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别角色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用于表现男女差异的社会行为模式。对两性角色行为的获得,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从仅具有生物差异的男女婴儿,到承担社会认可的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应包括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父母的直接社会化作用及儿童的自我社会化等多种因素。其中,生物学的两性差异是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前提条件;社会因素在性别角色行为获得中起决定作用;父母的直接社会化作用在性别角色行为获得中起主导作用;儿童的自认和模仿学习是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介作为学前儿童的“重要伙伴”,陪伴着学前儿童的成长,但由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极容易认同电视媒介传播的性别角色,从而影响自身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电视媒介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有积极的影响,但也有明显的刻板的消极的影响,应在性别角色设置、特征定位、家庭和社会观念熏陶等方面采取有利于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主体之一,在个体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回顾了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以此分析学校教育促进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方面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气质与儿童社会化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质是个性结构中受遗传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 ,在个体心理发展早期阶段就已有明显的表现 ,对儿童个性形成和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 ,气质与儿童的社会认知、利他行为、性别角色、道德品质的发展均有密切关系。气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初基础 ,影响儿童社会化程度 ,而社会化的发展也对气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们通常把儿童从生物因素为主要特征的自然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过程叫做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社会化包含着很多不同的内容,如社会态度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获得、性别角色的获得等等。而其中性别角色在幼儿健康人格形成方面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儿童心理学家和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现以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调查情况的个案为依据,侧重分析了家长、教师、社会对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影响,提出了“因性施教,培养集两性优点于一身的儿童”的教育策略,并对双性化人格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国外有关家庭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研究进行回顾。关注亲子子系统、曹弟姐妹子系统、父母婚姻关系子系统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作用。介绍最新的发展,以及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龙双燕 《海外英语》2015,(1):193-194
语言社会化指出,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接受相对应的价值观,形成相应的性别角色。该文详细介绍了语言社会化和性别角色两个概念,并从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两方面具体分析了儿童性别角色形成中家庭模范的影响作用。该文指出家庭规约的影响及儿童自主的观察模仿,都有助于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性别角色贯穿于人的一生,对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拟从跨文化这个新的视野探讨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来进一步探讨跨文化视野下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并就今后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他人”。父母与子女直接自然的亲密、频繁交往,便构成了亲子互动。亲子互动是指父母与子女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亲子互动对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社会适应性、性别角色等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星 《时代教育》2010,(6):82-82,84
父亲在儿童成长中扮演着与母亲不同的角色,发挥着独立而独特的作用,对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也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文章综合了有关父亲角色的各种研究,着重探讨了父亲角色对儿童的性别角色、个性品质、人际交往、道德行为等社会化进程的独特而巨大的影响,以期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中父亲作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靳松  黄干 《考试周刊》2013,(30):167-168
性别角色伴随人的一生,对儿童乃至成人的心理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性别角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性别角色形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存在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性别角色差异的现状,力求探析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差异的家庭、学校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2.
父性角色直接影响着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与成熟度。现实生活中,由于诸多原因许多家庭父性角色缺失,影响了儿童在性别角色、认知方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正常社会化。回归与提升父性角色,才能从育人观念到方法有效促进儿童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性别角色是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通过模仿学习以及伴随自身认知的发展而形成的。大众传媒存在的角色定型,会影响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童话中的经典之作《安徒生童话全集》所传递的“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作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儿童性别角色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教育中的教师性别角色认识、教材文本中人物角色、学校精神环境等因素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本文对性别角色教育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进程中,父母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和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从父亲的性别化的行为模式、父亲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与功能、父亲与孩子的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等方面,探讨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认同、性别身份认同、性别行为定型等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儿童性别社会化的新视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的性别,在其刚出生时仅具有生物学意义,随着儿童的成长,其性别角色中的社会文化烙印越来越深。由于社会所赋予的男性文化和女性文化具有不公平性,使儿童性别社会化带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刻板认识——即男孩要勇敢、冒险、独立;女孩要柔弱、温顺、服从。虽然这种古已有之的性别差异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的消极面确实造就了男女两性在诸多方面的不公平,阻碍了男女儿童在心理发展上达到一种超越性别的普遍人性。因此,为了使儿童在其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最大可能地降低性别角色的消极影响,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应努力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儿童性别角色期待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儿童一出生,就会被社会分别贴上男性或女性的标签,开始其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历程。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表征,早期教育对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对儿童进行早期性别角色教育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性别角色是指属于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及其被社会和群体规定的行为模式。[1]在个体形成与其性别身分相适应的、为社会所认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之前,社会和他人总会根据个体的性别身分,对其提出某种角色要求或寄予某种角色期望,这就是性别角色期待。无论是发…  相似文献   

18.
李烈 《班主任》2011,(6):8-10
性别角色教育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低龄儿童来讲,性别角色认知主要来自于对成人世界的观察和模仿,除了影视作品包括卡通动画中的男性角色,还有身边真实世界中的男性角色:父亲、爷爷、叔叔、舅舅,还有教师。小学阶段,儿童也主要是以观察学习来完成社会化学习的。这种  相似文献   

19.
靳松  黄永俊 《文教资料》2009,(26):133-135
性别角色伴随人的一生之中,对儿童乃至成人的心理发展都有很重大的影响.性别角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现状,力求探析影响男女性别角色差异存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每个民族和社会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这种传统文化就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途径,运用广播、影视、小说、戏剧等形式,凭借奖励、惩罚等手段,使男女儿童形成与其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模式。而性别角色也就是社会按照人的性别分配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社会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该社会的个性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性别角色的社会化除了受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影响外,学校教育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又一重要因素。学校教育能够高效地而又非常系统地把知识、社会规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传授给学生,因此,它在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方面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