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意见领袖"的理论渊源 "意见领袖"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是由美国著名传播学先驱拉扎斯菲尔德在他的著作<人民的选择>中最先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与"意见领袖"理论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若伊 《当代传播》2011,(3):30-32,37
网络传播带来媒介环境的转型,"意见领袖"的内涵、评价标准、角色定位都发生了变化."意见领袖"理论解释力降低.本文以网络传播中"意见领袖"的结构改变为切入点,探寻"意见领袖"理论在新媒介环境中的相应调适.  相似文献   

3.
"意见"要不要标识主送机关,是一个理论上模糊或存有争议、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以确定的问题。在被借调到某单位工作期间,本人曾草拟过一个《关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迎评创建工作的意见》的公文,集体讨论文稿时,有人提出应删去"主送机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公众号是颇具学术影响力的专题微信媒体,其所发文章紧紧围绕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集结了专家学者、政府、企业、媒体作者资源,以国际化视野,全面阐释该战略意义,发表建设性意见,探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报道各国之间的合作内容,利用专家学者意见领袖营造舆论氛围,设置报道议题,掌握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5.
有人会问:"反映报道"是不是就是"连续报道"?这里,回答是或回答不是,都不容易说明白.我们可以这么表述:第一,"反映报道"的本义,应是在报道或披露某人某事某问题某现象之后,记者收集的社会各界对此的看法和意见.第二,在连续报道的"家庭成员"中,反映报道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意见领袖"理论出现以来近60年的中西方文献梳理,总结出中西方各自不同的研究思路和特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沉默的螺旋"与"反沉默螺旋"现象 "沉默的螺旋"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大多数人在用自己的态度作出选择时会有一种趋同的心态,当个人的意见与其所属群体或周围环境的观念发生背离时,个人会产生孤独和恐惧感,于是便会放弃自已的看法,转变支持方向,与多数意见一致.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优势意见强化抬高,从而形成"沉默螺旋模式".  相似文献   

8.
写好稿件退修意见的"一二三四五"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程春开  李昕  孙立杰  吴进  罗杰 《编辑学报》2002,14(6):425-427
稿件退修意见是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作者修改稿件的"金标准".写好稿件退修意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怀着一颗平常心;综合专业和编辑2方面的审稿意见;尊重作者、审稿人和编辑3方面的劳动;处理好补充和删减、内容和形式、重点和次要、肯定和疑问等4个关系;注意数据处理、标准和规范、作者姓名和单位、图表、参考文献等5个细节.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意见领袖"呈现信息处理价值化、亲和性与平民化、角色转变灵活性与团队化等特征,同时在各类传播平台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意见领袖"应具有社会监督责任、舆论导向责任、文化导向责任、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引导责任等,要充分利用其影响力传播正能量,让其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报在驱除"五气"、力争报纸工作大跃进中,正多方面听取读者的意见.三月十六日,该报总编辑孙铁青同志和副总编辑朱元同志等五人,分别到北京国棉二厂、北京矿业学院和师大附中进行访问.访问中,读者对中国青年报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青年工人说:"我们希望从青年报上看到更多的反映各地工农事业大跃进的新记录,以鼓舞我们的干劲."读者还指出中国青年报有时标题和版面还不够生动活泼,文章冗长.有一位青年学生说:"有些好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已经成为网民意见的聚集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热词"呈井喷状爆发,其所表达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词语本身的字面含义,成为网民对社会现象的某种态度和看法的代名词.其中"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一类网络热词的传播,折射出网民参与公共事件、表达意见的隐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惠普"质量门"事件为例,主要采用观察法、内容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考察网络空间中意见领袖在消费者维权活动中的作用.本研究发现,在惠普"质量门"网络维权过程中,可识别出多个意见领袖,他们不同程度地发挥着设置议题、引导观点、信息传递、娱乐调侃、凝聚力量、维系关系等六大作用,并且意见领袖的作用由网络空间自然延伸至现实.研究还还初步探索了意见领袖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此外,研究还发现,从个体层面上看,受到角色分工及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意见领袖在消费者维权活动所发挥的作用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3.
"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达到大家的期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旧时公文中常用作对人的判词.茅盾<蚀·动摇>四:"他查复的公文,我也看见了,只说你'不孚众望',其余的事,概没提起.  相似文献   

14.
"白天没做亏心事,夜里不怕鬼敲门."这是人所皆知的俗语,因为这本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道理.但是,这种"常理"、"常识"只适用于寻常年代,而不适用于非常时期.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一些年轻编辑责任意识淡薄,应具备的知识匮乏,不知道达赖喇嘛是谁,不知道"四人帮"是哪四个人.对此,陈益民先生在<一代不如一代?>一文中慨叹道:"你总不能辩解说:'四人帮'垮台时他们还没出生,不知道是哪四个人情有可原吧?如此不知深浅.却率尔揉瓠,把一个神圣的编辑职业当成了'编辑营生'随意就干了起来."(<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12月23日第3版)  相似文献   

16.
文件归档鉴定时常常听到有人说:"万一用得着怎么办?"害怕"万一",反映了人们的各种心态,出自各种愿望与目的.从积极的方面讲,这是一种对文件鉴定工作负责任的慎重态度,它可以避免因为草率而造成文件鉴定方面的失误.这是应当提倡与尊重的.从消极的方面讲,这是一种过于慎重甚至是保守的态度,它会因为害怕"万一"而将许多无保存价值文件归档.此外,还有人认为文件保存的越多保险系数越大,省得某一份文件没保存而影响日后查考受到追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在上海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一项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描述他们网络意见表达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特别从"沉默的螺旋"理论出发,从概念上区分"意见气候感知"的不同层次,并探讨其对网络意见表达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在体现"意见气候感知"的不同维度上,与社会上多数人意见以及与多数网友意见的一致程度等,对网络意见表达并无显著影响;而与主流媒体意见的不一致、以及与家长意见的不一致,对大学生的网络意见表达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结合质化访谈对这些发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考察微博平台上网络"意见领袖"在议题转化成为公众议题的过程中是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通过内容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多个指标的测量,实证研究了网络"意见领袖"对议题转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意见领袖"在微博上对某一议题相互交锋的次数越多、讨论的时间越长,该议题越可能被受众所知;而网络"意见领袖"与网络议题扩散度没有必然联系。"意见领袖"在网民对议题从知晓层面上升到表达层面的过程中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会议报道历来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行之有效的重要领导方式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会议的重要性让人不敢小觑,让会议报道生出两幅截然相反的面孔,一副是"面目狰狞",空话套话很多,还没看上三行就放弃了阅读;另一副是"立体丰满",写法新颖,让人在阅读中满足了自身对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网络红人"的界定与类型 本文中所说的"网络红人",是指在网络.卜受到网民关注而走红的人.人在虚拟的网络媒介形象和真实的社会人之间不断转化,而其自身的某一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