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厦门市60-69岁老年人进行超声骨密度测量与分析,了解厦门老年人骨密度现状,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厦门市60~69岁老年人骨密度水平一般,骨质疏松发生率为19%。2.老年女性的骨密度水平要低于男性,尤其是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男性高。3.随着年龄的增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要相应增加,65~69岁年龄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60~64岁组。4.城市男性骨密度水平高于乡村男性,城市女性骨密度水平低于乡村女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超声骨密度仪对366名60~69岁老年人进行骨密度测试,同时也对他们进行相关形态指标测试,了解老年人骨密度现状和老年人骨密度与体质相关性,研究发现:60~69岁年龄组女性老年人骨质疏松率和骨量偏低率明显大于同年龄组男性老年人;骨密度值与体质水平呈正相关。适当的增加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提高骨密度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厦门市20~59岁成年人进行超声骨密度测量,了解厦门市成年人骨密度现状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筛查与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使用Sonost-2000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超声参数。结果显示:厦门市成年人骨质疏松总发生率22.8%,厦门市成年人骨密度水平较低,在年轻人群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现象,并且男性的骨质疏松率并不比女性低。厦门市男性成年人骨峰值出现在20~39岁,女性骨峰值出现在40~49岁,两者都存在峰值骨量偏低的情况,并且男性成年人还出现骨量过早丢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了解机关工作人员骨质健康状况,探寻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定量超声(QUS)技术,对厦门市852名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跟骨密度测量和分析,其中男性498人,女性354人,年龄23—60岁,各以每5岁为一年龄组。结果:青年男性(21—30岁)骨硬度指数(SI)明显高于同龄组的女性(P<0.05),男性SI的峰值出现早于女性;SI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男性51—55岁、56—60岁分别降到同性别骨峰值的84.9%和83.3%;女性51—55岁降为同性别骨峰值的91.8%;男女SI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与身高、体重呈正相关,而与BMI无相关性;男女骨质正常者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结论:厦门市机关工作人员骨密度总体表现满意,男性高于女性;身高、体重、年龄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5.
运动和补钙对成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运动和补钙对年龄在20~59岁的成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浦东新区2400名成年女性,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生活方式,根据生活方式(运动、补钙)的不同进行分组,然后对不同组别的受试者进行超声骨密度衰减值测试。结果显示:20~29、30~39、50~59岁组的Ⅲ组、Ⅳ组骨密度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5);30~39、40~49、50~59岁组Ⅱ组比Ⅰ组的骨密度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0~39岁组的Ⅲ组、Ⅳ组骨密度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1);20~29岁组的Ⅰ组骨密度比Ⅱ组高0.5dB/MHz,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年女性的骨密度与其是否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关系密切,而服用钙制剂和喝牛奶等补钙方法不是决定骨密度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随季节变化,生理机能状况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季节对久坐中青年女性骨质状况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14名久坐中青年女性为受试者,于冬季、夏季测试骨密度指标,对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其骨密度指标中,OI值、T值和与Z值均显示出有季节性变化,即冬季明显高于夏季。而SOS值没有季节性变化。研究结论与建议季节的不同影响中青年女性骨密度,夏季骨质状况差于冬季。提示中青年女性应该夏季注意加强运动,补充营养,防止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在校大学生随着年龄、体重的增长体脂缓慢增长,而去脂体重即瘦体重(LBM)却呈下降趋势;18~22岁各年龄组大学生中,男生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工作能力及18岁年龄组的有氧工作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女生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及有氧工作能力均明显好于其他年龄组(P<0.01);各年龄组男、女大学生中体脂高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体脂正常学生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女性知识分子的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GE Insight和Inbody 3.0测试630名不同年龄组女性知识分子的骨密度与身体成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知识分子的体重、肌肉、体脂肪、腰臀比、BMI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人群骨总量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骨强度在20~29岁达到最大,30~34岁、50~54岁明显下降;骨质正常占80.2%,缺乏占15.5%,疏松占3.3%;身高与骨强度、T、Z存在负相关,脂肪%与骨强度、T存在负相关,体重、BMI、去脂体重与Z值存在显著的相关性;BMI正常占67.6%.  相似文献   

9.
