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期,分配问题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命题,也是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哥达纲领批判》蕴含了许多分配正义思想,对解决当代中国分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哥达纲领批判》出发,分析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内涵、特征、形式,探究以分配正义思想推进社会分配改革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两个正义原则。文章从罗尔斯正义原则入手,探讨我国分配领域中的公正问题,并提出了处理现阶段分配领域公正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环境正义作为当代环境运动及环境政治理论的思想源流,对反思环境伦理教育具有本体论、认识论及价值论意义,可以整体推进环境伦理教育的进步。而依多元正义思想,环境正义涵括分配、承认、参与与能力等多维内涵,引领着环境伦理教育的正义转向,为环境正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石。而为推动环境正义教育的整体发展,相关各方理应积极厘清困境,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当代日本环境哲学家岩佐茂基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明确提出应通过明确环境责任、构建生态社会主义以及抑制资本逻辑来实现环境正义的思想。这一环境正义思想主要体现为环境责任公平、环境利用公平和环境价值公平等三个方面,揭示了代内正义与代际正义、分配性正义与生产性正义、制度变革与价值批判相统一,对当今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南茜·弗雷泽在深入分析全球化趋势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极具特色的正义理论体系,即以参与平等为规范基础、包含再分配、承认和代表权的"一元三维"正义构想。弗雷泽的"一元三维"正义理论向我们呈现了当前西方政治哲学发展的最新进程。通过对弗雷泽正义理论的研究,从再分配、承认和代表权三个正义诉求中总结出能够促进社会正义发展的积极思想,为当代中国社会正义的探索寻求宝贵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正义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诉求的强音。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理念作为调节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利益关系的核心原则,在中国社会已经初步生成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状况就总体而言不容乐观。正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不容割裂的一部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可从平等正义和效率正义、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类正义和个体正义、生产正义和分配正义四个维度,在比较的视野中论述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内容、特点,以凸显马克思主义正义理念发展的理论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7.
陈晓旭 《政治思想史》2015,(2):145-156,200
当代关于社会正义问题的主导争论是以分配问题为中心的,问的问题是分配什么以及如何分配。而伊莉丝·杨和南希·弗雷泽则论证分配不是(至少不仅仅是)社会正义问题的中心,相反错误承认也会导致不正义,这种不正义无法用分配正义理论解决。然而,二者对分配正义理论的批评存在不足之处,她们的承认理论在解决社会正义问题上并不比分配正义理论更为优越。与之相比,一种底线承认的概念更能得到辩护。  相似文献   

8.
要理解什么是分配正义,最有效的途径是诉诸分配正义原则。分配正义原则是人类出于维护分配正义的目的而对其分配社会资源的行为作出的一种准则性规定。能够选择和确立分配正义原则的主体只能是历史唯物论意义上的人。由这种人选择和确立的分配正义原则必须具有普遍有效性,并且必须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其思想精髓在于两个正义原则的提出及系统、缜密的逻辑论证,提出了正义社会的理想模式,使社会资源和自由体系的分配更加合理.面对我国转型时期带来的严重的贫富差距现状,应汲取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的思想资源,科学、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论罗尔斯代际分配的正义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分配正义是对有限的社会资源在在场的当代人与不在场的后代人之间做出合理分配的设置。罗尔斯从原初状态的假设出发,从契约论的角度论证了代际正义的可能性,通过在代际之间设置公平的储存率,使各代能够承担实现和维持社会正义所需负担的公平的份额。这一思想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纵观西方思想家们关于正义观念的论述,可以得出正义的一般结论:正义即各得其所。具体而言,正义是人们在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依归,合理分配社会权益和义务的道德理想与法治标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生活在19世纪社会最底层的无产阶级所遭受的环境不公正,也即分配的不正义、承认的不正义、参与的不正义和能力的不正义等进行了深入揭批,由此开启了对资本主义进行环境正义批判的先河.对此议题的关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环境正义思想的研究,实践上对观照和反思我国经济建设中农民工所遭遇的环境不正义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夏金华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32-35,104
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及其随后的政治思想中有着深邃的治理思想.在思想上,罗尔斯认为民主社会的人们绝大多数具有政治正义观念并且按照政治正义的观念行动;在行为上,罗尔斯认为人们按照一种正当的正义观去制订宪法、法律及政策,宪法具有指导性和实际的应用性;在效益上,罗尔斯强调分配体制的认同性以及相互性,从而在理论上和具体操作上建立了他的现代社会的治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繁荣,分配正义几乎成为唯一被信任和推崇的正义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正义也一直被分配的范式所垄断,分配范式的教育正义旨在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是消除不平等,而是避免源于承认期待伤害的羞辱和蔑视代表着教育正义的规范目标;不是分配平等或物品平等,而是对尊严的平等承认构成了教育正义的核心范畴。显然,由羞辱和蔑视所引发的教育不正义是分配正义所不能解决的,而必须通过承认的正义予以矫正。因此,分配的方案并不能单独完成教育的正义规范功能,教育正义的完备方案必须由分配范式和承认范式共同型构,以形成出一种复合的教育正义观。  相似文献   

15.
教育正义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奠基性价值。当代正义理论的发展,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走向正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正义理论的承认、关系与分配三重维度出发审视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其非正义现象主要表现为:分数至上导致“承认正义”缺失,经济利益导向造成“关系正义”偏差,以及社会分层的教育投射致使“分配正义”匮乏。基于此,我国应构建以正义为基本导向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逻辑,确立以“承认”为内核的价值理念,重构校内校外育人责任联盟机制,纳入基本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以期有效推进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正义论》一书集罗尔斯思想之大成,是罗尔斯对其一贯思想所作的一种体系化的努力。该书集中阐述了其“作为公平的正义”理念。设计并证明了两个可供选择的用于基本制度安排的正义原则。本文试图对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作些诠释,并籍此对我国分配领域存在的公正平等问题进行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17.
《正义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A Theory of Justic)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现象所提出的独到见解,在著作中指出了社会上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悬殊等不公正现象,全面展现了罗尔斯本人的正义观点。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正义二字是社会制度的正义,它用来形容一种公平的社会制度,公正的法律秩序,和被划分为不同阶级的人所能得到的分配公平。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是平等,他所提出的正义二原则充分诠释了罗尔斯正义观里的自由平等思想([1])。罗尔斯表达了他在道德中在社会中对正义的看法,对我们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按照传统的观点来看,密尔是一个功利主义者,作为一个功利主义者,他有可能为了实现功利最大化而不顾及分配正义。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因为密尔持有一种抽象的分配正义主张,在这种抽象的分配正义主张的指引之下,他在财产分配领域、税收领域以及社会福利领域分别提出了三种较为具体的分配正义准则。这三种具体的分配正义准则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荀子以性恶论为理论基奠,提出"礼治"下的分配正义思想。该思想针对社会政治名分、物质财富以及相应的责任义务进行等级分配,体现了荀子以不平等为平等的诠释逻辑与以"人治"为核心的统治主张。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正义观的特色在于他把正义和人的解放相联系,并把分配正义作为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关注分配方式背后的生产方式,探讨生产方式与实现社会正义和人类解放的关系,这表明马克思的正义观并不是不讲分配正义,而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解放为目标的正义观。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辩证分析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分配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