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溪古寨是东至县首个国家级的传统村落,聚居者金氏迁自徽州,明清时期是南溪金氏宗族发展的鼎盛时期,古寨也是在该时期随着金氏的崛起得以营建、成形,并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其蕴藏的文化遗产较为丰富,在当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尤显珍贵。  相似文献   

2.
春秋早期,晋国惩于曲沃之乱而打击公族,结果导致了异姓卿族的崛起。春秋中后期,晋国的政权逐渐被异姓卿族把持,由此形成了典型的卿族政治。晋国的卿族政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赵盾专权到厉公被弑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晋国卿权根基尚未完全稳固,公室利用卿族打击强宗,卿族利用公室消灭对手,这是该阶段晋国政治斗争的特点。从悼公继位到晋定公十四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晋国政权尽入六卿之手,晋国形成了卿大夫执政制,六卿联合执政,并为最后的火并积蓄力量。晋定公十五年后为第三阶段。六卿正式展开兼并战争,范、中行、知氏先后被消灭,韩、赵、魏三家最终分晋。  相似文献   

3.
德国是一个个性特征极为鲜明的国家,广大民众能够接受或自觉统一追求某一目标,并极端专注,形成一种"纯粹"文化,这种"纯粹"文化一旦凝聚成一股力量,势必影响政治层面,其结果具有鲜明的顽固性、渗透性和继承性。在联邦德国建国前,这种"纯粹"文化体现在追求民族强大和国家统一,为向世界证明日耳曼民族的强大而不顾一切,采取极端措施,运用武力来满足追求,铤而走险,最终玩火自焚。在联邦德国建国后,这种"纯粹"文化则体现在谨慎地采用一种崭新的、合理的崛起方式。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奖牌榜的政治战略与国家身份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会奖牌榜寄寓国家的崛起与荣耀,具有政治制度、经济崛起、国家身份、世界力量、文化优越等多元象征意义,是诸国致力占据的要地.分析诸国力争北京奥运会奖牌榜优势地位的媒体政治对话过程,揭示隐藏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动机要素,对诸国力争奥运竞技话语权和国家身份/认同的行动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使精英竞技的"软权力"建构充满理论涵义和禀赋实践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前人探讨五行思想起源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新成果,对上古文献作了重新审理,基本清理出五行思想萌芽和形成的轨迹。认为,五行思想的源头可追溯至原始图腾观念和自然神崇拜,经颛顼氏整理、夏后氏承袭,而在春秋时期的晋、郑两国宣告形成。可以认为,“五行”一词最后定型的工作,是由思想家、政治家子产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士大夫政治文化"是宋明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这方面,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可以说是对两宋时代儒学从崛起到衰落的一个历史浓缩,其对两宋道学从"以天下为己任"的"共定国是"出发,如何一步步分裂为"朋党",最后又如何被以"伪道学"的罪名清理出局之轨迹的详细辨析,充分揭示了传统政治体制"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根本弊端;而其对宋代政治格局中道学集团与官僚集团各自特征的对比与分析,也深刻地揭示了儒学每每受挫于官僚集团的文化与社会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7.
"德"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原创文化的源头中,最重要的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一命题;它以"两个世界"的形式出现,勾画了中国哲学中天人关系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德"字及其观念起于何时?只能以甲骨文、金文和《周书》为据,是周人之新观念。其原始义非"道德"、"德行",而系全生、保全生命,引申为恩惠德泽;初为政治范畴,以后扩展为哲学性命范畴,与"性"为同类概念。"德"的文化政治与历史内涵对儒家人性论有极大影响,亦决定了老子之"道"不同于西方哲学逻各斯与总原理,而具有独特的中国哲学属性。  相似文献   

8.
一百年以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由其催生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着当代市民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但是随着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死灰复燃,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政治观、历史观。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以"五四精神"还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当头棒喝是为十分必要,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五四精神"强化红色理论教育、积极宣传弘扬五四精神,以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文化转向"的翻译研究实质上是翻译理论与以后结构主义为基础的文化研究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带有明显的后结构主义特点,还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从"差异"和"政治"两个核心要素入手,具体探讨后翻译文化研究中译者在面对主流霸权所形成的权力、语言和文化身份差异时,如何介入自己的政治意识.除此之外,进一步探讨了中国文学作品外译中译者政治...  相似文献   

10.
流民问题,古已有之。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曾多次出现过大规模的流民运动。明代的流民问题不同于此前一切流民问题,它发生在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特定历史阶段,具有明显不同的历史特点。一、明代流民的规模及成因明代的流民问题,始于十五世纪中叶,一直到十七世纪中叶,史书中才不再有“流民”的记载。但流民运动发生的主要阶段则是十五世纪三十年代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这个时间段内。宣德时期,出现流民还只是在个别地区。正统以后,遍及全国十三个省份。仅在爆发后的二、三十年内,全国有几百万破产农民,逃亡军士和匠、灶等籍人口,从…  相似文献   

