecological Thought by perceiving The Grapes of Wrath.  相似文献   

12.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杰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借用《圣经》中的某些情节和人物原型形象来达到借古论今、阐释自己思想情感的目的。本文通过作品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描述来探讨其中的圣经元素。  相似文献   

13.
斯坦培克在人们的视野中主要是个现实主义作家,但象征手法在其作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其代表作《人鼠之间》和《愤怒的葡萄》为例,探讨其写实与象征融合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愤怒的葡萄>中,约翰匪固贡纯怂茉炝肆轿徊豢烧绞さ呐?乔德妈以她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勇气将全家团结在一起.她超越了男权社会中的男性,担负起领导全家的重任,并以她的言传身教教导着下一代女性罗撒香.她是30年代美国劳动人民的光辉榜样,是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As to character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Jim Casy.For without him,the novel is a book without theme,a science without philosophy, and a man without soul.  相似文献   

16.
荀子天人关系思想既坚持朴素唯物观念;又渗透反对片面性的朴素辩证思维。他既强调"明于天人之分""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在天者",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应对自然,治理自然;又对象法天地自然,以及天人之间互为始终的联系给予关注。他追求的是"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天人和谐,人际和谐生动活泼的局面。这就既清算了听天由命的错误观念,又不至陷入"天人对抗"的另一极端。而这又得力于他的思想既继承并创造性发展了优良传统,又在争鸣中经受了锻炼,从而不仅能超越前人,站到时代的制高点,而且也给后人,乃至今天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西方传统中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是造成这种危机的思想根源。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三家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无疑可以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意义。“天人合一”的整体论思想是儒道拂三家的共同追求目标,尊重自然、敬重生命、众生平等是三者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对生态环境的价值关怀,在于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尊重人的社会属性及其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时,切实把人的自然属性及其环境需要提到应有的重要地位;在坚持"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相统一的原则下,兼顾人文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因此,呼吁环境伦理,尊重自然,关爱生命,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前提和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9.
as a quite important school of literary criticism, Marxism offers us a set of literary theories effective for textual analysis. This paper tries to apply the theories and methodology of Marxism literary criticism to interpreting the famous novel—the Grapes of Wrath, aiming at gaining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is no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