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46-54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媒体形式推陈出新,媒体从内容、渠道、功能各个层面高度融合,“全媒体”的概念开始被广泛应用。如今,报刊全媒体在新闻生产、渠道覆盖、内容复用、传播策略等方面的格局业已初现端倪,有的报刊已经在新媒体形式的包围下“杀出一条生路”,有的却陷入了全媒体迷思之中。  相似文献   

2.
核心阅读:一次次的信息化浪潮波及媒体,新媒体、全媒体等新概念孕育而生,全媒体时代对媒体行业或媒体产业来说意义是深远的,它让这个产业里的一些观点和理念有了消失、转变、再生的过程,它催生了媒体走向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域发展的勇气,并在信息传播、受众市场、媒体角色、产业模式、战略策略等方面进行调整或重塑。跨界的“墙”倒塌了,“墙”的那一面是新生事物,此时,探讨和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起来。  相似文献   

3.
周强 《新闻前哨》2021,(3):24-25
地市媒体融合是大趋势,融媒体中心建设是重要支撑,内容建设是融合的核心。地市媒体融合要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做到“全媒体、融传播”,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4.
袁鑫 《新闻爱好者》2023,(1):105-107
传统媒体经历着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传播格局转变,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也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新挑战。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所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成为媒体人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以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系列宣传为例,分析探讨濮阳市广播电视台坚持守正创新,采用“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互融传播模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跟踪报道,全平台播发,推进全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平面媒体向全媒体时代转型,信息的生产模式从过去“一次生产,一次利用,单一发布”的传统模式,向“一次采集、多次发布、多层次生成,多媒体传播”的全媒体生产模式转型。与传统的纸媒相比,全媒体战略下的不同媒介平台对于新闻产品有不同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采编模式很难适应这一发展需求。新的生产方式需要媒体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技术平台、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等方面随之转变。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如何适应这一需求,将所获得的新闻信息进行多层次、多样式、多手段的整合和处理,在更短的时间里,以更灵活的手段,推送到不同的媒介上,让同一信息以不民方式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这是平面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必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梁锋 《新闻前哨》2022,(14):4-6
本文对媒体传播新闻“报刊的有机运动”的特点及融媒时代全媒体传播新内涵进行了论述,并以《破冰与突围·县(市、区)委书记全媒体纵横谈》报道为例对融媒时代全媒体传播进行新解读,以及如何坚持“报刊的有机运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珊 《采.写.编》2022,(12):39-41
大国崛起需要媒体力量参与其中,新闻报道与时代同频共振便是传播价值的深度挖掘,对扩大媒体音量和传播覆盖面具有积极作用。在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与时代同频共振是传播学层面上的老课题和新探究,对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人文和技术两个层面论证了全媒体报道的重要性,提出了把握新时代主题策划“全系列”报道,体现新时代精神谱写“新典型”故事,增强新时代舆论导向“深互动”传播,丰富新时代视域打造“沉浸式”体验等建议。旨在发挥全媒体报道资源优势,为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全媒体记者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各类媒体平台传播效能的关键因素。文章研究了全媒体记者的专业素养要求与培育对策,结论显示:融媒体时代,资源协调与信息整合能力突出、新闻嗅觉与信息辨识能力全面、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素养匹配是全媒体记者必要的专业素养。鉴于此,文章认为我国要加快转变记者的新闻传播理念、加速培育记者的信息处理技能、加大培育全媒体记者的资源投入,真正培育出一批能适应媒体融合、把握联动传播、引领传媒创新的优质全媒体记者人才队伍,促进我国传媒事业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一个“全媒体”的信息传播环境正在逐渐形成.所谓“全媒体”指的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①.“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传播工具的多样化,可以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更重要的是,全媒体环境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提供最适合的媒体形式、管道和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友言在先     
孙大东 《兰台世界》2019,(11):10-10
全媒体时代,档案用户的需求不断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2012年,毛天宇、常杰在《档案管理》杂志上发表了《全媒体时代档案宣传的新思路——以BTV“档案”栏目为例》一文,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专门探讨档案全媒体应用和传播的文章。此后,相关研究逐渐丰富,研究深度及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从档案全媒体的具体应用到全媒体在档案、图书情报领域信息资源的整合策略,从全媒体背景下电子档案管理和档案管理平台建设到信息传播中的档案受众,从全媒体在档案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到全媒体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服务……全媒体为档案信息资源、档案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式,在这种背景下,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未来,如何满足用户的多元性、个性化需求将成为档案全媒体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夏德元:不久前因为话题讨论的需要,本人以“全媒体记者”为关键词上网搜索,最先映入眼帘的,竞是由权威媒体发布的几篇近乎八卦的新闻:诸如《“全媒体记者”某某某被批捕》、《“全媒体记者”落网警示录》等醒目报道,,我的第一感觉是,作为对全媒体时代全方位全时段全媒体传播需要的回应,“全媒体记者”有被污名化的危险这.也许正是处在信息传播大变局和社会转型焦虑中的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的真实境遇吧!不知两位教授怎么看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2.
陈喆 《青年记者》2012,(18):113-114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报纸、电视、广播、出版以及广告等行业呈现出全媒体的发展态势,对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与能力也要求更高.在现实背景下,积极探索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需求 全媒体时代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不仅要满足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化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要满足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在各种媒体融合、信息爆炸的环境下,成为具有创新发展意识的核心人才.  相似文献   

