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出版业所形成的生成式智能出版的技术原理,基于分析式智能出版与生成式智能出版的范畴结构,研究生成式智能出版在内容生产、内容审校、智能印刷、智能营销四个环节的流程革新。[研究设计/方法]以ChatGPT为视角,分析了ChatGPT在生成式智能、认知智能以及通用人工智能三个方面的本体属性界定,揭示其具有的海量数据优势、强化学习算法优势和持续超强算力优势三个关键技术原理,论述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出版流程革新。[结论/发现]生成式智能出版流程革新的意涵包括从专业生产内容到人工智能生产内容,从人工编校到人机协同智能编校,基于生成式智能的按需印刷、智能印刷厂等印刷场景创新以及基于生成式智能的营销数据、能力、效率和质量变革。[创新/价值]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优化对话语言模型产品进行了生成式智能、认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阶段成果的本体界定,提出了生成式智能出版在策划、编校、印制和发行环节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设想,一定程度拓展了数字出版、智能出版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发展需要紧跟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如何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的重点方向。[方法 /过程]基于美国运用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案例,梳理其特征表现,并对其进行内核拆解,在两者基础上提出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图书馆——“LibGPT”的发展路径。[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图书馆具备服务场景的交互化和智能化、图书馆资源的海量化和整合化、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和延伸化等特征,其内核在于智能化的技术本质、全面化的角色定位与链条化的工作机制,基于此提出应从发展主体、内容、边界3个层面构建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LibGPT”。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ChatGPT模型的优势和不足,从对话式资源检索、智能咨询与智慧空间服务、嵌入式个性化阅读推广、探讨式知识获取、虚拟馆员与馆员助理服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AI学习伙伴训练指导七方面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机遇,指出其将面临阅读吸引力减弱、错误知识传播、学习动力下降、已有技能退化、版权问题凸显等挑战,并提出具体应对策略,即参与制定人工智能商用标准和使用规范;探索人工智能实践应用,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创新考核评价方式;提升馆员综合素养,组建人工智能服务团队;建立监测反馈机制,持续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影响,对推动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建设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逻辑推演的方式,在探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功能边界、应用价值及负面风险的基础上,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图书馆阅读服务的融合发展进行剖析,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图书馆阅读服务中的应用进行展望。[结果/结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图书馆阅读服务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技术系统、内容与方法、用户、评价与管理等方面,未来图书馆须持续跟进人工智能发展动态,推动阅读服务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教育作为新闻传播业和教育业的交汇点,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层面来看,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都成为理解当下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点,并对新闻传播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学习理念和学习评价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增强对学习者系统思维、协作思维、创造思维和情感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陈晨 《科技与出版》2023,(6):98-106
对于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判断,从理论视角来看,赋予版权与“人格价值论”的契合度不高,无法获得正当性辩护;从实践视角来看,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造者、投资者或使用者赋予版权均缺乏可行性与现实动力。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造者、投资者并不“热衷于”取得生成内容的版权,因为维权成本过高且影响了其技术服务的“订阅制”收入。另一方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赋予版权很可能会影响人类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引发创作惰性。因此,合理选择应当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辅助人类创作的工具,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视为人类进行创作的公共素材资源;而人类创作者获得版权的保证则是在人工智能生成素材的基础上,形成更为“差异化”的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7.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促动信息秩序的巨大变局,重新分配社会信息资源和数字权力。数据喂养的偏狭、使用的偏误和伦理的偏颇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的虚假信息、错误信息及恶意信息流入信道创造条件,现有信息秩序面临失序风险。