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继嫦 《广西教育》2012,(30):31-32
什么叫想象力?想象力就是人们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说起汽车,人们脑子里就会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想象中的事物,学会写想象作文。由此可见,在写作中,想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正如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所言:“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象是写作创作的源泉。在写作中培养学生想象力,能进一步提高作文的课堂教学效率,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有效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段伟 《职业技术》2006,(20):51-51
想象是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一、利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拓宽写作思路。利用“形、声、色”的电教手段能化静  相似文献   

3.
想象作文就是把人脑中加工改造而创造的一种新形象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它的显著特点是创造性。新课标明确要求:中年级要“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高年级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四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曾强调“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拘形式地写想象,就是鼓励学生畅想未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童话,写幻想作文。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作文教学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写好作文,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写的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生动形象。而缺乏想象力的人,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写出的文章平淡无味。就是写真人真事的作文,在许多细节的描写上,也还需要一定的想象,否则形象不易生动具体。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冬季,如果我们以《窗外的树》为题,叫学生写作文,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如果作文教学中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学生大概只能写出如下的内容:我看见教室外有几棵树,树叶全落了,只剩下树  相似文献   

5.
单梅 《文教资料》2006,(9):76-77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想象?什么是想象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写道:“想象在心理学上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概念告诉我们,“创造新形象”需要想象;反映已有的“不再眼前的事物”也需要想象。作文教学、作文创作和文章阅读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新课标对学生的习作要求已作了调整,其中要求学生能写想象作文。漫画因其自身具有夸张、简洁、含蓄、跳跃等特点,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想象空间,对训练学生想象作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题为“早出晚归”的两幅连环漫画,然后把画面内外的意思写出来。教学程序(一)音乐与赏画结合,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材料1.听乐、赏画来!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鸟叫声)这是欢快的鸟叫声。那我们不妨再想象一下:鸟儿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鸣叫呢?大家的猜测都不无道理。你看,老师就是在一个美丽的早晨听到了鸟儿欢快的歌唱,并且…  相似文献   

7.
谈到作文教学,迎头就会碰到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其中“怎么改”一直是语文教师心中的“隐痛”,因为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要求依然没有跳出这种窠臼,这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了老师,又危害了学生。并且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模式是“老师命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何谓“想象”?想象是对个人的或人类的已有经验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事物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动画片《哪吒传奇》中的哪吒、二郎神、土行孙等形象,都是经过人们大脑的加工生动地、形象地描述、创造出来。黑格尔曾经说过“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象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作出了这样的建议“: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著名童话作家洪汛涛说“:要开发少年儿童幻想智力,提倡孩子们写童话——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是社会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既要写写实作文又要写想象作文。在圣诞…  相似文献   

9.
创造想象是在没有现成的描述或图样作依据,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独立在头脑中创造出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当今要培养创造型人才,显然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作文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问题,介绍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 )。”《新大纲》多次提到“想象”,习作要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力写出来”,到高年级能“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加之 ,习作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作业 ,我们倘若忽略了儿童爱想象的心理特点 ,就等于扼杀了儿童的创造 ;更何况没有想象 ,也写不出真正有童趣的作文。根据笔者探索 ,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 ,其训练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以下十二种。一、续写式。…  相似文献   

11.
作文的时候,有不少同学常常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照理说,同学们平常接触的人和事并不少,必定有写不完的素材。为什么会觉得“没有可写”的呢?一个重要原因是想问题的路子没有打开,写作思维不活,一旦写作思维之门被打开,作文就不愁“没的可写”了。那么,打开写作思维之门的钥匙在哪里?笔者以为,这钥匙便是联想和想象。高尔基说:“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文学形象的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指出:“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世界上有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科学家们的想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养成想象习惯,从而提高了想象作文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是内容的问题,怎么写是技法的问题。内容主要靠读书、生活积累;技法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长期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无论是教师作文前的指导,还是作文后的点拨,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学生在看了教师的评语、点拨后,还是做不到“形象生动,有文采”,更谈不上“立意高远,有深度”。  相似文献   

14.
杜志中 《海南教育》2014,(24):32-33
小学阶段不管是哪个年级,作文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所谓“写什么”是说怎么样选择好的题材,所谓“怎么写”是说怎么样布局谋篇、怎么样写具体、写生动。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每次作文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掌握选择题材和布局谋篇的方法,学生把作文写好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 ,使创新教育迫在眉睫 ,尤其是在一直处于“费、慢、差”的作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就素质教育的前景 ,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的需求以及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体会 ,笔者认为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想象力 ,打开创新之门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 ,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由此看来 ,创造需要想象 ,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在作文教学中想…  相似文献   

16.
作文的核心是思维活动。写作能力高,实质上就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强。因此,中学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个学生没有熟练的写作技能,最多只是感到“不知怎么写”;但如果他的思维有问题,那么他不仅会感到“不知怎么写”,还会出现“没有什么可写”的更大困惑。  相似文献   

17.
张夫侠 《教书育人》2014,(12):56-56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想象作文的重要性愈加明显。新课标也对小学作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进行想象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如能真正发挥“想”、“像”的功用,学生必能大胆、轻松作文。  相似文献   

18.
想象是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新的《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也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师如何运用“加减”法进行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