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关联度的聚类分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1995年全国汉族7~22岁男性学生的体质进行了聚类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大学阶段的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最优这一层次;高中阶段的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最差层次;初中阶段的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中等层次;小学阶段的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分属于优、中、劣之间。同时显示出,该方法计算简捷,结果直观清晰,从而为体质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成、老年人体育锻炼与BMI及体质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湖北省成、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及其与体质状况和BMI的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湖北省16个地市的20~69岁成、老年人,共计38760人,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身体质量指数BMI及体质总体水平与锻炼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湖北省成、老年人体质不合格率主要集中在肥胖和体重过轻群体。男性20~24岁、25~29岁及女性20~24岁出现体质达标率的低谷;总体锻炼率男性大于女性,其中,男性锻炼率低谷在40~44岁、锻炼率高峰在20~24岁和60~64岁,女性锻炼率低谷在35~39岁、锻炼率高峰在45~49岁。参加锻炼人群BMI大于不锻炼人群。结论:20~24岁男、女及男性40~44岁、女性35~39岁人群应作为体育锻炼干预措施实施的重点对象,BMI较低人群参加锻炼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刘卫  李丰祥 《体育学刊》2004,11(1):52-55
18~ 2 3岁男、女大学生随年龄、体重的增长体脂缓慢增长 ,而去脂体重即瘦体重 (LBM)却呈下降趋势 ;18~ 2 3岁各年龄组大学生中 ,男生 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工作能力及 18岁年龄组的有氧工作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 (P <0 .0 5) ;女生 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及有氧工作能力均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 (P <0 .0 1) ;18~ 2 3岁各年龄组男、女大学生中 ,体脂高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10 0 0m跑 (男子 )及 80 0m跑 (女子 )、握力体重指数等 5项体质指标与体脂正常学生比较 ,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P<0 .0 5或P <0 .0 1)。建议采取适当手段对大学生特别是体脂高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质健康干预 ,以增强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探讨现阶段我国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的关系,采用实验研究法,查阅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结果表明,18~23岁男、女大学生随年龄、体重的增长体脂缓慢增长,而去脂体重即瘦体重(LBM)却呈下降趋势。18~23岁各年龄组大学生中,男子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工作能力及18岁年龄组的有氧工作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P<0 05);女子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及有氧工作能力均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P<0 01)。18~23岁各年龄组男、女大学生中,体脂高学生的坐位体前屈、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1000m跑(男子)及800m跑(女子)、握力体重指数等5项体质指标与体脂正常学生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 05或P<0 01)。建议采取适当手段对大学生特别是体脂高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质健康干预,以增强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2020年上海市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的数据,探究本市20~79岁成年人、老年人的握力现状,比较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40 842名成年人和老年人,使用握力测试仪测量握力,对采集的握力值进行描述性统计,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检验比较握力的性别差异和年龄组差异。结果:男性握力均值为(41.8±8.10) kg,女性握力均值为(26.2±5.07) kg,各年龄组男性的握力均高于女性(P<0.001)。男性握力峰值出现在35~39岁组(45.8±6.98) kg,女性握力峰值出现在40~44岁组(28.2±4.69) kg。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握力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较于20~24岁组的握力基准值,男性握力变化范围为-31.01%~1.90%,女性握力变化范围为-23.00%~3.05%。结论:(1)各年龄组男性握力均大于女性;(2)男性和女性握力达到峰值的年龄组不同;(3)男性和女性握力变化幅度不一致;(4)增龄过程中,握力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5)50~54岁组是握力下降的重要拐点,之后握力下降幅度越来越大,且男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发、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福州市13~18岁青少年进行超声骨密度测量,发现福州市青少年整体骨密度水平一般,骨密度处于正常水平的男女比例分别为70.1%和73.4%;骨密度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基本所有的年龄组同性别比较中,城市组的骨密度均高于乡村组。建议应加强管理与投入,从改善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角度提高青少年骨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15.