13.
邓雁京 《视听界》2012,(5):36-38
以微博、社交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第一时间对信息源的获取能力,强大的即时发布和传播能力,令传统广电媒体顿显“美人迟暮”。广电全媒体建设令发布和传播速度更加迅捷,传播渠道和传播形态更加多样化,获取了青睐新媒体的年轻人群的注意力,可视作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合流”。与此同时,同城平面媒体也加入到新媒体信息发布与传播之战。地方广电在全媒体建设中如何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兴起,媒体生态发生深刻变革,舆论格局也迎来了重大变化。在融媒时代,如何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温州晚报》以创新社会活动为抓手,通过整合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资源,以全媒体手段,把报道做成活动,以活动延展新闻,实现了从“信息发布”到“资源发动”的转变,努力把“平面报”办成“平台报”。  相似文献   

15.
裴兰 《传媒》2021,(22):53-55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在内容、渠道、介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变,电视媒体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受众的大量流失、广告收入的锐减及媒介权威话语权的让渡和收缩等.电视媒体需在传播内容、传播模式及经营模式等多方面实行变革,才能赢得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青睐.对此,电视媒体应抓住全媒体时代庞大的客户和信息资源及潜在的技术、多年积累的经验等优势,促进内容、播出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和融合.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既有的受众、信息传播及媒体生产的概念和含义,整个媒介生态乃至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都随之产生了变化.在全媒体时代,传播力不再只是测量传播效果的一项指标而成为衡量整个传播机构整合力、执行力、覆盖力、品牌力等的一个坐标系.媒体竞争的核心正是传播力的竞争.气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内容,在全媒体平台上如何实现传播力的拓展?如何理解以传播力为核心的气象媒体发展战略?本文将围绕这些论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精心选题、深入调研,专业立身彰显深度和厚度;深挖细采、巧讲故事,“草根叙事”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可视化表达、多渠道分发,全媒体跨平台传播形成“大合唱”。《“草根”到“顶流”》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实体经济等角度出发,运用全媒体手段呈现醴陵电瓷等8个独具特色的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创新之路,不仅有效助力了地方经济建设,也成为一次融合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大练兵。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在国家顶层设计指引下,我国媒体融合进入平台升级、技术驱动、多级协同、经营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1]的目标任务,从“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到“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再到“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意味着媒体融合发展正从明确定位、顶层规划走向扎实推进、系统落实的攻坚时期。而作为全媒体传播体系中重要环节的地市级广电媒体,也将迎来新一轮的融合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当今“全媒体”时代,不同媒体之间打破“屏障”,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开辟独具特色的传播领域.带给受众更丰富的信息选择和更新颖的传播体验。电视媒体的网络汇编节目正是新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产物,它具有启动强大的信息搜索及整合能力,给电视传媒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也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潜力。借鉴兄弟单位经验.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的研究,首先,阐述全媒体时代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具有实现内容丰富化、实现传播平台丰富化的重要作用。最后,为在全媒体时代下更好实现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给出完善传播渠道、积极联合网络企业、传统媒体企业加强合作、创建新媒体共享平台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