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书展历来是人们触摸城市文化的一枚钥匙。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博洛尼亚书展等城市书展,无一例外都是民众阅读的盛宴。因为书展,这些城市在人们的心目中具备了别样的文化温度。无疑,一座有生命力的城市需要文化的血液流淌,而出版与阅读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重要构件,书展将出版与阅读真正地融为一体。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上海市民用一种超乎想象的热情,去拥抱40度高温下的上海展览中心。从地方出版社零售图书展会到全国最大型的市民书展,上海书展已成为这个国际性城市里一个显眼的文化符号,倘若没有上海书展,也许我们无法准确地描绘这个城市的文化表情。从上海书展到广州南国书乡节,各式的城市书展在我国崛起,相信更多的文化种子会撒向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载体和潜力。唱文化大戏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一个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节会.展示着一个城市最独特的竞争力,彰显着一个城区最独特的精神力量,呈现出的是一张别样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3.
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一个缩影,更能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校园到家庭,全民阅读是推动阅读推广事业更高效地实现读者由被动参与向主动投入的转化。全民阅读背景下,覆盖城乡、辐射全民的阅读推广是时代赋予社会的要求。当前,城乡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服务效能有待增进、服务效度有待提升、服务人群有待均衡等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基于全民阅读目标,提出引进社会资源与创新推广活动双向衔接、优化人才组织和完善推广机制双向互动、链接儿童阅读与阅读课程体系双重响应等多项举措,旨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载体多元、形态丰富的阅读推广体系,为塑造城市气质、打造精神高地、提升人文品质、引领阅读风尚的城乡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海书展不要做简单的‘总装车间’,而是要做正面引领人文价值传播的‘风向标’。"十年磨一剑的上海书展,用其独特的魅力向市民传递着阅读的正能量。"这个夏天,上海这座城市因阅读而成为全世界最有文化感召力的城市。"莫言的这句评价,让40℃高温的上海,因为阅读而变得炙热。2013年上海书展以一种全新的状态冲击着中国传统书展,同时还为书展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不仅是一场书展的革命,更是阅读的盛宴。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阅读率代表着这一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而近年来不断增长的数字阅读则是构成智慧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2016年龙源数字阅读城市TOP100排名的纵向、横向比较分析,勾勒出我国数字阅读发展的地区分布与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朱淑华 《图书馆》2012,(3):110-112
得益于读书月活动的开展和图书馆之城的持续建设,以"文化立市"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深圳,全民阅读理念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便捷,儿童阅读推广实践活跃。本文介绍了深圳儿童阅读推广的独特城市环境和推广实践,认为深圳将儿童阅读推广上升为政府工程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并提出了以政府力量推广儿童阅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种说法,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这个容器里,阅读为各种文化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养料和动力,因而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即墨区自2017年以来举办全民读书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市民阅读兴趣、培育市民阅读习惯,城市阅读氛围日渐浓厚,为“文化即墨”“书香城市”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出版》2008,(2):4-17
关于阅读,我有四个最基本的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四句话是我对阅读重要性的深层认识和体会,也是我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的初衷所在。阅读的重要性展开来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阅读这本书,就是在阅读上海世博会建筑。在开始去阅读之前,我曾有一种期待。从建筑学发展的角度来讲,对于世界博览会这样一个展现世界建筑学界对未来建筑与城市梦想的大舞台中,应该可以期待从中看到未来城市与建筑发展的一些方向或是可能性。读过了这本书,了解了每一座世博会展馆,也了解了每一座建筑的创作理念之后,我有一种释然的感觉。世博建筑所表达的对未来建筑学的憧憬,就像是这届世博会的主题一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围绕着浅阅读与深阅读现象展开了多年争论.双方争辩的焦点在于浅阅读是释放了人类的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浅阅读的流行,体现了消费主义、后现代思潮向文化领域的渗透,也是大众文化抵抗精英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表征着视觉文化正在取代印刷文化.浅阅读可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但获取知识则应该通过深阅读.培育人们利用新媒体进行深阅读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沉迷和依赖浅阅读是有害的,因为浅阅读的流行正在摧毁人类建立在书写印刷文化之上的怀疑精神、思考能力、理性思维,人类文化的深度模式将被平面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文化的积淀是阅读文化,阅读使文化得以传承,阅读使人修身养性,智慧人生。在长期的发展中,图书馆形成独特的传播文化,传统的文献传播方式和新形势下的品牌效应的传播。今天图书馆成为一种标志性建筑,形成自身的形象文化,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等要素。  相似文献   

12.
校本文化是高校阅读推广的灵魂,高校阅读推广则是校本文化的载体。脱离了载体的校本文化如空中楼阁虚无缥缈,失去了校本文化滋养的高校阅读推广也成了无本之木。在高校阅读推广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当下,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依托本校丰厚的文化滋养,深耕校本文化元素,创新推出一批接地气、升人气、显特色、出成效的阅读推广品牌活动,以更有深度和更具温度的方式,助推书香校园构建。校本文化嵌入地方高校阅读推广的理念和实践,不仅对高校阅读推广内容和形式是一种有益创新,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特别是乡村阅读推广工作,也是一种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阅读的文化研究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阅读是一种文化活动。这主要表现在:阅读活动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途径;读者承载和体现着阅读活动的文化意义;读物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阅读过程实质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社会文化环境对阅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文化角度研究阅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读书公园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是全民阅读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兼具阅读推广的新形态,书香城市新名片,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平台,多功能、一体化市民活动空间等多种功能。内容规划和主题设计是决定读书公园成败的关键,文章以东莞松山湖园区沟谷阅读公园内容规划项目为例,介绍了读书公园内容设计的一般方法。最后,阐释了图书馆与读书公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书房是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模式。作为开放式自助阅读空间,城市书房在创新城市文化惠民形式,满足基层群众个性化、便利化阅读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山东省淄博市城市书房建设为研究样本,对如何建好、用好、管好城市书房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社会阅读是一个世界性话题,在当今社会已上升为国家工程。全民阅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及思想基础,是强化文化认同、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风气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大事,是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重要战略。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发展战略时代,每个城市都在积极构建学习型社会,加强引导市民的读书行为,在未来"文化立市"将构成高品位文化城市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全民阅读空间构建是全民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社作为全民阅读链条的上游环节,主要在三个方面参与着阅读空间的构建:一是立足城市,思考阅读空间的构建可能;二是定位阅读,提供差异化的阅读产品;三是围绕空间,开发多样化的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一个城市的阅读状况,通常不在于这里搞了哪些颇具创意的读书活动,尽管这是很热闹很有面子的事情,也有助于全民阅读的发动和开展。可说到底,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的一种活法,一般来说不能靠那种一曝十寒的活动来支撑。真正能够支撑城市人的阅读生活的东西,在我看来,一是书店,二是公共图书馆。前者属于市场行为,后者则是城市的民生,是公共福利。前者正面临市场经济竞争和网络书店的挑  相似文献   

19.
阅读习惯是反映市民生活形态的重要内容之一。个人阅读影响个人性格,全体市民的阅读影响整个城市的性格。对宁波市民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宁波市第二图书馆)2005年全年的图书借阅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可量化的数据来了解市民的阅读情况,目的是从一个侧面揭示城市文化的内涵特征,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城市形象塑造中文化符号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鑫 《当代传播》2011,(3):130-131
每一座城市,在其发展与建设过程中,都会形成一些属于城市自身的鲜明个性特征,而这些独特的个性特性,则往往表现了城市的文化特征。因此,能够表现城市内涵的事物,就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即城市符号。简单地讲,城市符号就是指能够代表该城市文化特征的、具有传承价值的、给人以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