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休谟为了找到确定的知识,彻底地贯彻了经验论,将知识奠基于经验之上。他将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感觉印象是直接呈现于我们心灵中的,"观念"来自于感觉印象。这样他就找到了最确定、最基本的能够作为一切知识之基础的东西。不仅如此,他还悬置一切实体,将认识从关注外部实在回到自我意识中来。胡塞尔现象学倡导"面向事情本身",要求面向直观呈现现象,回到纯粹意识。于是,休谟拒绝在现象之外看到非现象的态度与胡塞尔"面向事情本身"的纯粹意识,产生了理念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在生活世界中实现着教育的意义,同时生活世界对我们又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理论回到教育实践中来,正是要回到生活着的事情本身,即回到最原本的事情本身,用心去体验、去感悟教育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化工原理中的"三传一反"理论很精辟地揭示了化工生产的本质.自然界的规律对于任何学科的认识发展都有共同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三传一反"理论对教育现象的本质进行了探讨.教育现象的本质应该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媒体和手段进行的人类认识的传递,及传递结果在人脑中反应产生新的认识再传递,再反应的循环发展过程.简单地说,教育的本质是人类认识传递和反应的循环发展过程.这种传递----反应说的本质观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现象学"本质直观"、"先验还原"法观照健身气功教学的审美要素及价值。认为:"本质直观"健身气功教学的技术特征为"心息相依,意形相随,动缓息长",其技术本质是蕴涵美的"情感性";"先验还原"教学过程则体现"行气"之原初性,即要经过腹式呼吸之纯粹意识,以上两个教学环节则是产生审美之要素。在此基础上,才会使练习者感知健身气功是现象中的一种独特审美对象,通过教学练习带来"立象以尽意"的审美意象,凭借"三调合一"这个直观的审美经验来感受,最终实现"舞"与"导"的具有"现象学美学"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是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经典论断,它不仅科学回答了人的存在方式是实践、劳动,而且揭示出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它揭示了人具有社会性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后期关于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进一步阐释了人的本质的最普遍的表现形式,以及人的本质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原因。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种经典表述,体现了其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发展并不断深化的逻辑过程。我们在认识人的本质这一问题时,应该从以上三方面把握。只有这样,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理解才能全面而且深刻。  相似文献   

6.
"悲剧"的本质是一,悲剧首先表现出的是一种人生观;二,悲剧还表现出一种失败、挫折、甚至毁灭的必然性;三,悲剧还给我们提供人生观,并由此提示出人生的要意;四,悲剧还使心灵飞升导向超越,从而达成对人生、命运、社会、宇宙的新认识和理解,是受难中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在场"是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提出的一个概念,他的理论核心强调,要回到事物本身,专注在直观中出场的事物本来的样子。具体而言,在场的本义应为"亲身在事情发生、进行的场所"。或者说在场就是指某种事物存在于当下、现场。"在场性"是科研成功的逻辑依据和不二选择。我们认为,科研的在场是一种多元的在场,需要人的意识、身心、思想、能力等倾心投入、亲临在场,才能做好。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本质是研究教育学必须搞清的问题,前人对于这一问题曾给予了很多回答,我国教育学界也有过关于该问题的论争。教育本质观从生产力说、上层建筑说到育人说、传递说再到多重本质说、反本质说,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在研究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的困惑。本文就教育的本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浅谈笔者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育的本质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关于体育教育的本质,尚未达成共识,故此,以体育教育的本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理解体育教育的本质,探寻新的研究思路.基于西方研究者视角探究体育教育的本质,对体育教育进行简要的哲学扫描,研究认为,西方研究者主要从社会性、文化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理解体育教育,对于体育教育本质的研究,从理性的认识、不确定性的迷惘、局限性的理解、生成性的个体、德性的实践和多元性的发展六个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观点不同,对其理解和解释也不同。教育本质研究所依据的有三种哲学思想基础,现今学术界关于高等教育本质研究的多种观点有其局限性。关于高等教育本质的理解,即高深学问的传授与探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同认识任何事物一样,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认识,也具有循序渐进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从教育本质研究的哲学基础出发,把握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走向,不断把高等教育本质的研究推向更新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笔者围绕教育本质问题的大讨论展开 ,要求人们全面认识教育本质 ,正确认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确立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和关键性的战略地位 ,更快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2.
实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个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与社会和谐内在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更加自觉、更加深刻、更加系统的新高度、新境界。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3.
人类需要与体育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需要是认识体育本质的理论支点,人类需要是体育产生的客观必然,人类需要是体育发展的永恒动力,人类需要正确的认识体育本质。体育本质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自觉地改善自我身心、开发自身潜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通过否定性辩证法和"内在关系"视角去审视人的本质,从三个视角去阐明了人的本质:利益与需要是人的本质产生、发展和扬弃的内驱力,"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一定的"社会关系总和"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制约其自身的人的现实本质.马克思从而将需要、劳动、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也将人的本质、实践唯物观与共产主义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教育本质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究教育本质是建构教育理论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重需要,虽然学术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大都囿于狭隘的视野,采取以偏概全的论证方式,将教育的某一属性上升为教育的唯一本质;或即使承认教育有多重属性的,也不能深入地论证其统一性.为了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本研究通过结构思维的路径,提出了教育活动的延展性结构理论,并据此对教育的各种内外本质联系及其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入地揭示了教育的各种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教育本质和人的本质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了新的教育本质观: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命对人的价值诉求,以文化的选择、组织和传递为必要手段,通过有目的地指导学习者主动有效学习的交往活动,生成社会性、文化性、主体性和个性相统一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教会人做人,使人成其为人的过程,所以,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一个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而关注"差生"、转化"差生",正是教育本质的体现和目标要求的达成,且转化"差生"往往比培养一批尖子生的工作量更大、更艰巨,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对"差生"的转化进行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转化方式。以下是笔者几十年教学生涯对如何转变"差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试图从理论和实践 的结合上深化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了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本质研究的局限与超越:基于方法论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究教育本质是建构教育理论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重需要。长期以来,国内外哲学家和教育学者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并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视角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观点,对深化教育本质的研究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大都将教育的某一属性上升为教育的唯一本质,即使承认教育有多重属性的,也不能深入地论证其统一性。为了突破以往研究的狭隘视野,从整体上探究教育本质,笔者从结构思维的视角,提出了教育活动的延展性结构理论,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本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武术的本质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有些学者对"技击是武术的本质"提出的质疑,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展开研究.首先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武术本质问题研究的文献,发现大多数学者坚持"技击是武术的本质"这一观点,只有少数学者提出异议.为彻底辨明是非,同时追本溯源,到<辞源>、<辞海>中寻找依据,根据对"本质"一词的原始界定可知:"本质"是"事物本来的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据此可得出结论:一些提出质疑的学者混淆了本质、文化特色、价值功能几个词语的具体含义,他们所论特征是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非武术"本来的性质",也不是武术"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武术原本是一种技击术,因此,武术的本质仍然是技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