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科学合理的案卷移送制度有利于后续诉讼程序的有效推进,体现出程序正当和保障人权的要求。我国公诉案卷移送制度经历了从全案移送主义到复印件移送主义,再回到全案移送主义的变迁,呈现出我国司法领域不断追求公平和效率的特点。然而,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瑕,公诉案卷移送制度也不例外。因此,针对新刑事诉讼法中对全案移送主义的回归,探究其回归后的本质属性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我国公诉证据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模式下应当降低公诉的证据标准的"层次论"观点,通过采取建立庭前司法审查制度、具体界定公诉证据标准的内容、完善检察机关的工作评价标准等措施,达到完善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公诉案件的预审程序是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与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判之间设置的由预审法官对公诉案件进行事先审查的程序.通过考察西方主要国家的预审制度的具体设置和运行机制之现状,从人权保障和公正、效益的诉讼理念方面分析,预审制度对于防止庭审法官的事先预断和对公诉案件进行筛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了诉讼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其存在之合理性和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的现状,对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诉案件预审制度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日本诉因制度(Count)产生于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化过程中,根源于当事人主义诉讼构造的诉因制度在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还属尚未开发的领域。诉因制度对由检察官设定及变更审判对象(诉因)的权限予以广泛认可,检察官所进行的诉因变更,只要在不妨害公诉事实同一性的限度内,原则上就会被允许。这样,不仅法院的审判权限及义务被限定在诉因事实内,而且诉因对被告人也起到了防御告知的作用。通过研究诉因制度,可以明了起诉的效力、审判的范围及我国目前争执较大的法官是否有权改变罪名等诸多理论及实践上都不十分清晰的问题,同时,这一制度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调整检、法关系,保持检察机关公诉的稳定性以及防止司法权的滥用都有着理论及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尽管我国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曾试图借鉴国外的起诉中一本主义,修改后刑事诉讼法也对检察院提起公诉案件移送证据的范围作了一定限制,但是我国按照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及习惯做法,对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刑事案件,公诉机关在一审庭审时或之后即将其所掌握侦查、审查起诉卷宗向法院移送,因此就不可避免将指控犯罪之外,侦查机关最初所获得的大量侦查材料一并移送到法官手中,未诉余罪影响量刑之事实客观存在。囚此,对未诉余罪影响量刑之法理分析,并研究如何对这一现象进行规制就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提高诉讼效率,我国应该建立证据开示制度,文章从证据开示的主体、内容、时间、形式、程序等方面构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7.
公诉权必然包含量刑建议权,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个别化要求公诉机关具备并充分行使量刑建议权.量刑建议权在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及诉讼效率诸层面具有较高价值,构建量刑建议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为我国依法治国里程碑式的会议,对当前诉讼制度提出新的改革措施。本文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现实要求和理论依据出发,分析检察机关应如何正确把握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阐述此次诉讼制度改革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并就检察机关主动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访制度历经五十多年的功能演变,当前陷入了困境,呈现出涉诉信访数量增加化、手段多样化、形式组织化、时段集中化、部门分散化和程序随意化的特征。产生信访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不够优化、信访人自身不够理性、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存在瑕疵以及涉诉信访案件处理程序存在问题等。解决该问题,应当坚持推进国家的法制化进程,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倡导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成熟与完善;应当关注民生,建立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和信访法律援助制度;应当完善法院内部管理。实行判前释法和判后答疑制度;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纠纷诉讼最终解决、合法上访、合理上访的环境;涉诉信访案件处理中应当建立纵向和横向联动机制,规范涉诉信访案件处理程序,实行重大案件中诉审查和案件处理公开听证制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但这项制度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法制化的进程,在实践中暴露出了种种矛盾和弊端。在现阶段,分析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完善,是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适应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中一项提高效益、实现公正的平衡性机制,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化已不相适应,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反诉人的合法诉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反诉制度中诉讼权能失衡的原因主要有反诉立法的薄弱、反诉制度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审判实务中错误观念的制约、反诉的理论研究尚待深入、传统"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笔者以为在借鉴他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应构建我国反诉制度中的平衡性机制,确保本诉被告诉讼权利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小额诉讼制度自2013年1月1日施行以来其实践效果不甚理想,存在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低、调撤率高和程序简化随意性大等问题。本文从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强制性问题、一审终审制问题、调解与和解问题以及程序正义实现问题等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加之对域外小额诉讼制度的借鉴,得出我国小额诉讼制度的完善之道,即逐步放开程序选择权、完善一审终审的救济机制、加强调判结合以及保障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案审判制度有裨于实现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平衡,有利于避免未成年人遭受"法庭污染",但限制了被告人的部分诉讼权利,且与原有的诉讼制度存在抵牾。国外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案审判制度采用绝对分案审判、相对分案审判、裁量分案审判这三种模式,而国内试行分案审判及分庭审理。根据本国国情,现阶段应适用分案审判为主,分庭审理为辅的司法模式。设计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案审判制度要界分分案审判的范围,构建被告人正当诉讼权利,协调分案审判与原有诉讼制度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创建的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是一种重要的诉讼理念,对刑事检察工作的改革创新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从检察环节适用当事人和解诉讼程序的视角,对当事人和解诉讼程序的理解适用与完善进行探讨,以期对实践适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自认制度是民事证据法上的一项基本制度,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一般对之均加以详尽规定.辩论主义、处分权主义是确立自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制度环境.在推行司法改革特别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我国在参照国外成熟的理论和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提出对现有的过于简单的自认规则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澳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程序之暂时中止制度是暂缓起诉制度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并且与国外其他地区的暂缓起诉制度相比,它还具有很多本土化的特色之处。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司法改革,引入这一制度不仅是对现行公诉制度的补充和完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司法资源紧缺所带来的压力。从制度本身的特点来看,其可行性也较强。在具体构建上,则主要从适用条件、施加义务和适用程序等方面来制定具体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意义重大,但死刑审判程序的一些相关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为便于死刑案件的审理,贯彻"少杀、慎杀"的政策,充分保障人权,必须对相关制度予以完善。包括将死刑案件被告人集中关押、扩充死刑案件审判合议庭、实行合议庭的绝对通过原则、完善死刑案件的二审及复核程序的审理期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无锡模式"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为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利于促进中国环境法治的进步.谊种模式存在合法性不足;适用范围有限:原告范围过窄的问题.我国应该从基本法层面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予以规范,批判地吸收"无锡模式"成果,放宽原告资格的限制,成立专门的环境审判机构进而构建科学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仅在未成年人犯罪范围内规范了较为全面的量刑调查制度。确立我国公诉案件刑事和解量刑调查制度对实现刑事和解的目的与价值,保障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就有必要对公诉案件刑事和解量刑调查制度适用范围和调查内容予以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刑事见证制度是保证国家公诉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之关键,具有独立的程序价值。我国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在见证制度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对司法机关依法规范侦查行为、统一证据标准造成混乱,也对我国的人权保障形成制度障碍。对此,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从见证人的选取、见证人的权利和义务、见证制度的违反后果等方面统一见证制度的程序和实体标准,为证据的可信度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