11.
两晋之际虽说没有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但由北而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连锁反应式的各族人民起义,实际上波及全国。张昌在荆楚地区的起义,以其巨大的号召力,广泛的影响,彪炳史册,如《晋书·五行志》所谓“百姓从之如归”,《抱朴子外篇·自叙》所谓“六州之地,柯振叶靡”一类的记载,文献中举不胜举。张昌本是义阳蛮人,平氏县吏。他的起义,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广泛的影响,除了一般的原因即西晋王朝对荆楚各族百姓残酷的压迫剥削,强征“壬午兵”去镇压巴(?)李氏起义外,还与他本人无意有意地因袭了并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以  相似文献   

12.
从曹魏后期到晋宋之际,玄学经历了三个形态的变化。一是曹魏后期的"政治的玄学",二是西晋前期的"哲学的玄学",三是晋宋之际的"艺术的玄学"。以正始为代表的曹魏后期文学创作"有玄无文",以太康为代表的西晋前期文学创作"有文无玄",以陶、谢为代表的晋宋之际文学创作"有文有玄"。谢灵运就生活在"艺术的玄学"的时代,他不仅重"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而且重"义",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其山水诗的"玄学尾巴"。  相似文献   

13.
黄滔与闽地文人群体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初唐薛令之起,闽地陆陆续续有人及第,但影响微弱。直到晚唐,闽人走入全国文化中心之势渐起,及第者渐多,闽地文人势力渐强。唐亡之际,中原名士纷纷入闽避祸,多以黄滔为宗主,而闽地文人多与黄滔交往密切。黄滔以其在唐末的文学影响及在五代闽国文坛独特的政治和文学地位,不自觉地在唐末五代闽地文人群体的崛起运动中起到中心人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琼崖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弘扬琼崖革命精神、进行中国梦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传承和延伸海南本土文化的平台;是建设国际旅游岛、实现绿色崛起的产业支撑。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琼崖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应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科学规划;社会效益为先,打好"红色"、"绿色"、"蓝色"、"古色"文化资源组合拳;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助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国竞技体育先后崛起与大国开启现代化的时间、所具有现代体育文化优势、奥林匹克运动传播、战争以及国际政治干扰等有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出现在国家生命周期的“迅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6.
对"文化词语"和"国俗词语"概念及其含义分析,探讨这两个概念的英文译法.认为产生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只有文化意义,没有一般的语言意义,这样的词语可以称之为文化词语.而那些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情风俗有关的,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就是具有国俗语义的词语,即国俗词语."文化词语"和"国俗词语"可以分别翻译为"culture-bound terms"和"culture-loaded terms".  相似文献   

17.
第二章 汉语方言与汉文化溶入民语和民文化的时期 两晋至唐宋时期,由于内地的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中央政权逐渐失去了对云南的控制。云南出现了三个比较稳固的政权:氏的大姓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这三个政权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汉代移民的后裔逐渐失去了和内地的联系,又丧失了统治地位,处于当地土著民族的统治之下,因而逐渐“夷”化,终至溶于当地土著民族之中。在这一时期,汉语方言逐渐削弱,有的同化于当地土著民族语言之中,为民族语所吸收;汉文化也溶于当地土著民族文化之中,成为创造新的民族文化的养料  相似文献   

18.
韩国现代政治体系是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价值体系碰撞、背离和铰链的结果.儒教一直作为韩国政治文化存在的主要基础和基本内核,在韩国现代政治变迁中走向式微,但其文化惯性一直波及到军政权和威权主义时代的韩国.在这一进程中伴随着自身的调适而与西方政治理念共融,从而使当代韩国政治文化呈现出开放的姿态而产生出政治民主化的"汉江奇迹".  相似文献   

19.
齐文化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与巴蜀文化、吴越文化、晋文化、秦文化、燕赵文化等地域文化并驾齐驱,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笔者本文正是以《诗经》中的"齐风"为切入点,探析齐风中体现出来的民风民性,丰富的齐文化得以折射和反映。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以大国的崛起为研究背景,以公共服务为研究视角,从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维度对武术在大国崛起背景下的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认为武术公共服务体系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统筹武术理论与实践不同层面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体系。武术公共服务体系理论框架包括:功能定位、供给属性、供给主体和服务体制四个方面;武术公共服务体系系统架构包括:规划系统、管理系统、保障系统、评估系统四个结构;武术公共服务体系供求流程框架中,供与求两者之间存在着"服务链"、"供应链"和"利益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