调整信息治理范式与治理方向成为智能传播格局下AI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提出实现信息秩序再次和谐的共创进路与治理方向,即以法律为约束,构建软硬法兼施的复合型AI信息治理法律框架,将法治贯彻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信息治理的全链条多领域,全面提升法律规制效能;以内外兼顾的技术善治实现技术真正服务于社会价值和公共利益的图景,促动技术的自我纠偏与完善;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流域化治理模式以直面多元治理难题,将多元数字行动主体纳入差异化规制与协同性治理体系以实现信息秩序的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进化为通用型AI,文章探讨这一背景下舆论受到的冲击及舆论如何保持民意的纯粹性。【方法】文章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及思辨研究,通过对舆论主体、本体、客体等追问反思进行研究。【结果】生成式人工智能将给舆论带来致命冲击:舆论主体“非人化”,舆论本体“虚假化”,舆论客体“无理化”,舆论传播路径与规律被颠覆。进而引发国际舆论场更加复杂,国家舆论风险加大,资本、技术操控舆论,虚假信息横行,用户深陷舆论茧房等舆论风险。【结论】文章认为应建立ChatGPT的使用边界,在舆论等领域内暂时限制其应用;政府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研发,牢牢把握舆论话语权与引导权;用技术治理技术,开发AIGC检测技术;同时还应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升用户使用、批判AI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服务中应用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能促进智慧图书馆提供更高效智能的服务。但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法律地位和责任归属的不明确等所带来的法律问题也不容忽视。[方法/过程]文章回顾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AIGC的概念;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中的虚拟咨询、学科知识服务、中小微企业专题推送、阅读推广以及信息素养教育与培训等主要应用场景;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主要服务场景中AIGC的准确性引发的责任、用户隐私权、著作权归属与相关规则失效以及算法歧视等法律问题及应对之策。[结果/结论]深入剖析这些法律问题背后的内在逻辑,从法学理论层面寻求系统的解决方案,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AI为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激发了新动能,其逻辑在于以个性化的内容定制与拟真性的共情交流,在交互性的内容生成中实现主体性的思维联结,并在开放式的内容创作中出现超链接的无限循环。生成式AI超高效率生产带来技术对个体能力的赋权,并促进内容生产边界的消融,为数字出版内容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生成式AI在数字出版内容生产中的互文性会导致灵韵的消逝,理解偏差的误导性易于催生内容异化,技术尺度的主导将引发主体危机,数字出版从业者需要以审慎的态度面对技术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引领一个媒体深刻变革的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传媒生态将带来一系列挑战,包括存在重大意识形态风险、威胁清朗网络信息环境、造成知识产权保护难题以及产生严重数据安全威胁。对此,中国需要促进智能媒体技术创新,加强人工智能社会规范,推动智媒发展战略迭代,提升社会公众智媒素养,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传媒生态的战略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多重数据安全风险,传统的回应型治理和集中式治理模式显然难以应对新挑战,而敏捷治理则以其灵活的姿态彰显了独特的优越性。[方法/过程]首先,梳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数据安全领域引发的多重风险,进而对三类治理模式在风险管理上的成效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尽快实现治理模式转变。然后以此为指导,构建具体的治理制度。[结果/结论]敏捷治理模式凭借其适应性、柔韧性和包容性特质,为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数据安全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方案,能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在敏捷治理模式下,应当树立“预防与应对并重”的适应性治理理念,构建“多元参与,合作互动”的韧性治理机制,运用“技术叠加法律”的包容性治理工具,从而形成综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的三大背景,系统分析从AIGC(内容生成)快速向AI Decision(辅助决策)发展的三个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型应用、智能硬件、智能软件三大表现,以及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翻译、音频生成和处理、医疗诊断和药物研发、制造和自动化、金融和投资、游戏开发、教育和培训八大类应用场景及商业模式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案例和总结,商业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采取何种模式取决于公司的业务策略、产品特性、目标市场和竞争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优秀的自然语言处理与生成能力,其介入社会生活与知识体系的程度日益加深,对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成为其社会动员的潜在能力,因此人们需要认识其作为媒介手段影响社会认知的能力。【方法】文章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作逻辑与机器学习的创新能力,梳理其影响社会观念的层面与可能性,以提醒人们应对潜在风险。ChatGPT的出现推动了传播权力的继续下沉,其参与社会关系的路径包含机器学习所输出的动态价值观对人们认知偏向的诱导、虚假信息的泛滥、削弱人的主体性意识等影响。【结果】【结论】人工智能领域不断革新的趋势下,生成式AI深度侵入认知层面提醒人们可以基于此去辨析机器生成与表达的深层逻辑,警惕偏见性引导。  相似文献   

15.