年龄组游泳运动员训练的状况和水平直接影响竞技游泳的发展。在年龄组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中"能量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年龄组游泳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有氧训练的阐述,讨论有氧训练在年龄组游泳运动员基础阶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静态行为又称久坐行为,是一种低能量消耗的行为。现代生活中,人们静态行为普遍存在,如长时间看电视、上网、乘坐公共交通、长时间驾车等。青少年学生作为最富有活力和朝气的群体,其体质健康状况不断下滑,而备受关注。青少年学生群体的长时间静态行为超过了社会上的一般群体的静态行为。长时间的静态行为会对青少年学生BMI、骨密度、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单纯的抗阻力训练(RT)对不同女性群体的脂肪量(FM)、体脂率(BF%)、去脂体重(FFM)和肌肉量(MM)的影响差异。方法搜索了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最终筛选出23篇文献进行风险评估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RT对所有群体女性MM的影响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T可以显著降低绝经前女性的BF%(p=0.03),但对其余3个身体成分指标无明显影响;对绝经后女性来说,RT对降低其FM、BF%和增加其FFM均有明显的效果(FM:p<0.01;BF%:p=0.03;FFM:p<0.01)。RT可以非常显著地减低超重肥胖女性的FM、BF%和增加其FFM(FM:p<0.01;BF%:p<0.01;FFM:p<0.01);但RT对非超重或肥胖女性以上4个身体成分指标的影响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T对久坐不动女性的FM、BF%和FFM有非常明显的影响(FM:p<0.01;BF%:p<0.01;FFM:p<0.01);RT可以非常显著地增加非久坐不动女性的FFM外(p<0.01),但对其余3个身体成分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RT不能作为女性以增长MM为主要目的的训练方式,也不可作为非超重或肥胖及非久坐不动女性以减脂为主要目的的单一训练方式,但可以推荐给绝经后、超重肥胖或久坐不动的女性作为改善身体成分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女性骨密度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入选的27名受试者按是否绝经分为未绝经组(35~49岁)和绝经组(50~65岁),组内随机分为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振动训练组进行频率35Hz,振幅2mm,3次/周,10min/次,共8周全身振动干预。8周后,观察两组L2-L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下肢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变化。结果:1训练组腰椎L2-L4BMD和股骨颈BMD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在0.83%~3.83%,其中50~65岁组股骨颈BMD提升最为明显;而对照组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个部位BMD,35~49岁组高于50~65岁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2训练组下肢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和抗骨折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下肢肌力提高最为明显,35~49岁组下肢肌力提升36%,50~65岁组提升16%,存在显著性差异。3训练组前庭系统、本体感觉和综合平衡能力显著提高,对照组则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1全身振动干预,对抗女性骨量流失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提高腰椎与股骨的BMD。且对股骨BMD的改善更为显著。2适宜的振动刺激不仅适用于改善骨量丢失的绝经后妇女,同样适用于骨量正常的健康年轻女性。3全身振动训练能有效提高女性下肢肌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升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且对年轻女性的刺激效果更为明显。4全身振动训练对改善女性前庭系统效果显著,进而提升综合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佳木斯市城镇老年人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得出:佳木斯市城镇老年人总体体质较好,体质质量较高;在身体形态方面,60~64岁老年人群体中,BMI指数总体值偏高,男子老年人高出标准值上限约2.3;60~69岁老年人中女性群体肥胖和体重超重人数较多;身体素质方面,佳木斯市老年人整体身体素质较高,65~69岁老年人身体素质要好于60~64岁老年人。研究对全面提高老年人体质与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郑盼盼  刘海平 《精武》2012,(14):14-15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长期参加体育锻炼与久坐中青年士性的身体成分和量质状况,探究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中青年女性身体成分和量质状况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34名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体育锻炼组(exercise group,EG,17人),另一组为久坐组(sedentary group ,5G,17人)。分别测试两组受试者身体成分和骨密度指标。结果:EG教师体内水分含量、肌肉含量、蚕白质、无机盐、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和骨密度指标明卫好高于SG(P〈0.05,P〈0.01)。两组教师身体质量参文和腰臀比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EG的身体成分和骨密度指标明量好于SG,提示中青年女性可通过规律性的运动,来最防肥胖、骨质疏松等疾病,从而达到改善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