为高效释放作品的数据要素价值,需厘清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作品的边界,以调和产业发展与著作权保护间的冲突。在具体论证中,首先,通过剖析ChatGPT出现智能跃迁的原因,展示数据要素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但也发现不同使用阶段的侵权风险制约作品获取。其次,在作品合理使用层面,基于产业政策目标,解析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提出“转换性使用”标准来划定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作品的合理边界。最后,在侵权规制层面,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输入阶段和输出阶段的差异性使用目的和技术实现原理,以“转换性使用”和“表达性使用”二分法认定著作权侵权风险;同时,明确作品使用的合规治理路径,通过双向监管来高效规制风险。  相似文献   

16.
李扬  刘云丹 《传媒》2024,(3):31-33
类ChatGPT技术是指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规模语言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这类技术从不同环节推动媒体全生产链条深度转型,重构媒体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引发媒体领域的思考。类ChatGPT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着新闻及信息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对传统的线性论、控制论、系统论的传播模式进行数智化升级与改造,对全链条中的传播主体、内容、渠道、用户及其反馈等方面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变革,同时也引发了伦理考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现状,以ChatGPT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ChatGPT在内容创作领域的优势,分析ChatGPT与编辑出版行业的结合点、给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对策。研究发现,ChatGPT在选题组稿、内容写作、编辑校对、排版印刷环节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能帮助出版社丰富内容生产来源、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但也存在侵犯版权和隐私权、质量不佳和暗含内容偏见、加剧行业竞争和职业危机的风险,建议出版社进行内容和质量把关、加强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AI与人工编辑合理分工,以未雨绸缪、共享技术红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第二道数字鸿沟的表现和成因。[研究设计/方法]建构了互联网使用能力和互联网学习指数两个测度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收集和分析数据。[结论/发现]社会结构因素(如城乡户籍等)对当代大学生第二道数字鸿沟的影响有所减弱,内在心理情感因素(如网络自我效能等)、知识与学习能力更为关键。高校图书馆应在弥合第二道数字鸿沟中发挥重要作用。[创新/价值]研究建构了新的数字鸿沟测度指标,突出了将互联网应用于学习的动机和能力,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正推动着虚实融生趋势下内容创作的范式转化,对数智融合环境中AIGC应用场景和发展机遇的探索有助于促进AI技术的高效赋能和内容生态的价值实现。[研究设计/方法]着眼于AIGC的发展历程,从内容发展、概念类比和技术发展三个角度系统梳理AIGC的概念内涵。围绕生活场景、服务场景、文娱场景、科技场景和商业场景五大应用场景的自有特征,探析AIGC的交互形态和互动模式。[结论/发现] AIGC的技术基础是数字科技的更新迭代,建构理念是创作空间的扩容增益,但其本质特征还是内容生态的创新发展。整体来看AIGC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基于群体智能的内容共生、基于数智融合的能力升维和基于增量市场的价值共创三个层面。[创新/价值]随着底层技术和算法模型的突破性发展,AI催生的内容蓝海正在从辅助协作和降本提效向智能创作和增值创造扩散,为数智逻辑下的内容生态带来了全新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家情报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敏聪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1):127-134
[目的/意义]分析美国国家情报体系人工智能技术的实施背景及意义,并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及美国国防情报局等国家情报机构的人工智能项目实施内容、方向以及模式,归纳美国国家情报体系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对我国国家情报体系AI技术应用的启示。[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CIA以及DIA等机构的人工智能项目实施内容,以及美国国家情报体系AI技术发展的优势。[结果/结论]从项目数量、支持资金以及发展规划看,美国国家情报体系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AI技术,特别是In-Q-Tel公司的推动成为关键因素。我国国家情报体系应该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加快AI技术的部署与应用,特别是借助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